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学生法律常识培养意义与方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可为学生未来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核心素养下教育领域也应更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笔者基于在教育领域的经验及对培养学生法律常识意义的认知,制定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此帮助学生对法律教育产生正确的认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生活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并结合教材与法律读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法律常识;培养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8-0446-01
  引言
  学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要切入点。伴随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被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网络中虽具有巨量的信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面,但同时也会出现较多的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律常识。使他们能对社会中出现的复杂事件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与生活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法律常识的意义
  核心素养下,国家更注重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可使学生在生活中,或是未来工作中可避免一些法律纠纷。同时学习并了解我国的《宪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也是作为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法律常识,教育领域应给予一定的重视。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年轻人受社会负面信息影响较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事件也层出不穷,甚至出现青少年犯罪现象不断上升。这都与学生缺乏一定的法律认知有很大的关联。因此,无论是从学生的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维度去看,都应对学生開展相应的法律教育。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法律常识的有效路径
  (一)借助生活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法律理论知识都是基于文字的表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核心素养视角下,国家更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更为轻松的状态下,向学生渗透相关法律常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令他们充分意识到法律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必须用到的。例如,基于学生对网络世界的兴趣与熟悉感,学生会关注到网络上每天发生的新鲜事物。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征,结合学生关注的信息焦点,选择更为恰当的典型案例向学生们渗透法律常识。教师在与学生分析案例过程中,鼓励学生基于原本的知识结构对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们从法律的角度去剖析相关事件。选择案例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案例对学生的吸引程度,学生越是感兴趣的话题,越是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与探究。当学生对其产生一定兴趣时,便能积极的进入的学习的氛围中。而学生与教师就案例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的过程中,就能很自然的学习到并掌握相关的法律常识。如最近网络上比较火的话题“奔驰女维权事件”,就可作为经典案例与学生进行探讨。
  (二)结合教材与法律读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从不同的途径向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传授。教师在传授法律知识过程中,也是普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渐认识到生活中哪些事情会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因素,若遇到社会中出现的陷阱时,该如何求助与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向学生进行相应信息的传输。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法律相关教材并结合法律读报,向学生展开教学内容。教师在正常的教学环节中,可恰当的插入“读报模块”,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律认知,学习法律常识是每个公民都应重视的事情,并应持续的进行学习。教师在选择法律读报时,应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有所关联的事情,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与同学和教师共同进行分析与探讨。例如,教师可选择与学生的生活较为密切的相关话题“开发单位将交房时间写错”,基于这个读报内容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与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就可结合《合同法》内的相关法律常识向学生进行讲授。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这些内容回家与父母进行讨论,避免父母们在买房时出现类似的事件。这样学生基于一种炫耀心理回去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也是对法律常识进一步理解与深化吸收的过程,使学生能将法律常识与生活不断的产生联系,做到活学活用。
  三、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法律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结合实际生活与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恰当、科学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这样不仅有效做到理论知识的传播,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6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