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民族地区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已40个年头,在这40年里,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取得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现代服务业从国民经济中占比最低的产业发展成占比最高的产业。40年来,现代服务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占比屡创新高,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本文以贵州省、湖北省和广西省为例,研究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民族地区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影响机理。
  关键词:民族地区  现代服务业  持续发展
  一、民族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贵州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贵州省始终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在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大扶贫、大数据这两个战略行动,并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不断改革创新。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服务业专业化分工程度也日益提高,贵州服务业出现了许多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和新兴业态,它们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现代服务业已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二)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湖北处于中国内陆,是经济板块的心脏,省内交通網四通八达,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近些年武广高铁的通车、天河机场的扩建更是加快了交通网络的完善速度,降低了现代服务业的运输成本和转移成本。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受“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重大战略影响,加速了服务业蓬勃发展,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三)广西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下,服务业蓬勃发展,规模明显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现代服务业在该地区的整个服务业占比中比例不断提升。2017年广西省首批认定了现代物流集聚区、新型特色专业市场集聚区、软件与信息服务集聚区等9大类共38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就目前来看,38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二是集聚效应逐渐显现,三是特色效果逐渐显现。
  二、民族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因素
  (一)基础设施落后
  长期以来,交通、通信等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现代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基础设施的发展决定着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石。
  广西、贵州、湖北都处于“10+2+2”的西部地区定义中,因其交通闭塞、开发难度高等原因,被认为是我国需大力扶持的地区。但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帮扶下,民族地区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合作的区位条件明显改善,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由于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结合民族地区自有的资源优势,使得民族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充满强劲的迸发势头,进而使民族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具备了后发赶超的优势。
  (二)严重区位劣势
  本次调查的三个民族地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位置都相对偏僻,地形复杂。根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分析,民族地区的区位具有远离政治经济中心、与东部平原地区相比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生产运输成本高等特征,造成了民族地区生产部门和市场之间无法紧密联系的局面,无法体现出民族地区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形成了落后于现代化进程的传统经济与思想意识,不仅使经济发展缓慢,而且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业文化得不到传承,严重制约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城乡差距明显
  民族地区城乡差距普遍较大,以贵州省、湖北省以及广西省为例。在2017年,三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079.84元、31889.42元、30502.0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869.1元、13812.09元、11325.46元。三省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0347.79元、21275.63元、18348.63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8298.98元、11632.51元、9436.59元。在这两组数据中,三省的城乡居民在收支方面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民族地区现代服务业总体水平相对低下的重要因素。
  从服务业结构上看,现代服务业主要以城市居民和企业为主,传统服务业在农村地区所占比重较大。推动现代服务业深入农村,是提高地区现代服务业水平的关键一步,也是民族地区服务业开拓更为广泛、更有增长潜力的市场空间的良好契机。
  三、发展民族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对策与建设
  (一)政府方面
  1.全方位提升教育质量,防止马太效应。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也是民族地区脱贫自强的原生动力。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且民族地区文化与其他地区大相径庭,因此教育也应讲究“因地制宜”。民族地区的政府不仅应“地毯式”搜索教育缺口,在文化素养上弥补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拓展少数民族群众的见识,也要让少数民族群众了解现代化经济运行规则,思想开放才能推动经济更好的发展。
  2.加深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服务供给质量。激发群众的活力和创造力,鼓励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着力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打造互联网+下的“网红打卡地”,坚持质量优先。同时,基础设施条件是确保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行的核心。发展服务业,首先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使其融入现代社会,吸收更多资源,吸引外部消费能力强的游客,推动旅游业发展。
  3.加强内外联系,做好资源统筹。按照十九大报告对政府的要求,做到“放管服”,做好“有形的手”。政府应加强与外部发达地区的联系,学习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把好的技术资源带回民族地区,促进服务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对于民族地区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技术、人才提供支持,统筹资源调配,合理分配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企业本身
  1.扩大企业规模,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目前现代服务业企业自身的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企业应该相应地扩大企业规模,加大投资力度,将现代服务业推进农村,以寻求更大的市场空间。在“互联网+”时代,加强科技创新尤为重要,随着“互联网+”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兴起,日新月异的交通和通信技术有利于降低服务业企业的营商成本,实现高新技术化的现代服务业。
  2.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培养企业创新能力。在现代服务业领域中,现代物流、网络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可见,在吸纳专业人才上存在引进人才的结构不合理、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引进专业人才,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业化,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精确和权威的信息。除此之外,想要成为龙头企业,创新能力必不可少。建设新颖的发展模式,寻求个性的营销对策,打造多方面的服务咨询,与新常态的经济形势相结合,建设与时代相同步的企业。
  综上所述,我国民族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把握机会,迎接挑战。着重发展特色领域,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推动服务业内部结构转型,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与合作力度。开展现代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现代服务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强内外联系,做好资源统筹,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实现民族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金(X201812026369).
  (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06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