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新建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使新组建本科高校应届毕业生尽快、充分就业,是社会各方密切关注、学校积极探索的新问题。本文从用足用好政府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培养立刻上岗的职业人员为目的建设师资队伍,加强校外实习实训、见习就业基地建设,强化就业指导、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阐述了学校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新建本科高校 实践性 应用型 就业率
  
  我国高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已由2003年的216万,增加到2010年的630万,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新建本科高校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处在与重点大学、老牌二本院校毕业生竞争的不利境地,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的高低又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投资购买大学教育的家长、学生能否尽早得到回报,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新建本科高校必须要准确定位、办出特色,通过以下途径,努力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用足用好政府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学校在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的同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作为普通二本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应准确定位。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到基层乡村社区、边远地区、艰苦地区。寻找岗位、施展才华,为新农村建设、西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做出贡献,彰显80后大学生爱国、爱家乡,能够吃苦耐劳、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风貌。其次,学校要大力宣传和动员毕业生应聘到“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岗位。第三,学校要向学生宣传政府鼓励毕业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学生创业贷款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第四,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参军的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到部队服役,并争取任士官、军官。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增加
  
  应用性课程
  
  高校培养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在毕业时需要就业。据智联招聘网调查,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企业在招聘职员时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工作经历或较强的职业技能。现在的许多学生用了很大的精力,艰苦地学习,其效果很难和十年前的学生相提并论,和重点大学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差距。与其让学生处于基础理论学习不占优势,实践能力也不强,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的不利境地,不如更现实一些,树立社会需要就是大学培养人才的标准之理念,准确定位,适当降低理论课程的比重,增加应用性课程,强化实践性环节,加长实习期,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职业技能,用人单位欢迎的应用型人才,使应届毕业生充分就业。
  
  大力加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高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是由恢复高考后培养的本科生、研究生组成。教师的成长轨迹基本上是从学生到教师,由助教到讲师,再到副教授、教授,无其他行业工作经历,对企业急需什么样的人才不甚了解,在培养人才方面有闭门造车之嫌,直接影响了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特别重视教师的实践经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使学生探索性试验、实习、科研、毕业设计尽可能和社会需要对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能够立即上岗的优秀人才。为此,在师资队伍建设时,既要考虑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又要考虑来源结构。大学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既面向社会培养人才'服务于社会,更应敞开大门,招贤纳士,从备行业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二)建立一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师资队伍的措施
  1 人事工作者(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从学校生存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彻底摆脱企业人员不能流动到事业单位的惯性思维束缚,自觉放弃没有教师职称的人就不能到教师岗位的教条做法。
  2 要有政策支持。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崛起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促进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加强校企合作”。一个正在崛起的、开放的中国理应制定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允许校企之间人才的双向流动。
  3 学校要有吸引具有实践经历的高屡次人才到学校任教的举措,并做到专兼职相结合。
  4 学校要有相应的规划,定期送在职教师到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学习、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设高水平的就业工作师资队伍,为学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
  
  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问题。决定毕业生能否尽快就业的因素较多,但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定位,较强的创业意识和相应的准备,更多的应聘机会和运用自如的竟聘技巧对促进就业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就业工作部门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建立校系两级机构。强化院系就业工作
  近几年来,各高校均建立了校级就业工作部门并在宏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院(系)级就业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学生的实习实训,更加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就业所需的大量信息的收集,就业网络的建立,都需要院系有专人来做。
  (二)加快培养高水平就业工作师资的步伐
  学校要采取脱产外出进修和业余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尽快培养一定数量的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KAB(创业)讲师、SYB(创办你的企业)讲师和职业指导师;构建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就业工作师资队伍,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服务;大力加强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
  
  高度重视校外实习实训、见习就业基地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一)积极争取政策、财政支持
  政府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人保部部长尹蔚民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要求。政府应明确要求企事业单位把接收普通本专科学生实习当作社会责任承担起来,对做得好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把财政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惠及到一般院校,对在校生外出实习给予一定的专项生活补贴。
  (二)切实建好分散实习、见习就业基地
  院系既要重视学生集中实习的基地建设,更要重视学生毕业前分散进行毕业设计、见习的基地建设;要营造全员重视学生就业的氛围,教师充分利用各自的信息网络给学生寻找实习单位;专职就业工作者要有走遍千山万水,跑遍千家万户的思想,为全体毕业生搭建通向用人单位的桥梁。
  
  全面推进“双证”制,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根据教育部几年前的有关文件要求,全国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要达到80%以上的比例,并逐步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的就业准入制度。新建二本院校更应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全面推进“双证”制。学生在学习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同时,有意识地学习、训练考证内容;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本专业学生考证需求渗透相关内容;院系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开设系列培训班,加强考证辅导。力争使每一位毕业生都能考取一个以上技能证、资格证,提高就业竞争力。
  目前的大学生也仅占同龄人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只要学校能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加强职业能力训练和就业指导,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就业绝不是梦想。
  
  参考文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009年3月10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赵彩瑞,高等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4。
  姚裕群,赵彩,社会需求是大学培养人才的标准,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557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