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产品策略的高职就业营销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阐述了产品策略的含义,在分析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就业营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其就业质量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产品策略 高职 就业营销
  一、产品策略概述
  营销市场需求的“营销变量”可归纳为产品、沟通与促销、定价、渠道等要素。产品策略是通过对新产品研发、产品线、产品组合进行科学的规划、决策和管理,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组织经营战略。产品策略是营销组合策略的基础,高职院校的“产品”就是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大学生,总而言之,是焕然一新的人。
  二、高职管理类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其就业营销情况基本如下: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仍有提升空间
  2015年3月笔者对河北省6所高职院校展开调研,这些高职院校开设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其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仍是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够强,动手能力较差,缺乏解决实际工作中具体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尚有提升空间。
  (二)用人企业需求情况
  笔者通过对31家用人企业的调研了解到,用人企业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较大,毕业生毕业1-2年内主要从事市场拓展、门店营销、采购、仓储等基层岗位。用人企业要求毕业生具备较宽的专业知识结构、较强的技能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能力;另外,部分企业在肯定毕业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认为高职毕业生的自信心较低。
  三、高职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营销对策
  高职管理类专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可以谨慎借鉴企业生产产品的原理,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来确定“产品”的发展方向,从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上提升“原材料”的价值,生产出适销对路、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促进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同时,需要注意的“人”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不是机器上的零部件。
  (一)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要深入了解用人企业的岗位生产要求,对职业岗位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知识、技能、文化基础、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层次结构要求有一个细致、清晰的分析。
  另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应该邀请企业积极参与到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论证中来。同时,也不能仅仅以应对企业的技能需求为原则,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兼顾对学生人文素质、道德品质、独立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再次,要健全相关管理制度,邀请企业积极参与到整个过程的具体实施上,如选派企业中基层管理者和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
  (二)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改革课程内容
  一线专任教师必须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课程内容设计主要来自于企业实际业务需要,包括理论课和实训课两部分,可以采用项目为载体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采用以工作流程为主线设计业务流程明晰的课程,如《报关理论与实务》,以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课程内容,如《薪酬管理》。
  2.创新实训方式
  实训方式应在能力本位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应用专业知识;教师的作用从以讲授为主转变为以策划实训内容、创设职业情境、引导实训方向、点拨实训疑难、监控实训过程、评估实训效果为主,使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教”向学生“做”转化。
  3.创新实训考核
  科学的考核评价的方式对于实训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从单一教师考核评价转变为教师考核评价与学生自我考核评价紧密结合;从重视对实训结果的考核评价转变为对实训结果与对实训过程考核评价紧密结合;从单纯对技能熟练程度进行考核,转变为对技能熟练程度与职业素养考核评价紧密结合。
  4.加强人文教育
  要在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基础课、选修课在内的课程体系融入人文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首先,高职教育虽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特色,但专业教师的作用不仅包括授业(专业技能和知识),更包括传道,因为教师的人格力量会给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施以深刻的影响。
  其次,在现有课程体系中重视开设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或选修课,比如,开设音乐、影视鉴赏等选修课程。
  再次,有意识的创造各种校园文体活动平台,通过学生自由选择、参与、交流自己喜好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树立积极的世界观。
  5.将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整个学生管理工作中
  在日常学生管理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为中心,激发学生对自身素质和行为习惯培养的主动性,逐步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培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动员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
  专业教师比行政人员更清楚企业岗位情况,他们应从学生入学起,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将个人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职业生涯联系起来,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尽快树立专业和个人能力倾向的明确认知;同时,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负责《就业指导》课程授课任务。这样,专业教师与行政人员从不同角度的就业指导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831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