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军工企业信息化历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军工企业既承担了国家经济建设的任务,又背负着军队装备研制、生产的重要使命。在国防工业市场需求的牵引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军工企业不断推进信息化管理的进程,科研水平及生产制造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笔者将我国军工企业信息化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军工企业 信息化 历程
  近年来,军工企业在技术、管理、市场和人才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武器装备的性能逐渐提高,构造日趋复杂,这也对军工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企业对供应链、生产流程及内部数据的管理控制,从而提高对国防工业市场的反应能力,为军工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学界普遍认为,我国军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自70年代开始起步,80年代掀起了高潮, 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在国防工业的各个领域已基本得到普及,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我国军工企业信息化建设40多年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但就信息化的规模、层次和总体水平而言,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军工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军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一)信息技术引进阶段
  早在20世纪60年代,沈阳飞机制造厂就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歼击机零部件设计和机床改造。70年代,部分军工企业在初步尝试应用信息技术改进生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如,1972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采用国产计算机和符号指令编程技术进行刀具设计、机床编程、计划编制以及定额管理;1978年,沈阳鼓风机厂在全国率先引进了IBM计算机系统等。当时主要进行的是单项业务数据的处理和辅助管理,这类系统功能简单、单一,信息化程度不高,而且只是在某个职能部门进行尝试,并没有进行普及推广。因此,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虽然在提高操作精度、降低劳动强度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对企业整体效益的贡献较小。这也与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有关,军工企业的管理者虽然察觉到了信息化对于改进传统生产流程的巨大作用,但是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充分,仍然停留在基于计算机文件系统的简单技术引进和应用上。
  (二)单项信息技术和局部系统应用阶
  80年代,国内出现了“微机热”,以CAD、CAM为代表的产品设计制造技术、以D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代表的管理(决策)信息技术、以MRP为代表的物流管理技术开始进入我国。与此同时,军工企业开始重视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设备逐步走向自动化和现代化。许多企业也购置了少量的微机,并分配到各个业务部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各军工企业只是盲目地引进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分散开发,独立运营,没有进行统筹协调和安排。因此,在企业内部各种数据信息难以有效流转,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虽然这些相互独立的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经营和生产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收效甚微,没有为企业带来太可观的利润。企业斥资购置的微机和信息系统反而成了高投资低回报的不良资产,这极大地挫伤了部分企业对于信息化的积极性。
  (三)企业级信息系统集成应用阶段
  90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局域网的出现,为那些受累于“信息孤岛”的企业带来了希望。出于对内部业务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的需求,国内军工企业开始发展功能更为强大的、基于局域网技术的M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制造业则采用了面向过程的软件技术来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MRPⅡ。MRPⅡ是一种企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将统一的管理信息传达给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各部门的数据变动也可以通过MRPⅡ快速反馈给其他部门,克服了过去那种部门间信息不通、盲目决策的困难。
  事实上,早在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就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入了第一套MRPⅡ软件,后来各大军工集团也先后引入,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直到90年代中期,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等领域,MRPⅡ才真正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大多数企业在应用MRPⅡ之后都获得了或多或少的收益,然而由于缺少整体规划,MRPⅡ的应用范围仍然只局限在制造业中,并且仅限于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应用,在某些环节上甚至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这一阶段应用的信息系统,主要利用局域网连接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采取C/S的模式管理软件和公共信息,利用分布式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通过面向过程的软件技术实现企业设计、生产、经营及办公信息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初步解决了企业内部信息难以互联互通的问题,有效加强了企业内各部门的协作往来,为将企业内部的各个“信息孤岛”连接成为“信息大陆”做好了准备。虽然在具体应用时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对于信息化的进程而言,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四)信息化全面建设阶段
  时间进入2000年,功能更加丰富的ERP(企业资源计划)逐渐取代了MRPⅡ,陆续在多个领域的军工企业中引进并应用,尤其是那些生产、服务复杂,供应链较长的行业。ERP在MRPⅡ的基础上,将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整合到一起,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高度集成的职能系统,实现了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但是,ERP需要同企业的业务流程融合到一起才能成功。部分企业在引进ERP时,未能理解ERP的真正内涵,没有以企业原有业务流程重组为目的,反而仅仅停留在以计算机操作代替手工操作的初级阶段,导致ERP系统效率低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对于一些资金实力不太雄厚、业务较为单一的军工企业来说,他们缺乏进行大规模信息化改造的动力。尽管没有应用诸如CIMS、ERP等涉及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大型信息系统,但一些单项和局部的信息系统在这些企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根据《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自2002年以来,CAD在机械企业中基本得到普及,重点骨干企业100%甩掉了图板,广泛应用了CAE、CAPP、VA等技术。部分企业实现了CAD/CAE/VA的集成,少数企业实现了CAD/CAPP/CAM的集成,很多企业实施了ERP,开展了电子商务。相当多的企业应用了MRPⅡ、PDM、SCM等,一些先进的企业已经可以通过网络对客户所使用的产品进行远程诊断。[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798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