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慧城市建设问题与解决建议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的感测、分析、整合和应对各类社会活动与公共需求,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本文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及目标,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社会问题,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建议。
  关键词:智慧城市 公共需求 公共服务
  一、智慧城市的发展
  智慧城市(smart city)这一概念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城市(information city),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与数字城市(digital city),在2000年后逐步演化为智慧城市[1-2]。20世纪90年代初,长期从事城市模型研究的迈克尔.巴蒂(Michael Batty)提出了智能城市概念,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互联网技术对提升信息交流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地位[2]。中国紧跟世界步伐,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目前我国已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截至2013年底,已经有193个城市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3]。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及目标
  (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具备的基础
  1.具有较强组织协调与统筹能力
  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分三级组织,即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信息中心、部门信息化管理机构。由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组织协调和统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构建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信息中心负责政府门户网站的规划、建设、运行与管理;指导、协调、监督各子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主要政府部门及业务单位均设立信息化管理机构或委派专门人员负责本部门信息化工作。
  2.具有比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
  “三网融合”业务,在部分小区试点成功后加大了推广力度。大部分城市宽带网络已全部具备4M承载能力,局部区域具备接入8M、16M的承载能力。以《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为指导,推动光纤入户,仅一个端口即可实现有线电视、宽带、固定电话等的综合接入。构建以OTN及IP承载网为核心的下一代固定宽带网,优化城域网和骨干网。
  3.具有良好的政务信息共享基础
  政府门户网站群,链接了主要政府部门,可向社会提供政府业务办事指南和网上业务申报,已经成为市民了解政务信息、反映意见、申请政府服务的重要途径。加快政府各部门基础信息资源整合,形成功能强大、覆盖全市的公共数据库的管理和应用。打造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各类数据交换和提供多元化的数据分析,为政府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支撑。
  4.具有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保障
  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一部分通过项目立项、申请科研课题等方式获得各级财政资金支持,一部分通过与银行、企业合作,以共建的方式得到资金支持。
  (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
  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推动社保缴费申报和查询服务事项实现自助办理,居民健康卡实现城乡覆盖,二级以上医院100%使用电子病历和实现预约诊疗;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90%以上学校。
  社会综合管理体系初步建成,政府管理效能显著提高。到2016年,基本建成集成相关服务热线和业务后台系统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努力实现社会综合管理的全行业覆盖;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流通企业电子档案,逐步在4大类重点品种和监管对象中建立全过程追溯系统;在一般商业金融聚集和人口密集地段建设200处报警求助惠民服务设施。
  政务基础共享资源建设完成,社会化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到2016年,建成统一的人口、法人、空间等基础数据库,完成政府共享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完成业务协同审批框架体系,行政审批网上申办率不低于90%。
  三、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公共服务资源短缺问题
  由于目前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公共信息数据库,导致基础数据不全。政府门户网站汇集了较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涉及范围虽然广,但深度不够,主要是面上信息。通过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以基础数据库为依托,围绕公共安全、优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健康医疗等重点跨部门业务应用,加强相关业务共享数据库建设,建立信息资源管理服务机构,为跨部门业务协同提供支撑。
  (二)信息服务发展不均衡问题
  信息服务发展水平不均衡表现在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和部门之间的不均衡。由于城乡经济水平的差异,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民能够使用的信息资源远低于城市居民。部门之间的不均衡表现在有些民生领域信息化水平较高,如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领域,而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养老服务、社区服务和家庭服务,信息化水平偏低。
  (三)部门间信息共享壁垒问题
  信息共享壁垒问题主要表现在: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不完善,导致业务系统间客观壁垒;追求部门利益最大化,共享意识不强,成为部门间信息共享主观壁垒[4]。比如,由于医保系统和卫生系统的信息共享没有实现,导致医保用户去医院就诊需要同时持有医保卡和居民健康卡,居民健康卡解决诊间结算,医保卡则完成医院与医保部门的结算。
  四、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建议
  (一)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1.信息垄断问题
  数据信息资源是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然而,在大数据的海洋中由于信息无法联通造成的“信息孤岛”现象,正成为“智慧城市”落地的重重阻碍。如何破除基础数据信息资源的垄断已经成为推动信息惠民的主要困难。同时,由于不同部门掌握的基础信息和数据源之间存在客观壁垒,数据信息资源之间的整合也非常困难。   2.信息服务意识淡薄问题
  信息服务产品和流程的设计更多是从部门自身角度出发,忽视了公众服务体验,导致公众消费这些服务时感觉到不便利。公众信息服务消费意识也有待提高。
  3.资金短缺问题
  信息化工作的推进需要资金保障,尤其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较大,仅依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信息化发展需求,资金短缺或成为制约全市信息惠民工作推进的主要瓶颈。
  (二)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作遇到问题的解决建议
  解决信息垄断问题首先是数据信息资源垄断的必然性和开放共享如何实现协调统一;其次是确保《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反数据信息资源垄断中有效发挥作用;最后就是制定数据和接口标准推动数据信息资源融合[5]。分阶段将各种分散的政府和社会服务资源整合到统一大平台中,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市、区(县)公共信息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步使用和实时更新,真正实现电子公共服务“高度协同、一站办理”的终极目标。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技术、管理和体制创新,大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信息化建设,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需求。
  智慧城市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构建智慧城市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我们通过提高城市各种系统的反应能力、感知能力来达到提高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目的,从而构建一个智能化的,安全高效的,和谐有序的现代化城市。
  通过智慧城市创建工作,将有力推进社会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优化社会服务公共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政务管理公开性和透明度,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极大地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可以增强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促进政府各部门从管理社会向服务社会转变;可以有效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大幅度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通过智慧城市创建工作,将建成功能高度集成的公共服务集成及业务协同支撑平台及覆盖全市的社会保障、健康医疗、优质教育、就业服务、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网络,优化信息消费环境,为城乡居民生活、工商企业生产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改善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巴蒂,赵怡婷,龙瀛.未来的智慧城市[J].国际城市规划, Vol.29,No.6,Dec.2014:12-30 .
  [2] 刘伦,刘合林,王谦,龙瀛.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规划:国际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 , Vol.29,No.6,Dec.2014:38-43.
  [3] 赵勇,吴玉玲,张浩,刘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思考――以河北省智慧城市试点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5(1): 7-12.
  [4] 赵勇,张浩,吴玉玲,刘洋.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Vol.34,No.4,Apr.2015:473-481.
  [5] 李广乾.加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3(6): 42-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475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