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无论从数量还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看,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却往往困难重重,与国有企业无法相提并论。文章旨在探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深层次原因及政策解决途径,以期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建设。
  [关键词] 民营企业;融资;监管
  [中图分类号] F275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其获得的融资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极不相称,尤其当前在“调结构、去产能、去杠杆”的背景下,大量民营企业不能及时得到资金的支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生存的大难题,尽管中央不断出台支持政策,却效果不佳。
  1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是据一项调查,约90%的民营企业认为融资艰难,比如2017年,占我国企业数量90%的民营企业只得到了银行贷款的32%,而占我国企业数量不到10%的国有企业却得到银行贷款的68%。大部分民营企业感觉到“借钱变贵了,变难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债券违约、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等影响,包括银行、险资、基金等在内的各方,在评估上搞“入围名单”,反正民企不准入围。民企整体融资出现困难,企业流动性难以为继。
  2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原因
  目前是按行业、按所有制性质分别制定政策法规,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企业立法,造成不同的所有制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不平等。由此,产生了对民营企业的种种歧视。一是所有制歧视,二是地位歧视,三是安全歧视。
  2.2 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
  民企融资难的问题,是由诸多因素聚合构成的,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风险的因素。银行贷款的三个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资金的安全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国际准则,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是社会公众的存款,在资产负债表上是负债。所以安全性在“三性”中居首位。金融机构把民企的融资风险管控看得过重,可以说是为民企融资设置“苛刻”条件,民企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同时,企业面临的新问题还表现在,国家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同时,法院和银行又在起诉民营企业,法院过度冻结企业银行账户,而且冻结的不仅仅是基本账户。
  2.3 商业银行过严问责机制下的过度监管
  金融机构把民企的融资风险管控看得过重,采取对风险零容忍态度。在银行业问责机制不断深入建设过程中,银保监会问责商业银行、上级行问责下级行、分行问责支行、银行问责企业等, 从软约束的问责到硬约束的问责,银行实施严格的问责机制是一大进步,对银行高管违规能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但一定应该知道,问责是把“双刃剑”。 过于严厉的问责会导致“过度监管”现象的出现,从而引发更严重的金融风险,对民企来说,不该收的贷款被银行收了,企业可能面临的就是倒闭和死亡,因此,过度监管是现代及未来金融业所面临的最大、最难以规避的风险。
  2.4 直接融资机构方面原因,部分民营企业违约激增,影响银行放贷信心
  2018年以来,债券股市方面新增违约人群中,民营主体的占比显著提升。2015—2016年,新增违约人中民企占比低于2/3;2017—2018年10月24日,该占比已经接近九成。此外,2018年以来新增民企违约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过去(2014—2017年)所有违约人之和,这可以看成是金融领域内的突发事件,这些违约事件的发生,直接影响银行的放贷,正因为这样,银行、险资、基金等在内的各方,在评估上搞“入围名单”,民企不准入围。金融机构该如何“应急”,至少不应该是以收贷为前提。
  2.5 财政政策方面,税负上升,企业利润下降
  “营改增”后企业税负重问题并未彻底解决。中国企业研究所发布的《2017中国民营企业税负报告》认为,当前我国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表现出显著的“税负刚性”特征,在制造业普遍处于盈利能力下滑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税负水平却不断上升,造成制造业“税负重感”增加;“税负刚性”的特征显然损蚀了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严重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调节功能。
  2.6 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首先,民营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生产技术落后,工艺落后,产品结构单一,经营风险相对较大;社会诚信度差,等等。
  其次,企业大肆举债,盲目经营、盲目扩张,主次业务倒置,这几年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大面积出现销售回款难、资金周转慢的问题,企业间三角债甚至多角债大面积存在。
  3 解决民企融资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的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等问题。
  3.1 加強政府舆论正向引导政策
  摒除所有制歧视,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刘鹤等领导在分别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股市、民营企业以及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等问题发表了积极正向的观点。认为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去产能、去杠杆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执行同样标准,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落实政策,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对民营企业断贷抽贷。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在反腐的过程中,纪检监察机关应注意政策,要查清问题,也要保障其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
  3.2 银行要通过改革和创新,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优质服务,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能搞“一刀切”。银行给民企贷款应按企业的发展进行,一是要按照企业的发展周期,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退出期四个生命周期来匹配资金,不能反方向操作。二是要按行业、产业的特点特色分配,不能在该放款的时候却在收贷,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也不能在该收回贷款时没收回,而造成风险贷款。三是降低融资利率,主动承担抵押物评估费用、金融机构人员差旅费用等,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的重要举措。   3.3 提高民营企业综合素质与信用能力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规范、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其中加强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是重中之重,是保障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2)构建完善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信用问题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发展难的突破口。企业信用评级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企业信用评级是企业在市场活动中塑造企业信用形象的身份证,是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和竞争力的资产证,是企业获得政府扶持以及招商、投资融资担保、金融机构融资的一个可靠的通行证。
  3.4 构建多层次的融资担保体系
  (1)强化商业性融资担保功能,为信用不足企业增信,在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架起融资的桥梁。
  (2)建立持续性的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企业提供低费率的融资担保服务,发挥好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3)设立各级融资担保基金。以缓解小微企业、“三农”和创业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目标。
  3.5 出台强强联合的组合政策,增强政策之间的协调统筹性,避免不良贷款面的扩大
  在强调“去杠杆”的同时,还须给予民营企业自我调节的时间和空间。因为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滞后性。事实上看,如果环保、社保、税收等政策过于急于求成,那么对于“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工作会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民企融资的收紧会波及国企运行,要避免形成民企“杠杆越去越高,资金越来越紧”的现状,甚至出现20世纪末的银行加班加点做核销贷款资料,财政加班加点处置核销呆坏账贷款,国家资金流动性极其短缺,几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被迫产生的局面。
  3.6 金融问责机制要适时适度、金融风险控制要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在问责制度设计上应给予信贷人员合理的容错纠错空间,避免“零容忍”理念,问责机制要适时适度,遵守逆周期金融监管理论,在经济下行周期,应适当降低相关监管要求,因此要将一些重复监管的指标剔除,回归中性。对于风险控制,银行应认识到,不发展才是最大的风险。在信贷投放上要稳定融资支持、坚定放贷信心,建立和民营企业更紧密的战略伙伴關系,争取互赢共利。
  这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在行动。在重庆,金融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将“公平信贷”原则贯穿信贷管理全程,从业务受理、客户评级、放款约束、贷后管理,检查是否存在可能影响公平信贷的政策,取消不合理的条款、要求和做法等方面展开了工作。监管部门对机构、片区,组织机构负责人和一线客户经理进行划分,已对全市6000余家民营企业进行全覆盖式走访、回访,目前已现场为民企解决各类融资问题30个,落实资金24.6亿元。但力度还须加大,要根据重庆有农商银行、山峡银行和重庆银行自身金融的特点优势,加大对民企的融资支持力度。
  总之,政府、银行、企业要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出一个良性的金融生态圈,民营企业发展的春天才会再次来临。
  参考文献:
  [1]陈雪峰.解决民企融资难 政策要落到实处[N].北京晚报, 2019-01-12.
  [2]吴玲萍.当前中国民企融资问题的金融供给侧改革初探[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8(1):117-118.
  [作者简介]罗俊,男,汉族,四川泸州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与教学教研、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运作、物流金融实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669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