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企业运用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企业若想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谋求一席之地,求得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拥有一套更加完善、精准、系统性的成本管理系统来进行会计核算,从而对运营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成本动因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实现对企业的作业成本进行有效的精准控制,为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管理;成本动因
   一、作业成本法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不论在传统行业还是高新技术行业,都随着这股浪潮发生变化,行业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在不断降低。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改变企业经营方法,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使企业在运营中合理分配资源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正是由于企业发展转型的需求,作业成本法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被我国一些大型企业应用。但是,通过对我国部分企业使用现状调查研究,发现由于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时间较短,发展不够成熟,所以在企业的实施与推广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资源配送、生产销售以及企业运营等方面,没有合理分配资源的意识。其二,我国企业會计电算化程度仍然较低,在信息处理能力上无法满足成本作业法的应用需求。第三,作业成本法的一些自身问题也使其在应用上存在一些局限性。第四,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需要经过系统的设计、调试等环节,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企业在前期进行较大的投入,还会降低企业原使用系统的机会成本,与企业短期的“成本-收益”原则相违背,从而导致部分企业不愿意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应用作业成本法。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使作业成本法至今还没有在我国企业中大范围的普及和应用。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成本法自身存在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的存在意义是为了通过对企业生产资源科学统筹,作业成本精准分析,将企业的生产、运营、服务的作业成本进行最合理的分配,以此达到精准控制企业作业成本,增加运营收益的效果。但作业成本法本身较为复杂,在对数据分析方面较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也更为复杂繁琐,而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受企业本身管理因素波动性主观性影响较大,经营管理活动越多,程序越繁琐,则分析其所需要的数据也就越为复杂。而目前很多企业的各项活动管理之间责任并没有精准的分工,也没有统一的资源消耗计量单位,所以在数据提供方面对企业要求的难度较大,而作业成本法对这些数据的依赖性远远大于传统会计模式,如不能有效地对生产经营因素进行科学精准的分析,就无法将各项活动所需要的作业成本准确体现,也无法为企业的作业成本提出有效的管理建议。而企业想得到精准的作业成本数据为作业成本分析提供有力保障,则需要作业分析人员考虑更多影响作业成本的因素,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相关成本数据的获取费用,但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核算方式只是其对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手段,最终目的都是利益为主,这种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收益回报的作业成本付出,并不完全符合企业自身的“成本-收益”原则,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作业成本法在普遍推广与应用中增加了难度。
   2.作业成本法技术支持问题
   作业成本法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才真正引起会计从业人员的注意,一些国际性大公司开始研究并使用作业成本法来进行公司成本的精准控制。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成本对象的多样性要求企业在使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作业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样就必须要有相关完善配套软件进行技术支持,通过相关技术手段的辅助使其具有相对便捷的可操作性。而在相关计算机配套软件的开发方面,由于我国在财务软件开发研究上的水平较低,软件的主要功能依然停留在记账、算账方面,无法满足作业成本法对于多元化作业成本的复杂核算要求,使作业成本法在对多元化制造费用分配上缺少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所以造成了作业成本法的发展缓慢。
  3.企业内部管理环境问题
   在现代化企业科学管理中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较为适合规范化和程序化相对完善的企业。而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生产方式和运营管理上仍以传统模式为主,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生产组织,生产力较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以及对生产环节的控制力较为薄弱,这种生产管理上的不足使得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标准化,程序化的组织计划生产和管理运营等工作,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的种种限制,使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多数企业中都无法找到合适的使用环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我国的推广发展。
   4.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作业成本法是根据现代社会经济复杂情况衍生出的一种科学的作业成本管理办法,由于实施中的特殊性、准确性和复杂性,则必然要求从业人员要在管理知识和会计核算能力上具备扎实的基础。为了更加准确地运算和对大批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还要在计算机应用中做到熟练操作。这些要求无形中加大了作业成本法的操作难度,也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具备更加完备的专业素质。而我国企业大多数有经验会计人员从业多年早已习惯传统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对较为复杂的现代化运算方式较为陌生,而年轻的会计人员虽然在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上强于上一代,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上却相对较差,这种差异的存在对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实施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困难,唯一解决办法就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但我国多数企业为了追求快回报,高效益,在面对这种前期投入大短期又无法立竿见影见到利润回报的作业成本法上,只有很少企业的领导者会愿意使用其进行企业成本管理。
   三、提高作业成本法应用效果的对策
  1.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一些企业由于生产环节较多作业程序较为复杂,在使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人工核算方法已经难以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准确高效的处理分析,只有通过使用计算机进行成本核算,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才能满足成本作业法的使用要求,若想用机算来代替人工核算就要加强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化操作和电算化水平。例如企业控制预算的管理程序中,可以先构建一个预算信息管理平台,将生成预算费用的要因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运算,更加精准、高效地给出管理手段,实现预算信息化管理。   2.完善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内部环境
   在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下,企业若想能够成功推广使用作业成本法来有效改善企业的运营状况就要对企业的内部环境在做出重大改革。特别是在企业生产和管理两个方面,首先要改变以“产品为中心的”的传统生产理念。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分析,提升生产环节的有效控制力,确保可以做到对生产环节的瞬时控制,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其次,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作业成本法的使用需要健全的会计制度作为实施的保障基础。企业需要通过完善的管理程序对每一个生产环节产生的作业费用进行精核算,确定成本动因,并对产生作业费用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尽量对全部的作业环节进行科学把控。只有做到内部环境能够为作业成本法的使用提供良好的生存土壤,才能使作業成本法在企业对生产管理中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
   3.加强专业人才的业务培养
   通过对国际上先进企业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能够成功操作,其一,拥有专业的会计人员是关键,企业中的会计人员拥有专业的会计知识和管理知识,企业应加强员工作业成本理念培训,同时也要提高员工的软件应用水平,提高实际操作效率。其二,若想企业能够顺利地推广和践行此种方法,企业应通过丰富理论性学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员工的专业素质培养。只有二者相互统一才能将作业成本法在优化资金配置和利用,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合理控制成本,促进作业管理不断提高,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势做到最大的发挥。
   4.局部到整体逐步推广
   作业成本法若想在我国的经济环境下全面推广和普及,就要结合我国国情不断地探索实践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操作方式,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重点企业进行试点运行,通过这种对成功案例的经验积累,使作业成本管理推广稳步前进。并在推广的过程中注重培育有利于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发展的土壤。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是帮助企业管理运营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精准控制企业的作业成本,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但目前我国在实施这种方法时在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企业内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员工技术熟练程度及作业成本法自身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可以改善以上问题降低实现作业成本法的实践难度,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增加企业竞争性。
  
  参考文献:
  [1]陈思斯.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研究核心要点构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2):153.
  [2]魏德云,姚卫华,陆军.基于价值链的温室蔬菜工厂化生产作业成本法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04):158-164.
  [3]胡怡.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研究——以A公司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9(02):57-58.
  [4]幸楠.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8(08):53-55.
  [5]谷少春.作业成本法在加工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6):129-130.
  [6]张中卫.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实践的思考[J].会计师,2018(17):11-12.
  [7]谢德健.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以海宁某器械制造厂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07):102-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93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