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连环担保“偏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格亮

  今年4月,杭州富阳市的一家造纸企业由于长期高负债运营不幸倒闭。该集团的倒闭,直接给它担保的多家企业面临银行的追债。银行一旦抽资,这几家企业也自身难保。更不幸的是,在这几家企业背后,又有一批企业为其担保。以此类推,由于长期的相互担保,企业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连环担保链。据统计,该行业整个担保链的金融债务总计高达30亿元,杭州金融界的所有金融机构几乎无一幸免。
  在素有“中国纺织第一县”之称的绍兴,连环担保的娄子也让银行与众多企业难以招架。前不久,绍兴的纺织企业雄师集团因资金链断裂宣告倒闭,引发了近十家参与连环担保企业的经营困难。
  然而在杭州市萧山区,却是另外一派景象:截至今年6月,一批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超过2400笔,总计11.6亿元,而这些贷款五年来未出现过一笔不良贷款!原因何在?原来该地区成立了20家会员制担保公司,上述企业都是担保公司的会员,贷款全部是通过担保公司获得的。
  所谓“会员”,其实就是担保公司的股东。企业必须出资入股,并通过公司董事会的资格审查成为公司会员(股东),然后才能得到出资额相应倍率的担保。这种机制的出现,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密不可分。
  众所周知,融资困境始终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也是出现连环担保的直接和根本诱因。那些中小企业何尝不知道,连环担保是一剂可怕的“毒药”!在这种担保贷款模式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其“放大效应”都可能导致整个担保链上的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银行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然而,众多中小企业最终选择铤而走险,恰恰反映了中小企业面对融资困境时的艰辛与无奈。对他们而言,最主要的融资途径有两条:一是求助地下金融,进行自我融资;二是向银行借贷。地下融资虽然方便、快捷,但利息远高于银行,一般在1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0%,往往压得企业难以翻身。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普遍利润不高,为了扩大生存空间,它们只有绞尽脑汁直接从银行获得贷款。但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完整的信用和财务制度以及有效的信贷担保和抵押,单凭自身力量,它们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为了获得资金,中小企业只能互相取暖,走上了危险的连环担保融资道路。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关注。今年7月下旬,中国银监会发布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在小企业贷款政策、贷款条件、客户结构、产品结构、监管政策等方面,体现了对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鼓励和支持。在政策的驱动下,部分先知先觉的中外资银行已切入中小企业贷款业务。
  然而,扶植政策能够最终落实并非易事。面对众多中小企业经营不规范、财务数据混乱等现实情况,银行需要针对中小企业建立专门的评级和评分系统,确立风险定价机制。这需要银行在初期研发和人员培训上花费巨大的成本。对于目前还停留于粗放式经营阶段的国内银行来说,数据积累和系统研发还需要假以时日。
  而此时,会员制担保公司则成为适应环境的特殊产物。“不熟不做”是这些会员制担保公司控制风险的关键。并不是谁都可以入股担保公司,除了一定的出资额限定外,要加入担保公司还要经过股东大会和银行的层层审核。审核名目也是五花八门:大到企业经营状况、资产状况、发展潜力,小到企业主本人是否染有恶习、生活作风是否正派,都是审核的内容。
  这样,以往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中小企业总觉得银行贷款门槛高、银行也为放不出款发愁的问题,通过会员制担保公司得到了有效解决。
  或许在政策推动的效果显现之前,会员制担保公司将是防止连环担保“毒药”最有效的“偏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5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