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由于教育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劳动技能培训缺乏,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效果。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人力资源开发进程,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源开发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迅速加快,形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广阔平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从西部、内地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为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致使耕地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不断减少,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现状为:(一)人口数量多;(二)农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低,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三)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四)人口城镇化速度还不够快。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关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求,据估测,平均每年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000万人。如何合理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的这种供需矛盾,加大有针对性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事关我国现代化、城镇化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问题。
  二、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先进技术掌握程度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较于城镇,农村教育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客观上教育基础设施滞后,师资力量不足;主观农民教育意识偏弱,教育观念落后。农村劳动力偏低的文化素质与飞速发展的技术要求形成了不小的差距,直接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效率。
  (二)农村劳动力思想观念保守,开放度不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的意识形态也在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解放和转变。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可是要看到,偏低的文化程度对思想观念开放度的制约依然存在,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还存在于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群体之中,不同程度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体系不健全。据调查,面向农村劳动力的岗位多是技能性岗位,而非高技术性岗位,劳动者只需经过一段时间培训,掌握应用性、操作性的技能即可胜任。而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发展还有短板。普遍存在培训机构数量不足,投入少、定位不准,缺乏专业的培训人才,培训内容和方式与就业脱节等问题。
  (四)农村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不完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但目前城乡分割的人力资源市场呈现二元或多元结构,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市场公平和效率,导致农村劳动力高昂了流动成本和就业门槛。甚至出现就业歧视现象,农村劳动力无法获得平等自主择业权利。偏低的收入又反过来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对自身的人力资本投入。我认为这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障碍。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人力资源开发的有关对策
  (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一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全国性人力资源市场。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得市场交换无行政区划界限,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也已经遍布全国城乡。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全国性、开放性人力资源市场势在必行。扫除人为障碍,创造一切条件促进劳动力流通,消除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歧视,建立农村人力资源信息库和遍及农村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二是进一步完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现阶段最迫切的是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法制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注重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体系、开发体系、中介体系建设与完善工作。
  (二)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制约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政府要按照我国现代化战略部署和农村发展实际,加大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制定出台有利于提升农民素质的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人力资源的利用开发。
  (三)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首先要更新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观念。不仅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还要使之具有对新知识的理解力、运用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理念。其次是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模式。在办学模式上形成多元化的新格局,政府统筹,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团体或个人共同办学的体制,实行校企合作式的订单培养,让农村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第三明确培训重点和方向。根据各地区域经济特色及发展前景确定培训内容及重點,避免出现学过的用不上,能用的没学过现象。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多方面参与的新机制,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人力资源利用开发之路。
  参考文献:
  ①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刚等教育出版社,2004.
  ②邓涛:《对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农村经济,2004.
  ③冯景波:《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途径及对策》农业经济,2004.
  ④丁霄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农村观察,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2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