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当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4年GDP增长率下滑、CPI下降,受经济波动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速有所下滑,但随着自贸区建设加速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装备制造业应抓住机遇,通过自主创新、资金投入、政策支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长远发展 创新 资金
  一、发展装备制造业意义重大
  装备制造业一直被誉为“工业之母”,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产业关联度高。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1/3,稳居世界首位,多数装备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保证了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装备制造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重任,用先进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手段,带动性强,波及面广,激活着中国经济的活力;二是吸纳劳动力和扩大就业率的重要载体。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吸纳了各种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二、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产业振兴政策出台和金融新政落地。2012年5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实现制造装备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2014年2月工信部颁发《加快推进工业强基指导意见》,国家为振兴装备制造业作战略部署,为行业未来5~10年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15年初,工信部联合中国进出口银行发布《关于加大重大技术装备融资支持力度的若干意见》,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融资服务,支持产品出口及企业“走出去”。
  国际装备制造业重新整合与转移。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快,新一轮国际装备制造业整合及产业转移正在进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模式出现非物质化趋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使传统产业以技术转让、合作生产、许可证生产等方式迅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给国内装备制造业带来发展机遇。
  作为世界第一大装备制造业大国,目前我国已形成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等北、中、南相对平衡的工业基地,主要行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但产业大而不强、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产品推广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融资缺口扩大。2012年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就进入攻坚克难时期,市场需求疲软,上市公司平台的股权融资受阻,银行贷款额度收紧,应收账款回笼缓慢,影子银行及信托理财的火热又推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成本。企业存在多方面资金需求,却又难以获得。很多企业在前期已经投资了产能扩张项目或产品升级项目,这些产能一旦释放,效率将更高,制造的产品性能更优质,却由于资金紧张而使项目工程交付拖延。另外,很多优质客户对产品有需求,但需要卖方给予付款方式的支持或提供融资租赁性的信贷支持。企业融资需求加快增长,合理流动性的注入就如同一支杠杆可以有效激活装备制造业停滞前进的脚步。
  面临发展瓶颈。一是创新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安全风险增加,制约了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自主品牌的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低,企业没有配备完善的研发实验室,技术成果产业化程度低。二是行业产能过剩突出。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向装备制造业,导致过度竞争风险加剧,如不及时加以调控,不仅将使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难,还将影响产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步伐。三是高端装备还不能满足需求。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国外技术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双重竞争:在高端设备上,受发达国家制约,差距不断扩大,研发设计水平较低,关键共性技术缺失,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关键材料依赖进口。在中低端产品上,新兴经济体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与我国形成同质竞争。
  三、促进装备制造业长远发展的对策
  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制造业即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当前我国人均GDP约6788美元,眼下先进的高端装备制造已成为各国争夺全球产业链上游的主战场。装备工业振兴,既需要企业通过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竞争力等苦练“内功”,也需要国家出台包括加大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等政策,强壮筋骨必须有政府扶持。从长远看,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有助于实现由贸易与制造大国向产业与资本强国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水平。一是要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加强与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交流,通过技术购买、项目合作等形式,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工艺,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二是突出人力支撑和智力保障,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大力推进校企对接合作,着力破解高端装备制造人才缺乏的瓶颈。三是加快装备制造业的整合,实现技术创新的规模效益。在产业化集聚效应下,集中力量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规模和强度,积极利用国家科技扶持政策,由国家带头整合相关部门和资源,实现重大产品关键技术的突破;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之间、关联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等横向和纵向整合,实施集约化发展。
  完善金融支持装备制造业创新的措施。一是搭建政银合作平台。政府应出台相关的产业和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信贷力度,适当放宽信贷限制,以推进自主创新、产业化、装备出口、企业“走出去”为重点支持方向,搭建支持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政银合作平台,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二是实施更加积极的融资信贷政策。针对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长、金额大、生产制造周期长的特征,改进授信、审批、评估等信贷服务程序,为装备制造企业量身设计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运用集中授信、循环授信等方式,支持装备制造业的大额中长期融资需求。三是开展装备制造业资产证券化。当前国家政策积极支持一般资本进入证券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应未雨绸缪,借助资产证券化的契机解决融资困境,通过产融结合,获得券商及信用评级机构的认可,使企业更具备自我造血功能,实现提高企业效率、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最终目标。
  出台优惠政策,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一是规划引领。依托现有产业进行高起点规划,加快产业由传统型向智能型转变。在产业布局上,突出“一省一特”,引导各省结合自身实际,精心选择各自突破方向。在产业集聚上,拓宽选资、用资视野,把招商引资、选资的触角延伸到国外。在产业链条上,着力引进核心企业、龙头项目,提高同行上下游企业的集中度,有效拉长产业链。二是搭建平台。针对企业招工难、管理难等问题,加快设立企业服务平台,将管理、人才和技术服务等交给专业化的中介组织,为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技术、合作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三是扶持技改。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筛选一批重点跟踪技术改造项目,纳入技术改造项目库,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四是实施更加倾斜的财税扶持政策和更加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对于有实质性产学研结合的联盟给予科研经费补贴,将引进技术与装备的费用纳入研发经费加计扣除范围;政府每年从经营性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按适当比例提取装备制造业用地成本调节资金,对装备制造企业的土地使用税可减半征收,对建有3层以上标准化厂房的集约用地企业可免征土地使用税。
  作者简介:梁艳彬(1986-),女,汉族,陕西临潼人,毕业于西北大学,研究方向:金融业务经营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734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