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危机将持续1到2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詹姆斯·莫里斯

  作者詹姆斯・莫里斯为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现为剑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教授。莫里斯是激励理论的奠基者,1996年,由于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的论述,莫里斯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理论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基石。
  金融危机将促使中国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扩大内需。中国恰好可以借此契机调整产业结构。
  
  这次金融危机是我学术生涯中碰到的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我认为,全球经济要从目前的衰退现象中解脱出来,大概需要1到2年的时间。
  此次金融危机给全球造成了重大损失,导致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自由市场的过度发展、借贷者的过度自信和信贷市场的不成熟。
  通过采取对贷款条款进行限制、加强控制个人或公司能够购买的金融产品的种类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当然,这并不是否认经济冒险,相反,一定的冒险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
  
  危机根源是美国需求下降
  
  只要有增长,就会有危机。这是因为增长需要建设性的资本投资,而大多数投资是有风险的。如果多个坏的风险同时发生,我们就遇上麻烦了。而为了实体经济投资所建立的金融系统本身又会带来额外的风险。
  我可以简单地描述一下金融危机发生的一些原因:在过去两年,人们对某些产品(比方石油,钢铁)的需求增加了,新增需求或投机加大,带来商品价格上涨。当美国人需要用更多的钱来买石油、钢铁的时候,用在其他商品和服务上的需求将下降,这样总需求的上升速度下降,失业增加,消费低迷,那么经济萧条也就随之产生。
  很多错误同时发生了。当商品价格上升的时候,美联储将其解读为通货膨胀,并提高了利率。利率上升导致房屋贷款成本上升,进而导致房屋的价值下降。很多美国人发现要还的贷款超过了房屋的净值,因此选择了既不要房屋,也不还贷款,把房屋推给了银行。这样,拖欠的次级抵押贷款就大大增加。
  资产价格下降,不代表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房价下降,也不代表房屋的使用效率下降。未来20年,如果你想继续持有手中的股票和房产,那么这次金融危机可以忽略不计,20年后获得的红利不会减少多少,只有急于出手的人才会遭受损失。对于近期购买房子和股票的人来说则会有收益,价格超低,赚了一把,这也是财富的再分配过程。
  实际上,美国银行的住房贷款拖欠数量相当低,不到1000亿美元,占银行资产的比例微不足道。真正的大问题是由房屋按揭贷款所衍生的资产,银行通过中介机构,把风险高的次级贷款打包,使之证券化,卖给投资者。不断的证券化,甚至连金融专家到最后都不认识它到底是什么东西了。
  金融危机发生后,有人责怪华尔街的金融家们,他们如果不是非常愚蠢,就是非常贪婪。如果不是金融创新的话,可能导致不了这么严重的后果。
  有人希望通过更多的金融创新来挽救这场危机,这是完全错误的,让金融市场完全自由放任,本身就是错误的。应当做的是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管制,严格规范信贷市场。 这可能无法阻止下一场金融危机,但是如果做了,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就不会如此严峻。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从历史上来看,这是一场危机,但是这不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在资本主义时代,曾发生一连串的经济波动,GDP增长率上下跳变,失业率上升、下降,企业成立、繁荣又消失。与在资本主义时代之前所发生的相比,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美国需求下降是导致危机发生的诱因。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的前提是,产能和需求平衡。这种平衡在多数经济体中可持续很长时间。但投资和需求均存在不确定性。当相互抵消的过程不是很完美,就会出现过度繁荣或过度萧条。
  产业革命之前,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只有千分之一,按照这个速度,要想财富翻一番需要六百多年,但是在产业革命以后的短短两百年里,人均财富就增长了几十倍。经济学一开始就关注增长,但是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看法却有所不同,古典经济学家一般认为规模报酬递减的规律将最后导致增长停滞。幸运的是,在知识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下,关于增长的悲观预见没有被证实,人们已经越来越注意到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进一步的问题是知识如何产生?这需要有激励人们创造知识财富的制度,例如知识产权、专利等制度。在将来,尽管某个特定的知识领域或者技术创新带来边际报酬仍然有可能递减,但是知识仍然是增长得以持续的推动力。这对未来企业的启示是,知识创新是获得持续利润的主要因素,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作为知识创新的主要组织――大学和研究机构――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激励创新制度。
  
  中国增长仍可保持9%至10%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挽救经济,以使经济免于继续下滑。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也都差不多,都是加大投资。政府能做的就是要快速增加财政支出,一是向社会低收入群体提高补助,二是增加投资。
  我也注意到,中国目前已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措施。中国4万亿元的投资对经济肯定会有帮助,能够刺激需求,增加就业。就中国而言,要扩大内需,就要加大直接针对消费的投资,尤其要相应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同时改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投资的4万亿可能在结构上要有所注意。这些投资导向主要在于基础设施改造,比如修路、造桥。玩具厂的资金有可能流动到基础设施的改造,这会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些企业破产是正常的情况。投资导向会给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阵痛。
  金融危机可能产生好的副作用,比如它可以减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迫使中国扩大内需。广州的一些出口企业破产不见得是坏事,中国恰好可以借此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危机将促使中国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这场危机过后,当前世界经济格局还会持续下去。美国可能会保持2%至3%的增长,中国的增长可能仍然保持9%至10%。
  (注:本文在《小康・财智》记者范颖华,刘彦华对作者采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93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