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淑奇

  [摘要] 运用访谈调查和因果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制约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有关政府部门以及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提供借鉴,促进长沙市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长沙市 体育产业 制约因素 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体育产业化、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发展规模逐渐增大。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也日益显现,必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长沙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并未充分发挥其潜能。探讨和研究这些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将有利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的制定体育产业的发展政策,有利于我市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较薄弱,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政策。首先,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较薄弱。表现为部分项目过度投资,部分项目却投资不足;还有就是某些项目布局不合理,导致了过度投资项目和布局不合理项目的经营企业效益大幅滑坡,投资不足项目虽然利润率高但利润额少的尴尬局面;其次,由于长沙市既未就体育市场的管理立法,也没有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实施细则,致使现有法规体系无法对长沙市的体育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再次,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对体育产业而言,无论是对体育组织、体育俱乐部和组织体育比赛的单位,还是对为体育组织和体育比赛提供赞助的企业或个人,均没有优惠的税收政策。因此,现行的政策,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2.体育市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截止2006年底,长沙市体育服务经营单位289家,除了体育系统开办的规模较大外,社会和个体开办的都比较小。尽管近3年略有增加,但在社会和个体办的体育服务设施中,多数属于个体经营,其场地设施比较简陋、经营规模普遍很小仍是一个突出的特征,真正有特色的体育经营项目和高档次的体育健身消费场所不多,经营的效益也不显著。虽然经过第五届城运会后,体育系统拥有的场地设施有一定优势,但由于机制不活,经营管理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其优势也不能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现状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3.区域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育文化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体育健身娱乐逐步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的生活需求。由于长沙市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区域间差异,因此导致社会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由此产生了对体育产业的认识、体育消费的观念,以及体育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调查发现,多数大规模的体育经营场所主要集中于市区,而位置偏远的体育项目经营场所规模都相对较小。体育产业经营活动的“两级分化”对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整体发展目标是十分不利的。
  4.体育专业人才缺乏。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国家忽视了体育的经济问题,对培养体育产业方面的人才重视不够,在高等院校几乎没有体育经济、体育产业、体育市场的专门学科、专业。因此,我们十分缺乏体育产业的专门人才,既缺一般的管理人才,更缺特殊的专门人才。就长沙市而言,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表现在学历低、专业结构差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少几个方面。因此,经营者整体素质偏低,也是制约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1.制定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领导。近几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作为长沙市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与国家配套的一系列体育产业管理政策、经济政策、产业法规以及指导思想,各县区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领导。在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时,要安排一定的资金和贷款,用于体育产业的开发。对一些投入较大、社会效益好的体育基建项目应列为城市基础建设规划,优先安排。城市居住区应将体育设施纳入配套设施建设指标,同步建设。建议通过制定差别税率和减免税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项目、体育用品项目、体育竞赛表演项目和新型体育服务项目等。建议长沙统计部门将体育产业单独统计,以便政府部门和研究人员随时准确掌握长沙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数据,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2.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使用率,积极申请和举办国内、省内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承办,鼓励企业赞助体育活动,借鉴国内外举办商业赛事的惯例,逐步建立和完善竞赛中介机构和竞赛经纪人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做好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和经营开发工作。公共体育场馆要创造条件,对外开放,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健身娱乐。各类场馆要按照“以体为主,多业并举”的方针,兼顾训练、竞赛、群众健身娱乐活动和文化、经贸活动,积极开办一些有规模、有效益的体育经营项目,盘活现有体育资产存量。学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也应在满足教学工作需要的前提下,逐步向社会开放。
  3.大力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加强体育产业队伍的建设。体育行政部门要把人才问题作为发展体育产业的首要工作,抓紧抓好。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去发现和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既要立足本系统的人才培养,建立在职、在岗人员的培训制度,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也要解放思想,引进人才,为体所用;加快用工、人事、分配制度的配套改革,大胆使用人才,用好人才。对经营单位要放开用人自主权,实行用人单位和就业职工的双向选择,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建立评聘、辞退、辞职制度,完善有关激励、竞争、约束等经营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孙班军薛智:体育产业治理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3):1-3
  [2]许广全等:关于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安徽体育科技,2003(4):6-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