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及河北省的角色定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区域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在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整体和个体进行科学定位。其中,明确河北省的角色定位,对提升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北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要积极承担服务的角色,利用传统区位优势,积极对接京津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区域产业整合升级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河北省;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6-0087-03
  京津冀和长三角、珠三角并列为我国三大重要发展区域,各项经济发展总量指标占全国的比重很大,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很重要的支撑作用。京津冀地区生产要素总量相对丰裕,但长期以来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导致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以及河北的资源优势没能协同发挥,未能形成整体的区域竞争能力。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整体实力不强,地区发展滞后的状况明显。因此,从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平衡三大区域发展水平的角度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深远。2013年,北京人均GDP 93213元,天津人均GDP 99607元,河北人均GDP 38716元,京津冀三地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解决三地发展问题,也是解决天津和河北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更是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布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定位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在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整体和个体进行恰当的定位。北京市在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人才、旅游等资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产业结构明显向服务业倾斜。2013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在京津冀三地中居于首位;天津市工业发展比较成熟,综合实力较为均衡,具有加工制造业与港口优势,生产要素在三者之间居中,第二、三产业相对发达;河北省自然资源丰富,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低,农业、重工业及现代制造业配套产业相对较发达,拥有广阔的海岸线和内陆,市场发展潜力大。2013年河北省第一、二产业具有比较优势(见表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定位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示范区。北京市的定位为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天津市的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现代制造业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创新中心;河北省的定位为新型工业化重要基地、北方重要的商贸和物流基地、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安全支撑区。北京之所以没有定位为经济中心,并不是要放弃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而是要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把一些低附加值、高消耗、重污染的相对低端产业疏解出去,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战略定位。比如,2014年北京制定实施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关停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92家,搭建了30个产业疏解合作平台,推进产业转移疏解项目53个。在调整、疏解北京城市功能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河北的产业发展,促使河北进行产业革新,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
  明确了京津冀总体定位以及北京、天津和河北各自的定位后,重点规划并落实相关政策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至关重要。
  (一)着力加强顶层设计
  国家应加快编制首都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的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同时也应当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加大三地协同发展推进力度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区划、优先发展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三地发展各自为政。北京依据首都优势,率先成为高大强的经济体;天津利用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确立起了北方经济中心的位置;河北地大物博,但经济实力相对比较弱,没有突出的集聚优势,虽然作为京津保障和屏障,但各方面发展都落后于京津两地。三地协同发展就是要破解壁垒,打破“围墙”桎梏,形成三位一体的大发展格局。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着力推动京津冀三地经济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方向发展。
  (三)合理分布区域产业,形成上下游联动机制
  目前,北京的工业体系较为繁冗,包括高端的航空航天产品制造业、中端的机械制造业、低端的建材制造业和服装生产;天津工业包括冶金、石油化工、基础化工、机械制造、汽车、电子信息产品、纺织服装等,一应俱全;河北的工业以冶金、建材等重化工业为主导。三个地区的工业都自成体系,没有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相互关联的社会化分工。因此,应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避免同构性和同质化,形成区域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
  (四)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京津冀三地要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三地要坚持区域一体、协同发展的原则,促进城镇功能合理分工,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着力培育区域次中心城市和沿海新开发地区。把北京、天津和河北组成新三角,打破边界概念,加强北京周边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金融及电子商务等产业,吸引人才集聚,推进三地的深入合作。
  (五)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
  京津冀人口总数1亿多,目前面临着雾霾、水污染等众多生态问题,加强环境环保合作,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迫在眉睫。三地应该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着力在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的合作,建设绿色、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六)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
  长期以来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规划各自为政,公路、铁路、机场等多项交通运力资源缺乏统筹协调,衔接不畅。因此,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区域,加快建设快速、便捷、高效、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天津将推动组建“京津冀轨道交通投资公司”,打造区域轨道合作发展平台;加快三地客运一体化进程,简化跨省客运手续,试行比邻区县公交跨境运营,推进区域公交、地铁一卡通行和长途客运联网售票。北京计划到2020年,形成京津冀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和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圈。与此同时,国家民航局发布《民航局关于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意见》,将完善北京首都机场服务首都核心功能的保障能力,确保北京新机场在2019年建成通航,届时将其打造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七)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
  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需要京津冀三地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配置。因此,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要本着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统一开放、共赢发展的原则,推进京津冀建立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统一开放的商贸流通市场、协调推进口岸一体化、加强开放型经济合作等。
  三、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河北的角色应定位为服务与发展。无论是城镇布局、产业布局,还是基础设施、环境建设,都必须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
  河北是北京功能疏解和战略展开的腹地,必须把握好在京津冀一体化大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切实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生态压力,河北就要强化生态保障功能,在防治大气污染的同时,对山水林田湖海进行综合治理,努力使河北的生态环境足以支撑起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京津冀城市群的最大短板是京津周边城市发展滞后,河北就要改善城镇层级结构,完善城镇体系,梯次推进,积极推动县城扩容升级,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难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河北就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大力培育创新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一代无线通信、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照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京津冀一体化的基本条件是交通一体化,河北就要承担交通疏解功能,重点提高京津冀区域的交通效率,用轻轨和地铁等公共交通使周边地区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形成京津冀最为便捷的交通体系。
  河北在承担服务功能的同时有利于自身的发展。首先,河北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能够吸收高精尖的技术以及创新方法,从而快速高效地增加河北本地企业的附加值;其次,河北可以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建设适应京津市场需求的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在满足京津人民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发展了本地的经济;最后,在建设和发展环京津经济圈的同时,河北可以培育在国内外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从而扩大进出口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总之,河北在承担服务功能的过程中必会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同时会继续减少和消除贫困,改善生态环境,从整体上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综合水平的提高。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需要三地政府增强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需要形成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河北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要积极承担服务的角色,营造一个法制化的发展环境,确保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有序推进。河北要找准定位,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利用传统区位优势,积极对接京津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区域产业整合升级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叶堂.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4(1):138-139.
  [2]逄金玉.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中的现代商贸合作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报,2014(8):84-85.
  [3]曲宁.京津冀协同发展现在进行时[J].天津经济,2014(5):27-30.
  [4]张利星.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466.
  [5]李子祥.关于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4(23):22-23.
  (责任编辑:乔 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760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