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忠君 张玉萍

  [摘要]随着近年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加,以及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其严峻,大部分毕业生很难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岗位,这其中包含多种因素在里面,但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欠缺占主要因素,所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环境下,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当务之急,本文就如何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谈几点经验与做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进人大众化教育阶段,据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为611万,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会达到631万左右。据人力资源部的相关报道称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所以,研究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现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已经是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在20世纪90年代,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就已经作为欧美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的重要研究工具,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的研究。那么目前在我国,对于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并不统一,国内学者郑晓明(2002)比较早地倡导就业能力理念。他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国内学者陈微静(2004)认为,就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特殊就业能力与基本就业能力。国内学者谢志远(2005)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的综合能力,是能力群,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力等。虽然对就业能力的含义没有统一说法,但可以确定的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通过知识学习和自身素质提高的一种与职业相关联的综合能力。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做法
  1.高校应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大学生基础知识能力
  (1)改革课程教学,加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大学教学内容应力求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当今社会,新知识的发展可谓瞬息万变。在讲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大学教学还应重视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学科当前所处的发展状况,了解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应该提供最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捕捉学术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加大选修课课程教学,致力于发掘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技能。就业市场千变万化,大学的学习也不能完全满足今后工作的需要,这使得终生学习更符合时代要求。对于发展学科的一般技能来说,综合技能的发展更为重要,它为终生学习做了准备。这些技能的培养应该融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包括交流、表达、解释、阐述、辩论、计算、信息利用、反思、评价、综合等技能。有些专业非常局限于专业技能学习与掌握,很难掌握一定的综合应用技能,所以应该合理开设选修课,让学生更深挖掘自身潜能。
  (3)注重大一新生的入学基础教育,不断促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养成。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都处在一个懵懂的心理状态,也是促成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高校应该适时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使学生首先确立大学及今后生活的目标,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已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如果去做。
  2.注重实践与基础教学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高校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积极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因为实践环节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不可少的良好途径。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组织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来建构和培养自身的能力素养。
  3.加强学术科研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及强势专业,重点开展学术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构思的方向,让他们去开拓思维,积极动手参与。现今社会国家非常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各高校也应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帮助与指导,因为大学生创业不仅与大学生本人的意志品质、商业意识以及性格、气质、个性、爱好和特长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他们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都有很大帮助。
  4.充分发挥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作用,有效提高大学生求职本领
  各高校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作用,不仅要建立畅通的信息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快速的相关信息,适时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经常开展就职前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求职本领。在就职前培训活动中应重点培养大学生自我分析能力,职业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求职匹配能力,求职策略能力,制作简历及面试技能,使之能够从容面对用人单位的种种要求。
  5.健全心理辅导机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但相关教师与心理辅导人员的水平还有待提高,相关辅助设备设施的配备还有待完善。现在大学生已经开始是90后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更加复杂,心理承受能力更加脆弱,特别是面对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尤其是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容易产生愤怒、厌恶、恐惧、内疚等负面情绪。所以高校要从学生刚入学开始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将心理健康课程向基础课程靠拢,逐渐形成必修课或必选课程,提高学生抵御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之后在高等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范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进步与稳定。所以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还应该更加深入仔细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172-174
  [2]荆秋慧: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条件与途径.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 32(4):32-34
  [3]赵鹏飞 肖俊涛 李正桥: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思考.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8,22(4):66-68
  [4]蔡中涛 喻礼怀: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1(1):47-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9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