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学生恋爱心理与行为的教育引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职院校应对学生恋爱问题予以高度关注,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恋爱心理与行为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恋爱特征与主要矛盾冲突,并基于实际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恋爱心理与行为的教育引导策略及其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恋爱心理;行为;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高职学生刚刚脱离高考的束缚,具备更多不被教师、家长管制的空间,再加上他们的心理愈加成熟,因而具有恋爱需求是必然的。然而,因高职学生匮乏社会经验,做事不够稳重,故在恋爱时可能滋生某些问题与心理障碍,若不将其有效处理,势必对高职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高职院校需对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给予高度关注,为高职学生具有正确的恋爱观加以引导,从而确保高职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与行为。
  1高职院校学生恋爱心理与行为
  1.1恋爱心理
  高职院校恋爱心理,大致包括如下几类。
  放松与补偿心理。具有该心理的多为新生,此部分高职学生刚逃离家长、教师的严格管制,以往巨大的升学压力荡然无存,他们渴望在高职校园中释放自我且通过恋爱对以往压抑、沉闷的时光进行补偿。这样的学生对爱恋大多未慎重考虑,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
  孤独与寂寞心理。具有该心理的高职学生通常将高职学校比作天堂,但自从迈进校门开始便发现理想和现实极不相符,生活方面难以适应,学习困难让其表示枯燥无味,具有孤独与寂寞的心理,从而渴望经由恋爱改善现状。
  虚荣与功利心理。高职学生往往注重自身在异性眼中的形象,试图经由和异性交际展现自身魅力,从而获得同学的尊重与认可,因而他们往往会选择恋爱这一方式满足虚荣心。并且,部分高职学生将爱情功利化、商品化,试图通过恋爱获得社会地位、金钱或者工作机会,具有极强的商业性。
  盲目攀比与从众心理。从众表示个体将自身观念、行为改变,从而和群体标准相同的倾向之一,“随波逐流”便可视为从众的一大表现,只要同伴谈恋爱,则其余人均开始恋爱。
  好奇与逆反心理。研究论证,高职阶段学生性激素增加、性意识明显,好奇心重、渴望接触异性,且性冲动、欲望较强。高职男女生谈恋爱是正常心理发展的表现,但部分家长、教师却采用强制手段抵制学生恋爱,使得学生出现逆反心理。
  1.2恋爱行为
  高职院校学生的恋爱行为如下。
  情感外露,沉迷其中。通常,处在恋爱中的学生会在任意场合公开表达热情,更甚者具有不当的亲昵举动。
  敏感多疑。对方的言行举止均无法逃离恋人的追踪,对对方和其他异性的亲昵举止感到愤怒与嫉妒,因而恋爱时双方时常具有冲突。
  随意选择,把对方偶像化。高职学生通常不会充分思考对方的才华、德行和外貌,可能因对方的某项优点或与自身具有相似点而把对方美化,從而期望和对方有进一步接触。
  感情不深,责任心匮乏。较多高职学生谈恋爱时态度散漫,匮乏严谨性与责任感,将其当作一场游戏,更甚者和多个异性同时交往,缺乏专一性与排他性,会促使另一方遭受失恋的伤害。
  感情冲动,缺乏自制力。因高职学生性意识有所提升,感情冲动,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与“可否接受在校生结婚”的宣传,使得部分高职学生恋爱时不够理智,性行为发生率较高。
  2高职院校学生恋爱特征与矛盾冲突
  2.1恋爱特征
  2.1.1理想化
  “美貌等同于美德”可谓是大部分高职学生恋爱时把对方极度理想化的重要体现,风流倜傥的男生与外貌出众的女生通常是大部分学生关注的中心与恋爱的根源。但因双方更进一步的交流,外形吸引力弱化,便会具有因性格不合而分道扬镳的现象。
  2.1.2盲从性
  高职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生成的重要时期,校园氛围较为宽松,学生交际圈也较为松散,和谁交际均通过学生主观决断。在此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仅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也易于让其具有一定的盲从性。某些具备较好独立性的学生将很好的适应校园生活,但部分学生却茫然无措,极为依赖他人,希望被他人帮助。内部需求与外部浓厚的恋爱氛围,让部分高职学生将恋爱视为交际手段或者目标,更甚者因同伴都在恋爱,因而自己也开始恋爱。
  2.1.3无法承受毕业就分手的考验
  特别是部分高职学生为异地恋,在毕业季到来的时候是否可以不顾优越的生活而跟随恋爱对象前往条件艰苦的区域?可否不顾辛劳的父母而跟随恋爱对象前往千里之外?可否抛开已有的交际圈重新打拼事业?可见,高职学生的恋爱通常无法承受上述考验,这正好印证了“毕业季、分手季”的说法。
  2.2主要矛盾冲突
  2.2.1个体自主性和社会约束性的冲突
  高职学生恋爱概率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与社会从培育人才、规范校风入手,加强对该现象实施针对性教育管理。但某些高职学生无法理解,更甚者具有抵触心理,此部分学生认为恋爱是个人私事,教师与学校没有权利干涉。如此就出现了高职院校注重校风的维护与社会规范,对学生恋爱心理与行为加以引导教育,且出台相应防范对策,但处在叛逆期的高职学生因性意识不断提升,存在较强的性冲动与欲望,因而不服从院校管理的矛盾冲突。
  2.2.2恋爱浪漫与道德适度要求相冲突
  高职院校面向学生实施的是高层次职业教育,文化层次的提升让学生极为注重两性交际中的精神生活,探寻情感方面的默契,尤其是融入其中的浪漫色彩。但是,高职学生追逐浪漫色彩的恋爱于院校中从隐秘逐步公开,显然与公共道德、社会舆论相背离,尤其是与校风校纪相对立,而因大多数高职学生于理性上抵制这一现象在校园大肆出现,故而渴求恋爱浪漫色彩的心理和行为需具备适度分寸的道德理念,于学生内心深处剧烈碰撞。
  3高职院校学生恋爱心理与行为的教育引导策略   3.1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教师需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发展予以高度关注,经由组织系列讲座与讨论活动,为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加以引导,帮助他们解决恋爱问题,让其能以健康、阳光的爱情观引导自身和异性交流、接触,让他们在恋爱中收获幸福而非伤害,且能够在学业上相互激励、携手共进。
  3.2强化恋爱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应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知晓恋爱时应遵循相应道德规范,若无高尚的道德将不存在纯洁的爱情,需倡导以高尚的情操与健康的心理为基础进行交际,借助道德约束自身行为。
  基于恋爱道德认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因高职学生存在极强的恋爱需求,且恋爱道德认识匮乏,容易冲动,故而教师应强化教育引导,规避性过失情况滋生,对恋爱双方构成巨大伤害。
  对学生自制力与意志力加以培养。因学生道德意志发展缺乏平衡性,解决恋爱问题期间,意志力、自制力好的高职学生更容易认清自身行为,抵制不良事物,可在恋爱遭受挫折时自行调节情绪,反之则难以抵制诱惑,故而教师应对此部分学生加以引导与教育。
  由恋爱行为着手,促使学生正常交际。学生恋爱时具有亲昵行为实属正常,然而亲昵行为的表现却存在高雅与粗俗之别。高职院校需对学生高尚情操加以培养,对学生自尊自爱、相互尊重、举止得体等予以引导,让高职学生具有符合时代与社会风尚的恋爱道德意识。
  3.3确保心理咨询活动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应对学生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心理辅导,为学生和异性正常接触、交流加以引导,让其具有正确的恋爱观。首先,教师需促使学生更正有关性知识的错误认识,抹消和异性交际具有的畏惧心理,通过平常心和适宜的方式与异性交流;其次,教师需为学生提供倾诉的场所与空间,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将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中;最后,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予以强化,淡化失恋的苦楚,促使学生知晓爱情并非生命的唯一,还有友情、亲情等,即便失恋也应理智看待爱情。
  3.4构建适宜的校园环境
  首先,构建适宜的班级氛围,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较好心理品质培育的重要条件,他们是否具备正确的恋爱观主要由校园文化氛围所决定,因而高职院校需对校园文化建设予以高度关注,促使学生将学业置于首位,并经由晚自习等适当引导,对恋爱中的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构建契合高职学生恋爱心理与行为积极发展的情境,这是解决恋爱心理问题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应对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予以丰富,对其高尚的情操加以培养,经由多元化且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视线,促进其团队意识得以发展,让学生之间友好交流。
  4策略实施的注意事项
  4.1情感教育需适度
  若高职院校一味抵制学生恋爱,便会使学生具有逆反与好奇心理,但听之任之又会不利学生发展。故而,在进行情感教育时需适度,对各阶段学生的教育需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2以教育引导为中心
  高职院校教师不应对恋爱中的学生过度指责、干预,需由关心、鼓励层面入手,自发进行教育与引导,让学生端正态度,合理解决恋爱问题,让其知晓恋爱时的责任与义务,并合理处理恋爱关系。
  4.3注重女生教育
  因封建理念的毒害,女生恋爱时多为被动方,一旦感情发生问题,女方遭受的打击通常是巨大的,故而需对学生实施伦理道德、爱情权力等教育,促使女生自尊自爱,让其合理解决情感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70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