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三角临港产业的效率分析及其长三角一体化经济进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长江三角特殊的地理位置,港口众多,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打造“以港兴城”的战略,带动整个区域以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虽然临港产业可以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推进中,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这并不利于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与专业化分工合作,并阻碍了长三角地区参与到国际经济竞争的实施能力。本文就对长三角产业同构状况分析,并对经济一体化进程进行探讨。
  关键词:临港产业;效率分析;产业同构;一体化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472-02
  前言
  长江三角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是长江人海之前的冲积平原,周围由众多的城市组成,是以上海为中心,向安徽、江苏、浙江省市进行辐射。由于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工厂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特殊的地理位置,港口众多,随着经济贸易的不断频繁,港口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使得长三角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打造“以港兴城”的战略,带动整个区域以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虽然临港产业可以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或省区的参与行为,而是该区域与国际分工进行参与,更多的大的城市群地区,以资源整合、产业合作,达到整体优势的优势,形成经济一体化。对于长三角地区而言,地区间存在地域相邻、文化相融、经济相连的优势,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因此长三角地区应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采取产业分工合作,提速一体化进程。但是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在长期的相互发展过程中,各个城市间产业结构的趋同也变得十分明显。产业结构趋同的出现会使得城市之间欠缺应有的产业分工,造成反复建设与过度竞争,这并不利于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与专业化分工合作,并阻碍了长三角地区参与到国际经济竞争的实施能力。在面对这样具体而棘手的困难时,我们需要做好怎么样长三角内部不同地区的产业同构问题,均衡分戈q各个城市的发展定位与分工协作,才能让区域内资源得到高效而合理的配置,以增强区域的整体经济竞争的实力。
  一、长三角临港产业的效率分析——以舟山临港产业为例
  临港产业作为依靠港口而发展起来的产业,有着非常巨大的优势,对于长三角地区处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发展带交汇地区,已初步形成以石化、能源、钢铁、装备等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海洋生物、海水利用、海洋生态修复、海洋能源、水产品精深加工、涉海电子信息和生物等临港新兴工业正蓬勃兴起,金融、保险、商业等临港服务业在临港产业结构的地位也日趋重要。接下来,我们以舟山临港产业为例,舟山临港产业主要包括了港口直接产业,港口依存产业,港口共生产业,港口关联产业,其中港口关联产业主要是与其他部分有关的金融、保险、商贸和娱乐等服务业。在经济全球化大发展的背景下,随着科技的不断深入推进,舟山港的优势就逐渐展现出来了,舟山市背靠长江三角洲地区,由1,390个岛屿组成,可建码头岸线长达1,538km,已有很多大型港口物流与临港产业在海岛落户。上海和宁波有着非常好的区域优势,也在大力发展临港产业,而舟山却正好把上海、宁波两大港口连接起来,有着非常好的地理优势,从而吸引了上海、宁波和境外的产业,人才,金融,技术等资源。由于是一个港口城市,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2010年是1436亿元,2015年是2653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也从2010年的431亿元,到2015年的766亿元,年均增长是11.8%,比GDP年均增速还大1.9个百分点。到2019年舟山市的海洋生物产业产值预计将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速会高达20%。临港产业高速的增长,为当地政府创造了更多的税收收入,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港口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同质化现象非常突出,因为部分港口产业存在不合理布局,造成港内传统产业聚集,占比大概有70%,甚至还会更高。从整个长三角区域来看,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对出现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分析就显得更加有必要。
  二、长三角产业同构现状分析探讨
  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在区域间产业结构在变动中产生的高度相近情况,也是大家所必须认真分析考虑的方面。在“十五”时期,有数据统计显示,同构系数方面,上海和浙江是0.76,上海和江苏是0.82,而江苏与浙江竟然高达0.97,如此高的产业结构同构系数,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到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上海最明显,是区域里面的高层级,其次是江苏与浙江,但是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慢慢大于第二产业比重,安徽省较差,地区经济主要是第二产业为主,还处在工业化阶段。当前,很多学者认为长江三角地区除了上海,南京,杭州等几个发达城市外,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的结构形式,其产业同构现象依然很严重。但是在我们研究过程中发现,他们是从三次产业大分类层面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构相似系数,而在进行更细的产业分类层面分析时,相似系数会变低,例如:在制造业层面上,区域间的产业同构现象就明显下降。同时深入产业内部中对产品结构的分析,就会发现产业同构现象几乎就不会存在,假设在进行产品分类,相似系数还会降低,这说明产品差别化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分的,因此,认为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严重不能只分析一个层面,而应该细化。
  导致长三角地区区域间三大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的问题,一是政府因素,政府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在权力行使中存在很多人为要素。一方面有地方政府为提升本地区财政收入最大化,采取了地方保护主义,设置行政壁垒,或者“大而全”的区域发展策略,为吸引资金,在招商引资方面,采取优惠的政策吸引外来资金,造成“倾销式”竞争,严重损害了长三角区域的利益,这也是造成产业高度同构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官员的个人行为。有的地方官员为了提升业绩,达到晋升的目的,往往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事情着手,但是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存在缺乏对区域产业分划工作,只要有企业的入驻,就算是完成任务,这样的行为并不能使各区域产生“共赢”,这样同样会造成产业同构现象。二是市场因素,市场本身有着自发的力量,市场的作用会对产业同构有很大的助推作用。长江三角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各区域大致相同。产业布局的區位理论强调企业布局时,生产成本,人员要素,运输距离、运输成本等要素,为了使得生产经营成本最小化,就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企业在长三角地区选择生产经营时,因为每个地方都相似,区域内任何地方都可以,选址时成本上企业所受的影响较小,这就造成产业同构出现。长期以往,处于相近发展阶段与收入水平上的不一样的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程度就越大,出现高度的相似性。   三、加快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措施
  1.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在长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长三角地区的空间格局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两省全域为依托,以长江为轴线、以江浙沿海为两翼的“T”型格局。如果要将长江三角洲地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世界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上海作为经济文化中心,在经济发展中,需要以上海为中心,加快上海的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将上海作为一个枢纽城市,不断向向整个长三角区域扩散,为整个长三角区域提供新科技、信息、人才、金融和物流等服务。苏浙同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区域,应该迎接上海的辐射,构建成全球关键的制造业产地。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归根结底还是市场的一体化,在加速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虽然有宏观调控的能力,但是政府应该尊重市场规律,采用具有配置与优化资源最基本手段的市场机制,有效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一个统一开放、自由的各类市场,以及资本、高素质人才、高新科学技术等各类要素市场,让不同的商品和生产因素可以自由的进行,克服地方分割与地方保护,让资源达到一个优化配置的目的。
  2.构建政府之间协调制度。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难免不会出现贸易的摩擦,政府作为职能部门,在面对各地区的经济矛盾和利益纠纷,在制度上面,一定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制度,从而规范各地区区间竞争关系,使得各个地区的商品与生产因素自由流动到轨道中去。如2014年12月11日,由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市商务部门负责人在上海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协议的目的就是提升地区之间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系统,不但要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而且也提升了各个地区城市市领导的会面交流,增强了各个职能部门的紧密联系,真正围绕中央要求和江浙沪二省一市确定的工作所共同前行。还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机制的协调,但是政绩考核制度是不改变,同样会造成地方官员为了政绩而做出不利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所以为了减小晋升激励机制所给予的消极影响,在官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中融入长三角整体性经济指标,官员采取的经济策略有没有与整个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冲突矛盾没有。只有规范了政府之间的竞争,才能让长三角区域健康有序的发展。
  3.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体化构建。在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常语言: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交通是最为关键的一方面。长三角区域是一个覆盖范围很广,涉及人口众多,产业也非常密集的地区,在运输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在当前,长三角区域之间的运输衔接不足,信息共享缺少,使得区域里面各类交通资源利用率差。这无形之中让区域里面的市场被硬生生分割开来,并不符合经济一体化建设是需要。因此,加速推进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迫在眉睫,尤其是在科技不断深入发展中,交通运输系统一體化的构建应该是集聚了交通信息资源、业务监管,具有收集整理公路特点的数据库,涵盖电子化、可视化的地图,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一个科学化的基础性设施管理平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2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