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杭州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潜在问题探究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众所周知,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我国消费率的长年不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持续发展,因此扩大消费内需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我国设立和试点消费金融公司旨在拉动消费增长,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但是由于目前国内信用体系还有待完善,传统消费观点较为根深蒂固,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变得比较缓慢。本文以杭州为焦点,展开调查,通过分析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杭州特色,希望提出一些有利于杭州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更健康自然发展的机制和建议。
  关键词: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需求;信用体系;杭州特色
  一、引言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与投资、出口同等重要。而消费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调动民众的资产进入市场是一个可期的经济增长点。
  自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出台后,消费金融公司开始迅速而蓬勃的发展,对促进中国经济结构从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型上助力较大,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消费需求。然而由于目前中国信用体系较不健全,征信环节有待提高,传统消费观点根深蒂固,加之消费金融公司自身市场定位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问题,消费金融公司发展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是不容否认,今后的发展市场还是十分明朗和庞大的。故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消费金融公司的现状,聚焦杭州,希望得出一些有利于杭州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政策建议。
  本文余下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消费金融公司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意义做了一定层面地阐述;第三部分具体分析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结合杭州特色,探讨杭州消费金融发展的优势所在;第五部分为杭州金融消费公司试点出谋划策。
  二、消费金融公司的背景介绍
  1.设立的背景
  众所周知,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它既反映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又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助力。我国的消费率长年不足,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因此扩大消费内需依然成为当务之急。
  在此大背景下,2009年7月,银监会出台《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2010年初,北京、上海、成都及天津四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全国首批试点;2013年银监会又新增12个城市作为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城市,具体包括沈阳、南京、杭州、广州等城市;2014年多家商业银行筹建消费金融股份公司的文件获得银监会批准,目前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重庆银行等旗下的消费金融公司都在筹备中。
  可以预见,在进一步放开消费金融公司设立主体、扩大试点城市范围和深入探索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模式的大环境下,我国将引来新一轮的消费金融热潮。
  2.发展的意义
  消费金融公司是以分散、小额为原则,在不吸收公众存款的基础上,为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公司意义重大:首先,消费信贷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改变我国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推动力。其次,发展消费信贷能够优化社会的信用结构,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居民的信用意识,使得居民改变传统的“先储蓄后消费”的习惯。最后,消费金融公司对目前的金融机构业务还做了一定的“补缺”工作,可以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从而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
  虽然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仍然处于不断的尝试和探索阶段,但从长远角度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动力仍不容小觑。
  三、消费金融公司的现状分析
  1.有效需求不足
  2015年,社会消费需求将保持较高水平地增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将增长12%左右。同时,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金融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这无疑对消费金融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由于中国居民“量入为出”和“高储蓄、低消费”的传统观点,我国消费金融的有效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不足。加之目前我国的社保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甚有距离,货币的预防需求比重较大。综上无疑阻碍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蓬勃发展。
  2.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存在交叉
  虽然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修订稿)》中,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定位明确是对个人住房和汽车消费信贷等的“补缺”,但是消费金融公司对于传统银行来说,还是“亦战亦友”。考虑到传统银行在中国的群众基础扎实,发展也有较好的体系和历史,而消费金融公司与其在信贷业务上有所交叉,同时又存在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产品缺乏特色化服务等问题,发展可能需要一定的创新突破。
  3.国内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
  消费金融公司是经营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个人的信用资信水平、信用记录体系对于整个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行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目前虽有央行的征信系统等比较权威的体系,但是个人信用记录体系还是不够完善,覆盖面仍然不够广。此外,我国目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催收贷款体系,一旦客户出现违约的情况,消费金融公司往往只能采取上门点对点索要,这无疑加重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运作成本和运营风险。
  四、杭州民间资本和金融需求消费的研究
  1.杭州民间资本的分析
  民间资本即非政府拥有的资本,具体可包括民营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相关资料显示,民营经济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全国的30%,而在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省更是达到70%-80%。
  通过查阅近年来杭州市民间资本①的供给总量,可以发现:2007年末杭州市本外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634.83亿元,民营企业存款达2075亿元,而在2008年末,杭州市本外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更是达到3476.59亿元,民营企业存款达2258亿元。因此,根据上述两部分可估算得,杭州市2007年末民间资本规模达到4709亿元,2008年末达到5735亿元。由此可见,杭州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数量相当可观的民间资本。   同时,杭州市积极响应国务院号召,在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发表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便于2010年11月出台新政,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节能环保项目进行免税优惠,在2012年3月也出台了“打造民营经济强市三年行动计划”。
  因此,杭州本土雄厚的民间资本为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2.杭州城乡居民金融消费需求分析
  杭州地处江浙一带,经济水平较高,且杭州为省会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相比较于其他地区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测算,杭州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已超越小康水平,进入富裕阶段。并通过ELES模型分析可知,随着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支出也在增加。此外,杭州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居民消费普遍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提升,由基本生活型向发展享受型进军。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居民的消费热点在不断更新,从以前满足于“管饱管暖”较低层次的消费转向了享受型的高层次消费,并且对奢侈品观念也已在逐步改变,可能以前我们认为的奢侈品目前已成为必需品。
  与此同时,近年来,杭州的消费环境也在不断的优化中。在软环境方面,为消费营造一个更安全、更放心的购物环境,法律制度、行业规范等方面都在不断完善。在硬环境方面,杭州政府也在合理规划商业网点的布局,杭州市各种类型的商场,购物中心,网店,专卖店等都为居民提供了更方便、舒适的购物环境。
  杭州的高消费需求为消费金融公司在杭州的设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促进杭州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政策建议
  1.不断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目前我国个人的信用体系还处在不断的完善提高中,其信用记录往往分布在很多不同的行政部门,且信息的时效性较差。为改善这一情况,一方面,政府部门应统筹领导,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体系,消费金融公司内部应建立完备的信息数据库,设置科学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有效控制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运作模式,实现较高水平的市场化运作,比如配合建立个人征信公司、追账公司等等,将其转化为一种较有效的市场行为。
  2.尽快出台各项控制标准
  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新起之秀,其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在法律规范、业务操作等方面,仍处于灰色地带。在法律法规方面应尽快出台相应的征信管理方法同时规范对个人信息的使用;而业务操作方面,银监会等政府部门要同商业银行等机构一道设计出符合消费金融公司业务运作的流程及操作细则。良好的市场运作和稳健的运营模式,离不开大环境和大背景的支持,故各项控制标准的出台志在必行。
  3.有机结合杭州本土特色
  第一,应该合理利用杭州较为雄厚的民间资本,契合新办法发行之际,杭州消费金融公司可以适当考虑引进民间资本,从而更好地扩大融资渠道;第二,强化合作渠道建设,根据数据显示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合作的机构已突破150家,合作POS点达到500余个,业务覆盖面广,杭州试点也可以和杭州的传统品牌和全国驰名品牌合作,提高试点的知名度,并开展一些特色的业务;第三,发展适合特色的贷款,杭州下沙有高校园区,市区又有浙大名校,众多的学生、老师可以作为考虑其开发新的特色贷款的对象。同时,杭州培训机构也众多,可以也将其纳入分支之一。通过分析杭州高度集中的群体,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其设计贷款,从而增加消费金融公司的潜在客户。当然,杭州的市民卡作用也不可忽视,杭州市市民卡是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授权发放给市民用于办理个人社会事务和享受公共服务的集成电路卡(IC卡),利用市民卡即可以作为个人信用的很好载体,也可以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开展的一大媒介。
  注释:
  ①民间资本主要由居民储蓄存款和民营企业存款构成,其余部分如居民手持现金、企业库存产品等不做考虑。
  参考文献:
  [1]袁象.对我国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的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0,10.
  [2]李瑞红.关于我国发展消费金融公司的几点思考[J].西南金融,2014,4.
  [3]杨茜,王文静.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管理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4.
  [4]王寿春.挫折、迷失与转折:民间资本运行态势研究[J].学术研究,2011(02):60-66.
  [5]翁佩君.金融危机背景下民间资本投资的问题与对策[N].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02).
  [6]汪卫芳.基于ELES模型的杭州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分析[J].金融经济,2011(16):86-88.
  [7]汪卫芳,孙颖.扩大杭州消费需求的对策思考[N].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515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