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商业银行网点功能转型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岷峰 任亚军 周慧琦

  摘要:商业银行基层网点是商业银行的微观基础。强化银行网点建设、加快网点功能转型,对商业银行健康稳定运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银行网点功能进行历史比较、城乡比较和国内外比较,提出网点功能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在此基础上给出其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商业银行;网点功能;转型
  中图分类号:83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4-0089-03
  
  一、商业银行网点功能比较
  
  (一)网点功能的历史比较
  直到20世纪末,我国商业银行网点的业务范围仍以传统的存、贷、汇等为主,利差收益占银行全部收益的90%以上。虽然也有少量的中间业务,但主要集中于代收代付、代理保险、汇兑业务、外币兑换、信息咨询、信用卡等低附加值的收费业务,而对同时期国际银行业普遍开展的金融衍生产品、代客理财、基金托管、收购兼并等可能产生负债或有负债的表外业务以及高附加值的投资银行业务较少涉足,而后者往往是构成国外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商业银行网点业务仍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仍高达80%以上,但网点业务重心已有意识地从资产负债表“表内业务”向“表外业务”倾斜,开始强调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并重的盈利模式,加大了中间业务和混业经营的发展,并积极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开办个人理财业务,与国际接轨。在传统银行业务方面也积极创新,开办多种类型的存、贷款,以适应社会各类客户需要,形成品种齐全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体系。
  
  (二)网点功能的城乡比较
  商业银行的农村网点由于受区域经济、设备投入、人员素质等因素制约。普遍存在服务功能单一、营销能力弱化、客户层次较低、风险隐患较多等突出问题。农村网点虽然也能办理多种金融业务,但金融业务品种单一,收入水平较低。目前多数网点还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存款业务上,没有把中间业务、资产业务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虽然随着理财业务的开展,网点的中间业务份额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大多是把中间业务作为吸收存款和占领市场份额的手段,并仅局限于结算、代发工资、代收电话费、水电费等,而委托业务、证券买卖等科技含量高、收益性好的新兴中间业务基本未涉足。资产业务更是进展缓慢,许多网点并没有设信贷业务。同时,各家商业银行对农村网点的资源投入有限,普遍在城市中广泛使用的自助设备如ATM机、POS机等,在相当部分的农村市场还没有投入使用,致使离柜业务占比很低。同时电话银行、网银等电子银行产品营销不到位,使得银行卡强大的自助功能和理财功能还没有被广大农村客户所接受。
  商业银行的城市网点功能相对于农村网点而言显得全面而丰富。城市网点包括储蓄所、储蓄专柜和办事处、分理处等。分理处一级的网点经营的业务除了办理普通的人民币存款、结算业务以及代理收付款项、代理保险业务之外,还可办理外汇存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等业务。而二级支行一级的网点同时经营大量的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包括贷款、票据贴现:代理发行金融债券;买卖政府债券;外汇贷款、国际结算等等。此外,ATM、自助银行等也都充当着网点的角色。与此同时,电话银行、网银等电子银行产品在城市里都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并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网点功能较大程度得到发挥,大大提高了网点的使用效率。
  
  (三)网点功能的国际比较
  在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大部分银行的网点分支机构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进行差别化服务、差异化发展,并在不同业务、不同地域、不同客户群之间进行竞争与合作。在处理常规性的交易之外,国外商业银行网点机构成为了帮助银行加强与客户关系的有利渠道。包括就金融服务需求与客户进行沟通,向客户解释包括投资类和保险类等复杂产品,进行金融产品的交叉营销,它们正准备将它们的网点分支机构塑造成客户信托顾问的角色。
  而在我国,虽然大型商业银行近年来加强了对网点的撤并整合,注重发展综合型的网点,但网点的主要功能仍停留在传统低附加值的核算交易处理上,从而造成了网点整体运营效率相对低下的局面。据统计,国内商业银行网点的全部工作用于创造价值的销售相关活动时间不足20%。而交易、后台处理与行政管理等低附加值业务却占了80%以上的有效工作时间。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新产品开发滞后等诸多因素影响,国内银行网点的中间业务、新业务等发展缓慢,增加存款仍是营业网点存在价值的主要因素,服务功能较为单一。
  由此可见。国外银行网点与国内银行网点存在很大的不同。一是国外银行网点是多功能类型的网点,包括自助服务、专业化服务等多种服务。二是国外银行注重于电子手段的运用,包括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接通理财专家的视频技术应用等。三是网点的客户定位,国外银行网点主要定位于客户关系的维护、产品交叉行销等。
  
  二、对商业银行网点未来功能的预见
  
  (一)网络银行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立在物理网点、人员数量上的传统银行,其信息规模优势正在被网络银行无限延伸的信息扩展效应所侵蚀。在网络银行发展较快的国家里,银行削减传统分支机构的趋势已十分明显,他们的网上银行业务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传统银行业务,并且有许多创新业务品种是传统银行网点所没有或是传统网点无法运作的。而在国内,虽然各家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业务,但也仅提供了比较简单的如账户查询、转账、支付、网上证券以及网上商场等品种,而对其他如信贷、按揭等传统银行业务却没有涉及。
  当前,在WTO框架下,国内银行抵御境外同行的最大优势在于网点。然而网络银行业务正逐步取代这一优势。建立一套网上银行系统,所需投资远比新建若干个传统的营业网点少,但其获得的收益远大于建立一个传统的营业所。网络银行具有传统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改变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处理模式,能为银行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便捷服务。由此可见,不管是应对境外同行的竞争还是从网络银行自身的运行特点与竞争优势来看,我国发展网络银行都是大势所趋。
  
  (二)服务营销型网点
  商业银行基层网点开展服务营销是网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整体营销战略的有机组成,营销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其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各商业银行主要靠利差来获得盈利,网点定位仍停留在以结算和吸收存款为主,网点功能基本上是以交易为中心,并不重视银行的营销行为。更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营销运行体系,银行网点营销业务增长缓慢,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这样的网点定位必然要让位于开展多种业务并举、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要、以服务为中心的全新定位。建立以服务

为中心的营业网点经营模式。可以进一步拓展潜在市场空间。
  
  (三)零售银行业务
  在西方发达国家,银行零售业务已经完善并且成熟,成为国外各商业银行利润的支撑力量,单单经营零售业务的零售银行比比皆是,零售业务不仅为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以其低风险的特性成为欧美银行业摆脱经济衰退威胁的法宝。与国外相比,尽管我国的零售业务发展速度惊人,但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突出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零售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率非常低;二是就整个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而言,零售业务的发展仍处于盲目的市场扩张而忽视了价值创造,银行间缺乏实质性合作,重复建设相当严重,高成本投入下零售业务的服务质量仍不尽人意。但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也具备了继续发展扩张零售业务的现实条件:房地产、汽车等成为近几年中国百姓的消费热点,信用卡市场飞速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积极推进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在营业网点上的优势便于零售业务的开展。
  此外,商业银行网点通过与当地资源的紧密结合。可发展成为不同类别的营业网点。一是全功能网点,根据经营资源和地理位置经营所有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网点要成为能为客户提供对公对私、本币外币、存款贷款、中间业务及以电子化为载体的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各类服务的金融“超市”。二是专业性网点,这些网点与全功能网点的不同在于,主要专注于服务某一类客户群,或某一产品系列,或只服务于某一特定范围的银行市场。三是社区网点,这些网点是开展零售银行业务的主体,市场定位是以本地的市场和客户为主。
  
  三、对商业银行网点功能转型的战略思考
  
  (一)促进有形网点与无形网点的配合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虚拟银行正在部分地取代传统的物理网点。与传统银行网点相比,它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更方便地实现业务,达到减少交易成本增加利润的作用,因而虚拟银行是银行未来建设的方向。但同时虚拟银行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物理网点。随着金融产品的增加,复杂的交易程序使得“面对面”的要求越来越强。而且虚拟银行业务发展的基础不够稳定,使得许多客户对它的安全性存在疑虑,同时现金交易在整个社会经济运作中的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被取代。
  要加快推进高等级物理网点向优质客户理财中心转变的进程。银行与较少的优质客户保持一种较好的关系比通过一种产品与更多的一般客户保持关系能带来更多的利润。因而商业银行在其高级网点内开辟空间来服务于这些优质客户是必要的,同时要推进这些高级网点向完全金融产品销售中心和客户理财中心的转变。要加快推进ATM机、POS机、自助银行来替代低等级物理网点。通过引导和培养客户使用银行自助和电子渠道的消费习惯,尽量将能调整到虚拟网点上办的业务全部调整过去,减轻网点人工操作处理一般性业务的压力。充分发挥虚拟网点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使自助设备、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以及各种智能终端等具有不同特色的系统和设备,与物理网点共同构建一种全新的银行产品及服务的营销模式。为客户提供涵盖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领域全方位的营销服务网络。
  
  (二)改造营业网点柜台设置,推行功能分区服务
  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网点以交易处理为主功能,是单一的封闭式柜台服务模式,不利于与客户沟通交流。针对封闭式柜台存在的缺陷,按照不同客户群体对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结合柜面业务流程再造,全面改造营业柜台设置,大力推行开放式低柜和功能分区服务。设置开放式的低柜有利于银行柜员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特别在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业务时,有利于改善营业网点的服务环境和形象,增强以客户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同时,将营业厅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网点功能分区,围绕有利于差异化服务和交叉销售开展服务,对前来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提供全方位、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
  建议将营业厅主要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各功能区域组合方式应适应客户办理业务的合理流程,突出网点作为销售渠道的定位。第一个分区是自助服务区,其次是开放式柜台服务区,再次是封闭式柜台服务区。通过这种分区设置使前后台服务相分离,使各种自助渠道得到充分利用,开放式柜台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也使网点的产品与服务销售最大化。
  
  (三)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培养复合型服务营销人员
  网点功能的转型,首先是网点人员的转型,网点员工的素质必须与网点功能相匹配。首先,网点人员结构配置要从偏重交易处理转向有利于网点服务营销的扁平化配置。其次,要加快推动柜员思想观念、销售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在依托自助渠道建设进一步降低柜员交易处理型劳动负荷的同时,推动柜员队伍向服务营销型转型。员工在能力转型的同时也要从思想与理念上转轨,转变等客上门的观念,增强服务和营销意识,从被动转向主动。
  
  (四)转变前后台业务流程,创新柜面服务模式
  前后台分离是国际大多数先进银行的共同做法。实施前后台分离目的是使前台突出发挥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功能,提高柜面服务的客户满意度。后台则发挥集约化优势,对非实时和非交易性业务进行标注化、专业化和集中处理,有效利用有经验的业务人员,加大和加强业务处理能力,降低网点业务压力和运行成本:统一各业务处理流程,通过严格分工降低操作风险,实现客户服务水平和风险控制水平的同步提升;业务处理的集中也能提升量化管理能力,从而加强银行对下辖机构的监控。实施前后台业务分离运行,以城市分行为单位建立后台业务处理中心、现金营运中心、质量业务监督中心、银企对账中心等。前台实施柜面业务操作复核授权控制体系调整、交易单证和系统交易界面整合、前台打印资料清理压缩等多项流程改造,以实现大幅度简化操作,提高业务处理速度和服务质量。后台方面则要求强化“后台为前台服务”的服务意识,稳步推进电子汇划和外汇清算后台集中、票据交换系统后台集中,建立会计批量业务后台集中处理作业流程,扩大业务后台批量处理量,加快实现代发工资、签约账户、代收代付、账户信息、交易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后台集中补录与维护等业务集中处理等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18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