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型资助育人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中央“精准扶贫”的总体决策部署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成为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经逐渐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保障型帮扶措施,但随着国家贯彻素质教育战略思想的力度不断加大,资助模式也将从物质保障型帮扶向发展型资助延伸。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家庭经济困难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困难生对发展型资助的需求,并以此提出推行发展型资助的合理化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发展型资助;资助育人;经济困难生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4-0008-03
  一、 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党组要求高校要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明确提出要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推动发展型资助的建立和开展,培养受助学生感恩自强的独立人格。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四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财科教〔2017〕号),要进一步加强资助育人工作,不仅要在物质上保障困难生完成学业,更要对困难生进行能力素质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等,培养青年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发展型资助,是相对于现存的以满足学生基本生活需求为基本目标的保障型资助而言,是指以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等多种方式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实际需求,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自强不息精神的塑造、社会责任感的熏陶,提高自身实践技能,更好地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功能性”资助、“造血性”资助。
  目前国家已经建立起“奖、助、贷、勤、免、减”等一系列资助政策和措施,在物质保障型帮扶措施和体系上已经趋于完善,而随着国家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战略思想,对困难生的资助也正在由物质保障型帮扶向发展型资助育人延伸。如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看到贫困生的主体性发展需求,注重精神资助,在资助育人工作中促进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是目前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的挑战。
  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家庭经济困难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困难生对发展型资助的需求,并为开展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7份,实回收207份,回收率达100%,有效问卷207份,问卷有效率100%。被调查对象中,在2017—2018年度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结果为“特殊困难”的学生占比39.13%,“比较困难”的学生占比19.32%,一般困难的学生占比41.55%。
  二、 高校经济困难生现状调查
  (一)学习技能提升是除基本生活支出外最关注的方面
  在问题“您的生活费主要用于哪方面”项调查结果显示,“伙食费”是困难生最大的支出部分,其次是“购买日常用品”,再者是“学习技能提升花费”,接下来依次是“衣着”“化妆品”“娱乐性聚会”“恋爱”“旅游”等支出。从消费结构上来看,生活费支出除伙食费和日常用品外,购买学习资料以及为学习新技能成为困难生基本生活开销外最重要的支出,由此可见该群体对于自身素质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需求非常迫切,也从侧面说明对困难生的精准帮扶要注重从物质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延伸的重要性。
  (二)困难生面临的就业和学习发展压力最大
  在“您认为自己面临的最大压力来源于哪些方面”的问题项中,85.02%的受访者选择“就业规划”,76.81%的受访者选择“学习发展”,38.16%的受访者选择“物质经济压力”,34.18%的受访者选择“精神压力”。而其中精神压力主要来源于不能有效平衡“课程学习”与“兼职赚钱”的时间精力分配、家庭经济不能支撑自身学习成长发展需求、家庭经济压力过重、能否顺利就业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缺乏未来职业发展规划陷入迷茫等问题。由此可知,受访者认为目前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如何更好地开展就业规划以及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發展。大部分调查者表示,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让自身经济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侧面说明目前的资助工作在困难生物质资助方面成效比较明显,但是不能满足学生渴望自身不断提升“造血能力”的需求。因此,高校资困助学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寻求突破,积极在发展型资助方面多做探索。
  (三)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是困难生接触就业指导最主要的途径
  93.24%的受访者认为就业指导帮扶很重要,平时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辅导员老师的解答和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父母的传授或就业相关协会等渠道获得信息。其中主要渠道是通过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以及自身主动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这一方面说明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是比较有成效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仅仅通过开设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拓展更多的途径,如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杂志、书籍和自媒体信息推送、积极在学生中开展朋辈经验分享等。
  (四)就业推荐、个性化职业指导和就业形势政策是最关注的内容
  在就业指导培训方面,69.57%的受访者想要获得就业推荐,60.87%的受访者希望得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57%的受访者希望获得就业形势与政策指导,44.44%的受访者希望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和讲座以及就业心理指导,43.96%的受访者希望得到专门的创业培训,32.85%的受访者想要接触创业指导。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受访者呼声最高的是希望学校开展就业推荐、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形势与政策指导等活动(见图1)。
  (五)经验分享等互动式指导最被困难生所接受
  在就业指导方式方面,61.84%的受访者喜欢“经验分享和案例分析”,59.42%的受访者喜欢“模拟招聘”,43.48%的受访者喜欢“面对面咨询”,34.3%的受访者喜欢“角色扮演”,33.33%的受访者喜欢“心理测验”,28.99%的受访者喜欢“专题讲座”,23.67%的受访者喜欢“课程讲授”。这表明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的形式上,更倾向于选择如经验分享、案例分析、模拟招聘、面对面咨询和角色扮演类等互动型的活动。   (六)沟通表达、办公软件等技能是个人能力发展的最大需求
  在问题“如果开展培训、交流会等活动,您最希望培训或交流的内容是哪些”中, 67.15%的受访者选择“希望锻炼沟通表达能力”,63.29%的受访者选择“学习office办公软件”,59.42%的受访者选择“希望能够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参赛经验交流活动”,45.89%的受访者选择“希望提供文案写作培训”,43%的受访者选择“希望学习时间管理”,40.58%的受访者选择“希望有学习方法的指导”,39.13%的受访者选择“希望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交流”,还有部分受访者选择“希望可以得到编程、摄影、主持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这表明,受访学生都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希望尽可能多掌握一些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见图2)。
  三、 困难生发展型资助的探索
  (一)多渠道、多内容、多方式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本次调研发现,很多困难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规划充满迷茫和困惑,承受了很重的心理压力。困难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在校期间,常常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兼职工作中,造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社会实践、沟通表达、组织协调等能力的培养不足,导致他们成为就业群体中的弱势方。因此本文拟在加强困难生职业规划和就业规划指导方面提供更多的工作思路,以帮助困难生增强就业能力,帮他们实现理想。
  1. 拓宽职业规划和就业规划指导相关知识的传播渠道
  目前困难生对于此类信息的接收途径更多地集中在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以及学生自行查阅的报纸、杂志、书籍等,渠道比较单一,因此学校可以在保持现有课程体系的情况下,利用自媒体这一工具,将相关知识及时推送给学生;还可以增加朋辈分享,按不同专业安排优秀毕业生或在校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为困难生指点迷津;此外,还应该开设专题辅导会,邀请校内或校外的专业人士为困难生做小范围的面对面指导和解惑。总的来说,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比较愿意接受的自媒体方式,多途径调动师生以及校外专业人士的力量,实现全员育人,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2. 拓展职业规划和就业规划指导的内容
  本次调研发现,困难生对就业推荐、职业规划指导、就业形势与政策指导、就业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和创业培训指导等内容很感兴趣。据此,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设立困难生实习基地等方式提供实习机会,尽量满足困难生的就业推荐需求;对于就业形势与政策指导方面,学校可以考虑将每年的学生就业情况按学院、专业编撰成册,形成就业白皮书,供学生查阅历年的就业形势与相关政策;此外,调查中困难生特别提出需要就业心理指导,说明该群体非常关注自身心理压力的疏导和排解,学校可以考虑设置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室,为困难生排忧解难。
  3. 拓展职业规划和就业规划指导的形式
  据调查,困难生比较喜欢的就业指导方式是经验分享、模拟招聘、面对面咨询、角色扮演、心理测验等,说明相比于之前较为单一的授课形式,困难生更倾向于体验带有互动性和体验感的形式,因此学校在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规划指导工作时,可以多依靠学生机構、学生社团来组织类似经验交流分享会、模拟招聘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意愿和兴趣;同时可以依靠二级学院设立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室,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和指导;学校也可以与企业或就业机构平台合作,给困难生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采用模拟招聘、角色扮演等培训形式,提高困难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多维学习发展培训体系
  困难生因家庭经济原因,相比于其他同学,所接触的学习发展途径要少很多,他们很多人渴望进步,想获得技能素质方面的提升,却难以获得学习的机会。本文经过调研发现,困难生对知识技能类的培训非常渴望,加上自身不够自信等原因,非常愿意接受素质拓展类活动,希望借助活动锻炼自己。而在知识技能培训的内容上,困难生也表达出非常明显的偏好:困难生最希望接受的培训是沟通表达,其次是office办公软件操作,再次是创新创业等活动的参赛经验交流分享。因此,学校可以为困难生搭建有效实用的学习平台,为他们提供真实有用的学习机会,并且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优先选择他们最关注、最渴望提升的方面,切实引导困难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自立自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良好基础。
  (三)开设心理辅导工作室,做好困难生心理疏导
  问卷调研的数据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困难生表示自己面临的最大压力是精神压力。困难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生活历经磨难,有的甚至非常不幸,如果心理没有得到正确的疏导,他们可能会出现内向、自卑、焦虑、敏感等不良的心理状态。部分困难生觉得受资助是不光彩的,受资助后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表现得小心翼翼、自卑或消极,回避人际交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自我封闭,交往面狭窄,遇到打击时也很容易受挫。同时困难生因为面临长期的经济匮乏,又无力改变现状,加剧了自己的精神压力。因此,高校在资助过程中要重视困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学校现有的心理普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或者小范围的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困难生心理疏导,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鼓励他们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最终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 总结
  资助育人一直都是各大高校高度重视的问题,要做到“因人施助”的资助育人方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规范管理,精准助学,科学教育,落实到实际,达到保障基础教育问题后还有个性化发展培养助学的更科学化标准。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完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为困难生提供多样化的帮扶和指导。从就业指导方向,从学习发展的培养方向,从科学管理服务方向,从心理创新培养方向等,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同学们落实教育发展型培养,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扶智”,从“输血”功能升级为“造血”功能,实现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7)[2018-12-24].http://www.csdp.edu.cn/article/3314.html.
  [2]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Z].2017-03-28.
  [3]马彦周. 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98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