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转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作为收入税负少、资本占用低、拨备约束小的银行同业业务,在商业银行息差收窄、盈利模式趋同、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为商业银行扩大利润来源、降低系统风险、拓宽融资渠道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但其野蛮生长逐渐暴露了逃避监管、推高融资成本、资金脱实向虚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监管重地。如何在监管风暴裹挟下另辟蹊径开展同业业务,成为各家银行面临的难题。笔者从风险管理的视角,结合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及银行同业风险管理方面的实操,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转型进行探讨。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 银行同业业务 业务转型
  银行同业业务, 作为近年来商业银行兴起并蓬勃发展的一项新业务,是以金融同业客户为服务与合作对象、以同业资金融通为核心的各项业务。其最初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主要用于调剂短期资金余缺、实现头寸平衡。经济下行下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受创新产品模式及逐利的驱使,同业业务逐渐沦为商业银行风险扩张的手段,与其初衷渐行渐远,成为监管的重点。在监管重压下,同业业务传统的经营模式已不符合政策监管及自身发展的要求,业务发展进入瓶颈期,转型势在必行。
  一、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现状及风险管理分析
  在传统盈利模式逐渐萎缩、息差收窄加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大举转战同业,将其作为业务扩张和收入增长的主要方式,通过增加期限错配、放大杠杆、降低信用等一系列手段,将传统的信贷资产包装成同业资产,以承担额外扩张的风险为代价,以达到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利润迅速增长等目的。同业业务部门被银行定位为重要利润部门,同业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一以上,个别银行的占比甚至超过50%。然而同业业务是一柄双刃剑,其在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潜在着巨大风险。
  (一)同业业务现状
  近两年,在严监管导向下,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面临的压力与风险加大,无序的同业创新业务被叫停,正常的同业业务开展受阻,业务规模逐渐收缩,同业资产占比回落,昔日热闹非凡的同业瞬间寂静。银行同业业务职能开始发生转变,更多侧重于流动性管理与信用管理,加之同业业务风险权重变化及同业资产的结构调整,使得同业业务套利空间逐步缩窄,同业资产上升空间严重受限。一方面,在监管政策压力与监管检查围困下,同业资金缺乏投资渠道,银行同业业务通过全面风险排查开始整顿;另一方面,实体企业融资需求加大,再融资能力受限,新建项目增长乏力。看似矛盾的情景,也从某种程度上助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强化风险管理与业务转型。
  (二)同业业务风险管理状况分析
  为快速扩大规模并追求超额利润,很多银行高举同业创新大旗,美化指标、逃避监管,进行各种套利,其在带来暂时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潜在着巨大风险。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增长乏力、银行市场化程度与结构化差异拉大的形势下,需要重新审视分析银行同业业务风险管理状况。
  1.流动性风险。因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同业业务核心负债不足,负债来源渠道单一且不稳定,资金敏感度较高,为扩大利润,大多依靠滚动短期负债来对接长期资产,并通过杠杆的放大来寻求额外价差。负债与资产的期限错配,在加大同业风险敞口的同时,也使流动性管理承压。一旦流动性紧张,因缺乏存款资金的承接和资金体内的循环,易引起流动性风险。
  2.信用风险。在经济增长率持续走低、实体经济投资增长乏力的影响下,为增加利润,银行大多会加大信用杠杆,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由银行信用风险肥尾形态的概率分布可看出,信用违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有增加趋势,这对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3.市场风险及交叉性风险。同业业务产品丰富、交易结构复杂、市场化程度及证券化程度较高,利率敏感度较强,一旦利率发生较大变动,极可能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同时,同业业务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信贷市场和商品市场,市场关联度、机构关联度及业务关联度较高,风险复杂度高、风险交叉传染性强。任何不利事件对同业业务的冲击都可能引起市场共振,迅速突破单个机构的风险隔离机制,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二、同业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银行风险管理虽由来已久,但由于同业业务的特殊性、传统同业业务风险管理手段的单一性、风险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对同业业务的风险管理绝非易事,其风险管控任重而道远。
  (一)风险管理的痛点与难点
  随着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全球金融混业经营的浪潮对我国现行分业经营的模式提出新的挑战,混业经营将是未来的趋势。但混业经营在丰富同业业务品种和增加机构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利益冲突,放大了业务复杂不透明的风险和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对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管理及外部的金融监管形成了挑战。监管机构如何有效监管,银行自身如何进行风险管控与风险化解、同业业务如何转型并成功化解转型路上遇到的障碍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使得对同业业务的风险管控之路注定会充满焦躁和困惑。
  (二)风险管理的缺位与交叉
  1.法律制度的真空。目前對同业业务的监管和风险管理,多来自于不同监管部门的通知及相关的一些办法,缺乏统一协调的制度性文件,同业业务风险管理法律制度处于真空地带,这与其自身的重要性不符。要彻底规范治理同业业务,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填补制度真空,统一制定相关法律制度予以指导和保障。
  2.风险管理体系的缺失。近几年,多家银行同业业务案件的爆发,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银行自身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及金融风险防范敏感度不足,致使积累的风险相互转移与转化。风险管理体系缺失的表象背后,是银行外部信用失范与内部治理失当等机制问题,这必然导致银行风险管理控制权与风险管理剩余索取权的不对称,从而引起风险外溢,推升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3.风险管理职能的缺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呈爆炸式发展,全球金融市场间的互联互通更加紧密,业务关联度更高,风险敏感度更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且传导性更迅速,一定程度上迫使风险管理思路的转变和风险管理职能的扩张。面对更多、更难、更新的挑战,风险管理职能需要以变应变,只有完善与创新风险管理手段、强化风险管理目标导向、完善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 提升风险管理效率,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各项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三、强化风险管控促进同业业务转型发展的建议
  宏观方面,经济整体仍处于下行通道,实体经济增长乏力、近期监管趋严的效应将全面显现。微观方面,实体企业融资需求很大,再融资能力受限,新投资项目增长乏力。严监管、治乱象、去杠杆、防风险,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监管部门工作的主基调。鉴于此,银行同业业务的转型发展应着力强化风险管控、加强同业治理,着力回归业务本源、支持实体经济,着力找准自身定位、特色经营发展。
  (一)强化风险管控,加强同业治理
  作为银行业的减震器,同业业务应回归流动性管理的本源,发挥调剂资金余缺和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为此,要强化风险管控、加强同业治理。一是健全完善同业业务管理体系。从管理架构、业务流程、制度体系等各方面重塑同业体系,深化同业业务治理,审慎开展交叉性金融业务,对异化发展的业务及时纠偏和深入治理,真正发力推动同业业务发展。二是强化业务治理,防控实质风险。同业业务要认真执行穿透原则,根据基础资产及最终债务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类,准确计量风险,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严格规范同業投资,严禁同业资金绕通道、加嵌套投向不符合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领域,严控实质性风险。三是全面防控风险,推进同业发展。紧抓关键风险领域,扎实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严格执行交易对手名单准入制,严格规范投资范围,强化对项目选取、行业选择、合作机构等方面的管控,努力提升项目质量;严格审批流程和投后管理工作,严格规范投资准入门槛、严格筛选投资标的,严控增量投资风险;分层级管理项目投后工作,按时间进度进行横、纵双维度管理,做好项目日常管理、定期报告和风险预警工作,确保存量投资到期收回。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灵活运用同业存款、同业存单、理财产品和同业借款等工具,提升主动负债能力,确保流动性安全。在市场风险管控方面,强化市场风险管理,加强对行业、机构、项目、流程等方面的管控,严防同业业务风险。
  (二)回归业务本源,支持实体经济
  金融业务回归本源,首先要求同业业务要回归支持实体经济的初心。同业业务要回归本源做强做精主业,强化协同,坚守合规底线,坚持“去通道、去杠杆、去链条”,积极引导资金脱虚向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同业业务部门要提升资产驱动的引擎作用,加快项目储备及投放进度,突出“早、快、好”的业务特点,提升业务效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在业务定位上,要下大力气抓好流动性操作,确保流动性安全;培养重点客户群,稳定业务基础;培育自主投研能力,夯实团队建设。二是在业务开展上,要围绕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的调整为项目储备指南,加大对能源、农业、旅游、保障房建设、数字经济等行业项目储备,关注项目风险实质,加快业务进度。三是在业务审批上,尝试建立同业业务重点项目库,对入库项目建立绿色通道,重点配置同业资源,实现审批项目基本来自项目储备。从政策导向性、产品叠加度、定价约束性、账户带动力等方面加强立项管理,把好项目效益关和安全关,争取项目尽快落地。
  (三)找准自身定位,特色经营发展
  同业业务的定位要与银行自身经营定位、流动性管理策略相适应,弱化其单纯作为利润中心的定位,凸显其流动性管理、资金调配及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在严监管的形势下,开展同业业务切忌全面发力,应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转变经营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在单个领域单点发力着力突破,走特色化经营之路。一是强化对同业客户的综合营销和统一管理,对资金业务进行集约经营、专业操作,提升同业业务部门的业务协调能力和运转效率,为创收打好基础;二是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短久期资产业务占比,加速资产周转速率,优化流动性,提升资产收入贡献。三是加强与资产负债管理等部门的沟通,综合运用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资管产品、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优质企业债、非标等金融工具,提升资产投资收益率。
  参考文献:
  [1]李金博.《规范发展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建议与思考》.《中国城市金融》,2017年第6期.
  [2]肖崎,阮健浓.《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第3期.
  [3]黄小英,许永洪,温丽荣.《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基于银行微观数据的GMM实证研究》.《经济学家》,2016第6期.
  [4]王轶昕,程索奥.《监管约束下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转型发展的理性分析与现实选择》.《商业研究》,2016年.
  (作者供职于富滇银行金融同业风险控制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23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