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反倾销”损害了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法国社会研究所Harrisln-teracttive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和美国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法国93%、美国90%、德国和英国87%、意大利88%与西班牙86%的被询问者均认为,美国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而排在第二号的是中国。
  这个结果大大出乎中国人的意料。欧美被调查者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中国的军事实力落后于俄罗斯甚远,在军事上恐十自不会给人第二强国的印象。外交上中国也是比较低调的。欧美人的印象,更有可能来自中国经济奇迹的>中击。这些年来,Made in China在欧美长驱直入。出国的中国人逛超市,几乎和在国内逛超市感觉差不多。
  欧美在惊奇于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也祭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层出不穷,中国产品的安全问题被过度夸大。中国的确存在人民币币值低估问题,但是,欧美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的贸易战,损害的其实也是它们自身的利益。
  倾销――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挤垮对手,经济学上有这么个名词,影视剧中常以此表现商场残酷,但现实中罕有发生。原因在于,无法估计挤垮对手需要付出多大代价,而且,即使挤垮对手,再想利用市场份额优势制定高价以弥补损失,既会遭到消费者反抗(减少消费或采用替代品),也会引来新的竞争者。
  至于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在街头就能经常看到。服装店跳楼甩卖,饭店推出超低特价菜,宾馆送潜在客户白住一晚……似乎从来没有人想到要去法院起诉这些“倾销”行为。因为,这些行为根本就不是为了挤垮对手,而是为了广告效应,或者为了减少进错货、租错店的损失。中国的制造企业,很多是建立在人力资源优势基础上的微利企业,说它们欲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打败全世界的竞争者,有点匪夷所思。恐怕很多中国企业根本就不关心欧美有些什么竞争者,它们只是按单生产而已。
  欧美人在作为消费者时,是欢迎中国产品的,但作为生产者时,他们又排斥中国产品。周其仁教授说,西班牙有人烧中国的鞋,不是因为质量不好,而是因为产品的性价比太好了,使得他们本国的鞋厂受到了冲击。
  受到冲击的企业,要求动用反倾销法,以关税惩罚中国产品。19世纪的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就已经简洁明了地从经济学的角度,指出这么做的效应。从表面上看,反倾销税阻止了国外产品进入,或者提高了外国产品的价格,使得消费者不得不购买本国产品,使本国这些产业得以生存,这是看得见的效应。看不见的效应是,消费者为此多付出了金钱,导致他们减少对其他产品的消费,从而使其他产业的生存、发展的机会受损。另一个看不见的效应是,一些行业的成本提高了,生存更艰难。比如,保护本国钢铁产业的政策,会导致本国以钢铁为原料的企业成本上升。
  如果反倾销税只有看得见的效应,那当然是大好事。可是,在看得见的效应产生的同时,看不见的效应必然同时产生。经济学的道理就这么简单,没有戏法可变。政府有权为了一个产业的利益,而影响其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吗?
  何况,中国是全球的大市场和大买家:最大的商用航空器市场、设备和工具市场、汽车市场,原油、原材料和粮食进口大国。打贸易战争,对哪一方都是有损无益。
  扩大范围来看,鞋厂要求动用“反倾销”法,服装厂也可以如此要求。鞋厂工人在松一口气的同时,会发现衣服的价格增加,只好少买点;服装厂的工人会有同样的发现。每个产业都在要求政府保护自己的同时,为其他产业制造了障碍。于是,他们谁都没法松一口气。
  政府正确的做法,是让本国的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找到比较优势,而不是去试图去干预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100多年前,西方以战争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今天,中国经过短短30年的改革开放,居然使得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者要关起大门。欧美人不应该忘记他们的经济学先贤的教导。而对中国来说,在得益于开放的世界市场的同时,也应该更进一步地开放自己的市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516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