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公立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自1999年教育部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后,我国公立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改变了以往的精英化教育模式,而扩招在满足人们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也对教育经费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解决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长期不足,国家建立了多元化金融体系来为教育融通社会资金,这意味着公立高校在获得资金运作自主权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财务风险,为此研究公立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立高校 财务风险 控制对策
  一、公立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
  导致我国公立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下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这就导致学校在基础设施、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支出都有所增加,而财政拨款不足导致向银行借款成为高校缓解经费不足的最佳途径,这一筹款举措将为高校将来面临偿还高额银行贷款利息和贷款额埋下隐患;政府不能赋予高校完全的法人权利,产权不明晰导致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整,从而出现高校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及超负荷贷款现象;政府对高校贷款缺乏审查机制,银行针对该高校的这种盲目贷款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高校财务风险的增大;政府对高校财务的预算软约束、资金使用监管等方面存在不到位的情况,阻碍了学校财务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正常形成。
  (二)内部因素
  导致我国公立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高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仍然是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其他渠道收入较小,自筹资金能力的不足导致高校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链断裂风险;高校领导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为追求业绩而在任期内盲目利用银行贷款,给高校财务危机埋下了隐患;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实施不到位,包括预算管理实施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能落实不到位、经济责任落实不到位及资产管理不善等;高校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包括没有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中没有对来自内外部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控制活动实施不到位及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不足。
  二、公立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转变政府职能,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我国应借鉴美国公立高校与政府间成功的经验,将高校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进行分离,形成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是高校的所有者,享用高校的所有权,是委托方;高校校长或董事会是高校的经营者,拥有高校的经营权,是代理方。政府与高校在高校管理中充当的角色不同,其所发挥的职能也存在差异,政府是高校的所有者,在高校管理中应该发挥宏观管理和监督考核的职能,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通过监督机制与考核标准的建立与完善对高校经营活动进行规范与促进,从而减少高校对政府的依赖并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二)完善教育支出评价体系,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实现教育支出评价体系完善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政府财政部门对教育部门进行评价。政府财政部门制定政府的生均成本、毛入学率、财政的教育支出比例、政府的收费政策、教育质量等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对教育部门进行评价,依照相关的评价结果实现财政拨款与教育政策制度。第二,政府教育部门对高校进行评价。教育部门制定生均培养成本、财政拨款额、在校生人数、教学条件、教育质量等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对学校财政执行、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校管理与教育拨款的重要依据。第三,政府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对高校指出项目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评价项目预定目标是否实现,科研项目的完成情况、质量和效益等,最终判定出支出项目的合理性、决策的科学性以及最终效果。
  (三)高校要提高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筹资能力
  1.高校通过提高自身办学实力增加生源市场竞争力。高校要根据所处环境、自身条件以及财力情况,实现高校教学研究设备的完善、教学科研人才的引进等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树立高校的特殊学科,吸引生源,同时确保自身能够从政府、企业等方面得到更多的经费,实现高校筹资规模与渠道的不断拓展与完善。
  2.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进行筹资。现阶段,与高校学生规模相关的财政拨款与事业收入的增长空间在扩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高校必须另辟蹊径,通过社会力量筹资的方式实现自身教育经费的增加。高校应该重视社会筹资的方法与途径,通过设立专门筹资机构、完善基金运作制度、配备专业人员等措施促进社会筹资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3.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实现与企业之间的项目合作,一方面能够实现高校科研经费的增加与科研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能够将科研成果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实现科研成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在校企合作模式中,高校与企业承担着不同的职责,高校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承接,为企业提供专业方面的支持;企业主要负责科研费用与平台的提供。此外,高校与企业之间还可以进行人才的交流,实现双方共同发展。
  (四)构建健全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高校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三个方面:第一,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主要的作用是通过部门机构的完善为高校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通过部门工作人员与职位的匹配选择实现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要注重人力资源方面人员的选择、培训、考核以及晋升机制等方面的完善;实现分级授权审批制度、人员工作纪律、财务制度、业务流程制度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第二,事中控制。包括各组织机构合理分工职能和责任,实施被授予的权力和承担相应责任;在高校各项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审核确认;对信息资料特别是会计信息和有价凭证进行分析和保管。第三,事后控制。包括对高校各项活动的检查评估、对会计信息的核算以及进行的高校内部和外部审计等。
  (五)完善财务治理,落实经济责任制度
  高校在进行财务治理与监督的过程中课余采用建立董事会的方式,同时应该注重教代会、校务委员会等部门在财务决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多重的保障措施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高校应该实现多层次经济责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通过预算指标制定――任务指标分配――工作开展――结果评价――奖惩措施等流程,实现经济责任的落实。
  三、结论
  综上所述,公立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是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故本文在分析公立高校财务风险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内外部着手,针对性提出强化公立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徐国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财会研究,2010(24).
  [2]翁建鹏.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3]黄永林.新中国成立60年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会计之友,2009(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779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