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股回眸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
中国平安:重归价值
2007 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资本市场一派繁荣,在此环境下,公司作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充分分享了中国经济成长及金融资产增长的盛宴,全年实现净利润150.86 亿元,同比增长105%,旗下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线净利润全面增长。其中,寿险业务净利较06 年增长了38%,产险业务增长154%,银行业务增长20 倍,证券业务增长145%,其它包括集团业务、信托及资产管理业务带来的收益增幅为475%。
通过积极推进综合金融布局,公司的收入结构已日益多元化,寿险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占比呈下降趋势,银行、证券业务收入占比则明显提升。公司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致力于发展成为以保险、银行、投资为核心,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在持续提升保险业务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银行业务和投资业务,构建以三大业务为支柱的核心业务体系,目前,这三大业务的协同效应正逐步显现。
目前寿险业务仍然是公司最具价值贡献能力的核心业务。07 年公司的寿险业务在保持一定规模增长的同时兼具了较高的增长质量,这主缴保费增长40%,公司新业务盈利率持续三年高达20%。不过,公司也面临着如何寻求增长质量和增长规模之间的平衡的问题,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公司未来将会在扩展银保业务上加大力度,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业务的含金量。未来公司想要在寿险业务上保持高利润率还将面临定价利率市场化、保险资金负债成本上升等压力。
07 年公司通过灵活的资产配置取得了高达514.45 亿元的投资收益 ,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而08 年以来,由于股票市场出现了持续调整的格局,震荡明显加大,公司的高投资收益率将很难以维持,投资收益水平将回归常态。
投资收益的下降会给公司的业绩带来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这是导致公司近期股价深幅调整的根本原因,再融资只是诱导因素,它引发了投资者反思公司股价估值的合理性。
国都证券分析师通过采用分部估值法,得出了公司的评估价值为65.6 元每股,其中寿险业务的估值为每股50.8 元, 在对公司寿险业务的估值上采取了比较谨慎的假设,对于内含价值和一年新业务价值我们采取了12%的风险贴现率,而对于未来新业务我们则采取了13%是找一个具有相对安全边际的估值。
预测公司08 年的收益较07 年下降27%左右,每股收益1.49 元,这是对07 年超常增长的回归。本轮调整以来,公司的股价已较曾经的高位跌去了2/3,分析师认为这已经基本反映了未来业绩下滑的预期。短期来看,由于缺乏对公司股价能产生有利刺激的因素,公司股价有可能追随市场估值中枢下行。但长期来看,我们坚持看好公司发展成为以保险、银行、投资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成长前景,公司发展战略清晰且执行力较强,我们仍然相信公司能成为中国的AIG。 基于此,我们维持对公司短期推荐、长期A 的投资评级。
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08-10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值分别为2.29、2.73和3.07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26、22和19;当前共有19位分析师跟踪,10位分析师建议“强力买入”,6位分析师建议“买入”,3位分析师建议“观望”,综合评级系数1.63。
风险提示:多元化经营将可能分散其精力,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海外投资可能由于次贷影响带来亏损;目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明显高于国际主要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不可不防,投资者宜谨慎控制投资风险。
★★
重庆啤酒:等待,只为了那个承诺
公司最大的想象空间主要来自其大股东重庆商社集团在股改时的承诺即“2年内消除同业竞争”,按照其最晚的承诺时间,我们可以预期2008 年4 月17 日将是公司兑现此承诺的最后期限。
市场对公司大股东这一承诺极为关注的原因在于如公司大股东完全兑现其消除同业竞争的承诺,其最终方案就是将公司大股东重庆商社持有的以新世纪百货为主体的零售资产完全注入公司,从而实现其零售资产整体上市,这将极大巩固公司区域领导者地位,同时也将对公司后续业绩增长带来显著刺激。
基于我们对公司跟踪,我们判断目前重庆商社与重庆百货的重组进展进程实际决策权仍在国资部门,上市公司层次无法掌握重组进程。坊间传闻重庆商社在改制后将单独上市,我们认为这一传闻并不具可行性,原因在于考虑到其下属两大零售企业同业竞争的现实存在,作为国有企业,我们认为重庆商社单独上市很难获得证监会的批准,其零售资产最终将与重庆百货合并只是时间问题。
考虑到承诺期限即将来临和近期公司股价的大幅下挫(2008 年1 月至今,公司股价跌幅达32.59%),对于国资部门和公司大股东而言,此时借机重组、兑现其股改承诺的概率相对较高,原因在于公司目前估值相对较低,大股东零售资产如上市折股比例将提升。但我们也提醒投资者由于目前证券法对承诺不兑现并无惩罚措施,因此,由于政府行为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也不排除大股东不兑现其承诺的可能。但即便如此,公司也必然要给流通股东一个解释和最终解决同业竞争期限,否则其无法获得监管层的认同。
基于08 年重庆商社零售资产整体上市预期和目前重庆商社零售资产盈利状况,我们按照20 倍、25 倍、30 倍PE 分别预测其零售资产整体上市的融资规模,如根据公司其近1 个月股价的均价23.47 元的九折收购(即21.12 元),我们可简单测算出重庆商社零售资产整体上市摊薄后的EPS。
通过模拟计算,取中间值25 倍PE 收购这一假设结构,我们预计2008 年公司整体上市后的EPS 可达0.76 元。如考虑09 年业绩20%的增长(不考虑整合的规模效应,仅考虑各自单独运做),合并后公司2009 年EPS 可达0.92 元。由此可见,整体上市对公司业绩和估值刺激较大。
根据我们与公司沟通,虽然公司2007 年业绩受制于部分商场调整(部分商场改造装修、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职工费用支出增长等因素低于市场预期,但2008 年,公司业绩增长将得到显著提升,我们初步估计2008 年-2009 年业绩年均增长将达到20%(2008 年公司1 季度业绩增长预期在40%左右),以此测算,即使不考虑重组,公司2008-2009 年EPS 也将达到0.67 元、0.80 元,目前的估
值仍然相对较低。
综合以上分析,联合证券分析师维持对公司“增持”评级,并提醒投资者注意公司大股东整合下属零售资产可能带来的潜在投资机会。
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08-10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值分别为0.55、0.68和0.80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41、33和20;当前共有5位分析师跟踪,1位分析师建议“强力买入”,4位分析师建议“买入”,综合评级系数1.58。
风险提示:目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明显高于国际主要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不可不防,投资者宜谨慎控制投资风险。
★★★
海螺水泥:“节能减排”出现成效
产能扩张与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2007年集团共有6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和20台水泥粉磨系统投产,7套余热发电机组按期建成投入运行,并达产达标。截止2007年底,集团的熟料产能达6,900万吨,水泥产能达8,100万吨;余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6.89万千瓦,约占全国水泥行业余热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1%。产能的扩张促进公司产销量的增加。2007年集团共生产熟料6,987万吨,同比增长15.76%;生产水泥6,410万吨,同比增长12.59%。公司的产品销量也在增加。2007年,集团水泥和熟料合计销量为8,652万吨,同比增长14.57%。与此同时,集团产品综合销价同比增长了5.97%。上述因素导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1.41%。其中,集团在中部、南部区域的销售金额分别上升了50.46%和59.64%。出口销量与上年基本持平,保持了国际市场的份额。
随着产能规模的扩大,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基本维持稳定,并略有提高。2007年,集团综合平均成本略有上升,其中能源支出占总成本的66.37%,较上年上升了4.07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煤炭价格上升所致。截至2007年底集团有11套余热发电机组投入运行,节约成本约2.80亿元,有效缓解了煤价上升给生产成本带来的压力。集团毛利率同比提高了1.98个百分点,其中:水泥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提高了3.67个百分点;商品熟料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21.70%,但由于煤价上涨导致熟料成本上升,使熟料毛利率下降了3.64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2007年年报较好的业绩,取决于公司规模大,市场议价能力与资本运作能力强,经营的规模效应明显。2008年,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随着2008年6月1日水泥新标准正式实行,将会促进落后水泥产能的淘汰。公司积极谋求与大型煤炭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拓宽煤炭供应渠道,增强煤炭保供能力,降低单位能耗,减少煤价上涨对成本的不利影响。2008年,集团将有19套余热发电项目投入运行,将使得集团的余热发电能力增加至49.3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37.9亿千瓦时,若按火力发电计算,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耗13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0万吨。2008年,集团将续建8条日产5,000吨、1条日产2,500吨熟料生产线、20套水泥粉磨系统,续建项目全部投产后,可新增熟料产能1,400万吨,水泥产能1,500万吨。预计2008年集团的销量将超过1亿吨,销售收入将保持同步增长;产品综合平均成本与上年变化不大。
公司目前的股价为56.40元,对应2007年业绩的PE为31倍。公司股价已部分包含了未来产能释放带来业绩增长的预期。产能扩张将成为公司内在价值加速体现的催化剂。在行业进入景气周期的背景下,产能扩张的影响有可能超出市场预期,为此,银河证券继续维持对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08-10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值分别为2.29、2.93和3.56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25、19和16;当前共有21位分析师跟踪,7位分析师建议“强力买入”,12位分析师建议“买入”,2位分析师建议“观望”,综合评级系数1.58。
风险提示:目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明显高于国际主要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不可不防,投资者宜谨慎控制投资风险。
★★
中海油服:量价齐升导致业绩大增
中海油服发布2007 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41 亿元,同比增长41.7%,实现利润总额28.66亿元,同比增长97.7%,实现净利润22.37 亿,同比增长98.4%。全面摊薄每股收益0.52 元,同比增长85.71%。
公司各分部的业务量均较06 年均有大幅增长,钻井板块中,全年有15 艘钻井船工作,作业总天数为5308 船天,较06 年增加539 天,平均日费率为91351 美元/天,剔除汇率差异后增长26%,板块营业收入达到39.21 亿元,增长48.23%。
油田技术服务板块中,测井、定向井、定向井、固井、完井和修井的次数都较06 年增加;板块营业收入达22.70 亿元,增加25.6%。船舶服务板块中,07 年自有的70 条船只作业总天数24229 天,较去年增加561 天,另租用5 条平台供应船,全年作业642 天;油轮运输总量100 .99 万吨,减少26.8%,化学品运输总量76.04 万吨;板块营业收入达13.74 亿元,同比增长31.8%。物探板块中,三维数据采集9694 万平方公里,增加32.1%,二维数据采集37810 万平方公里,减少17.2%;三维数据处理5686 万平方公里,增加35.8%,二维数据处理14137 万平方公里,减少2.6%;板块营业收入达14.41 亿元,同比增长65.8%。
公司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受益于油气勘探开发支出的增加导致公司业务量和服务价格的上升,而利润增加主要来自钻井板块和物探板块,钻井的板块业绩由06 年的6.65 亿增加到14.89 亿,而物探的板块业绩由06 年的1.50 亿增加到5.37 亿;这二个板块的业绩增加合计占经营利润增加总额的84.4%。
公司海外业务收入稳步增长,07 年达16.45 亿元,同比增长49%,在公司总营业收入中占比由17.3%增加到18.3%。全年共执行20 个海外项目,作业地区扩大到印尼、澳大利亚、墨西哥、越南、西非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08 年将有不少新增设备投入使用,业务量将比07 年增加,其中钻井板块将多1 条钻井船、5 台陆地钻机,而4 台在墨西哥工作的模块钻机将多半年工作量;船舶服务板块中5 条租赁的工作船将多半年工作量,而下半年也将有9 条新船投入使用;物探板块的八缆物探船(COCL719)已经于3 月8日下水;08 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将比07 年增加25%以上。出于谨慎的考虑,我们保守预计公司08、09、10 年的EPS 分别为0.59 元、0.73 元、0.96 元,相对于H 股价格,目前A 股价格略为偏高,兴业证券分析师给予观望的评级。
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08-10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值分别为0.70、0.81和0.91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33、29和16;当前共有12位分析师跟踪,其中7位分析师建议“买入”,5位分析师建议“观望”,综合评级系数2.24。
风险提示:目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明显高于国际主要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不可不防,投资者宜谨慎控制投资风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04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