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孔宁宁

  [摘 要]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劳动关系研究是关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探索,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政府设计以人为本的劳动制度体系,为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本文就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进行阐述。
  [关键词]劳动关系 和谐 构建
  
  一、和谐劳动关系的界定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劳动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什么是和谐劳动关系?广义的和谐劳动关系,包括劳动者、用人单位和政府三方在劳动关系中,既能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又能够规范有序、公正合理、和谐相处。狭义的和谐劳动关系,主要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亦即工会组织和用人单位之间,能够坚持平等性原则,互惠互利、互谅互让,通过直接协商、谈判、缔结契约等方式,来建立和调整相互间的关系,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现存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
  
  1.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的劳动立法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除了《劳动法》外,已经颁布实施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在立法层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一个比较健全的劳动关系法律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劳动基本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基准法》、《劳动监察法》、《集体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社会保险法》这八部法律。
  但是现存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体系,基本上还是以个别劳动关系的调整为目标,没有为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形成集体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提供法律依据。现行的《劳动合同法》、《工会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集体合同规定》和《工资集体协商办法》等法律规范构成了我国劳动协商机制立法的基本框架,除《劳动合同法》和《工会法》外,其他都以行政条例、规范、命令、通知等形式存在,立法层次低,而且相关规定过于原则性。但是能够用于具体运行和实际操作的规则明显匮乏和不足。关于劳动协商主体的法律地位、协调的程序、法律效力没有明确的规定。
  2.劳动关系的相关制度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特定的国情及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等形成了地区差异,制约了部分低收入人群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前进的步伐,甚至导致了社会局部的动荡和不稳定。劳动关系缺乏制度的保证使一小部分人受益,大部分的农村人口被边缘化,甚至有部分人群仍挣扎在温饱的生存线上,这明显背离了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根本的理念。可见我国劳动关系的相关制度亟待完善。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我国劳动关系中仍然存在着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协商和三方协商形同虚设等各种问题。由于《劳动合同法》有很多条文都是刚性的,还须用人单位应依法制定劳动关系的相关制度,才能更好地规范劳动关系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某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依仗其强势地位订立霸王条款,在合同的形式或者内容上,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违法相关法律法规的现象。不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是多年来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很多用人单位为逃避法律义务,节省开支,不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往往不与劳动者签订任何形式的劳动合同,这些劳动者与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之间存在收入及社会保险等待遇方面很大的差距。
  3.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教育制度等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造成了我国城乡差距的扩大,社会分配的不公平,就业的不平等等各种社会问题,也给我国劳动关系的不和谐不稳定种下了隐患。我国的户籍管理体制导致了城乡居民社会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公平。多年来,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导致农村人从出生就面临着入学机会、医疗资源、养老保险、休假休息权利等方方面面的不平等待遇,严重影响了几代农村人的成长与发展。现行的户籍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农村人与社会、城市之间的隔离板,也与以人为本的思想背道而驰。
  
  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措施
  
  1.完善劳动法规,保障劳动权益
  和谐的劳动关系应该使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权益都能得到保护,特别是对劳动关系的弱者一方更要有多方面的保护措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节是以健全的劳动立法为基础的,没有完善的劳动立法就无法对劳动关系进行有效的法律调整。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要加强劳动立法,强化法律保障。一方面,法制要健全,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快劳动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从我国国情和法律环境出发,真正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规则,在广泛听取广大职工代表意见的基础上,以《劳动法》为核心,尽快制定和完善与调整劳动关系相关的《促进就业法》、《集体合同法》、《工资法》、《劳动保护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调整劳动关系的各种标准,为健全和完善劳动关系的协调提供法律依据。另一方面,执法要严格,坚持有法必依。要加强劳动执法工作,着力提高劳动执法水平,充分发挥劳动监察机制应有的作用,加大对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依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2.规范劳动关系的相关制度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劳动关系的相关制度的作用异常突出,企业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对对法律法规的细化和补充,有力保证和规范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现阶段,我国要坚持科学发展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制定规章制度也要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须规范以下相关制度:
  第一,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针对我国目前劳动合同签订少、状况多等种种问题,用人单位制定合法、平等、规范的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劳动合同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是用人单位和工会职工代表通过协商订立的,适用全体员工的,具有本单位基本劳动标准性质契约的一种制度。这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做法,体现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利益的结合,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单位内部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第三,劳动标准制度。劳动标准制定是以保护劳动者为主旨,兼顾国家和用人单位的利益,通过监督加以实施的一项制度。建立适合国情又与国际基本接轨、富有人道和尊严的劳动标准是社会发展的目标,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协调处理好劳动关系。
  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及改革城乡二元户籍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保护劳动者就业权、选举权等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根本性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促使用人单位承担起为劳动者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缴费的法定义务,促使社会各界关注弱势群体的各项基本权利。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对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利益分配的有力平衡,也是对整个社会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有力调节。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社会各阶层劳动者收入待遇差距较大,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收入差距、增加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还要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加强社会保险队伍的建设及妥善解决社会保险异地转移和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等问题,以保证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黄淑萍.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认识[J].市场研究,2007,(9).
  [2]王淑波.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夯实和谐社会基础[J].理论界,2007,(7).
  [3]黑启明.劳动关系研究十大基本范畴的科学界定[J].理论与现代化,2004,(6).
  [4]杨河清詹婧赵珍.协调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J].湖南社会科学,20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44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