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达国家产能过剩治理的经验借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在供给侧改革战略下,治理产能过剩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了产能过剩,并通过相应的措施对产能过剩进行治理,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的产能过剩治理带来重要的启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要坚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合理简政放权;持续扩大内需,积极消化内部产能;加快规范制度标准,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展自贸区投资谈判,推动产能走出国门。
  关键词:产能过剩治理 发达国家 经验 启示
  目前,我国工业化体系上不完善,存在严重的资源结构失衡问题,产能利用率也不高。经过多年的经济中高速发展,导致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有色金属与食品加工业,存在非常严重的过剩产能。不仅传统的产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新兴产业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如光伏产业,世界约有90%左右的光伏太阳能产能在我国,一旦遇到市场需求下降就容易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为了化解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本文分析发达国家产能过剩治理经验,借鉴美国、德国与日本的成功经验,提出治理我国产能过剩的对策。
  一、典型发达国家产能过剩治理经验
  产能过剩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发达国家也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下文将对美国、德国和日本三个典型发达国家进行研究,探究发达国家产能过剩的治理经验。
  (一)美国产能过剩的治理经验
  二战后,欧洲进口急速下降,美国出口受到严重创伤,导致美国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为了解决产能过剩,美国政府启动了“马歇尔计划”,刺激了美国的工业发展与对外贸易,化解了美国产能过剩问题。
  美国过剩产能治理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调节,企业通过破产、转移等手段来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美国通过严格的程序规范破产企业,如必须合理安置失业员工、申请可搁置债务偿还程序,将企业破产的影响降至最低。另一方面,美国通过转移方式来化解过剩产能,将过剩产能转移至国外,甚至将部分过剩产能作销毁处理。
  同时,也不排斥政府干预,通过税收、管制等手段来扩大内需、产业转移、对外贸易等途径化解过剩产能。美国是一个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国家,科技创新在化解产能过剩、推动美国经济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竞争中,将优化政策向创新型企业倾斜,淘汰落后企业。美国的产能过剩伴随着经济增长,成功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了其对经济发展的冲击,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德国产能过剩的治理经验
  作为制造业大国,德国在机械装备与整车制造等产业曾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风险。国际市场的需求不足导致这些产业出现产品堆压,有些企业甚至走上破产倒闭的道路。相对而言,德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高,产能过剩的程度也偏低,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德国的产能过剩治理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从宏观层面加大财政手段宏观调控与企业兼并重组力度。2012年,德国的光伏产业由于发展过快导致产能过剩,导致光伏设备整体价格、太阳能电池板都出现大幅的价格下降。德国政府为了保证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运用财政手段对光伏产业进行调控,并结合企业兼并重组,优化光伏产业结构,控制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
  从中观层面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德国制造业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单个企业很难全方位了解国际市场动态。行业协会发挥了不和或缺的作用,为企业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推动本国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为企业提供专家指导与行业交流。
  从微观层面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微调产能双向发力。在德国,99%以上的制造业企业都是私人企业,这些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率,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微调产能来降低库存。德国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水平,企业常常通过技术改造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同时结合市场动态微调产能,成功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三)日本产能过剩的治理经验
  二战后,日本经历了多次的周期性产能过剩。无论是经济高速增长期,还是泡沫经济破灭期,都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引发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为了化解产能过剩,日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举措。
  一是扩大国内需求。日本民间消费不足是导致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日本國民收入,增强购买力水平,刺激民间消费是解决产能过剩的一大措施。日本成功实施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促使国民收入迅速提高,民间消费超过GDP的60%,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部分过剩产能。
  二是创新产业模式。一方面,通过出口来化解产能过剩,发展出口导向型外贸经济,提高日本外贸依存度。另一方面,通过产业转移来提高产品质量。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政府就开始强化对外投资,不断将本土低端过剩产能向海外转移,积极推动本土企业“走出去”。目前,日本已将大部分重化工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电子、汽车等企业也不断向国外转移过剩产能。
  三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日本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倒逼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促使机电、汽车等行业企业进行了多次的兼并,有效地化解了过剩产能。2013年,日本政府出台了《产业竞争力强化法案》,该文件明确指出企业兼并重组的优惠,放宽了经济限制条件,有利于日本走出通货紧缩,改变了日本产能过剩的局面。
  四是正确处置制造业设备。一方面,淘汰落后闲置设备。部分日本企业拥有大量的闲置设备,企业经营者不愿意放弃设备,而这些设备又不能为企业产生利润,导致这些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制定了废弃过剩产能设备的计划,帮助企业融资,科学处置产能过剩设备。另一方面,提高行业设备准入标准。政府明确规定只有得到认可的先进设备才可以投入生产,提高企业设备的环保标准,迫使新的落后设备无法进入市场,老的落后设备退出市场。同时,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帮助企业淘汰过剩产能,降低企业的负担。
  二、发达国家产能过剩治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德国和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在产能过剩治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现阶段我国产能过剩治理也带来重要的启示。
  (一)要坚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合理简政放权
  美国、德国和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在治理产能过剩时都是依靠市场来发挥主导作用的,企业主体按照市场需求来自我调整,政府从中起到指引作用。像德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根据市场自主决定投资规模的,有助于避免产生过度的过剩产能。在我国,项目的计划审批制度依然盛行,存在强烈的滞后性与审批预测性,从而引起产能供给和市场需求不匹配,影响了市场运作效率。因此,要治理产能过剩,我国政府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改革,适度简政放权,优化审批制度,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导企业自主调整产能。
  (二)要持续扩大内需,积极消化内部产能
  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力通过扩大内需来消化产能,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积累了先进的消化产能的经验。鉴于此,我国未来治理产能过剩,也应持续扩大内需,通过市场需求来逐步消化產能,达到化解过剩产能的效果。扩大内需,一是要通过刺激居民消费直接拉动内需,二是要通过投资来间接驱动需求增加。要刺激居民消费,要求我国积极优化居民的收入分配,普遍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投资驱动,就要求我国政府出台并落实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稳增长政策来不断消化有关行业的产能。
  (三)要加快规范制度标准,淘汰落后产能
  直接淘汰或整合落后产能是当前我国常用的去产能政策,在这类政策的制定仍然面临较多的问题需要统筹处理。就如我国出台了钢铁、水泥、造纸等19个工业部门淘汰产能的目录,但实际淘汰效果一直不够理想,未来淘汰落后产能依然任重道远。我国政府可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完善考核制度,严格设定落后产能淘汰的相关标准,建立起严格、有效的生态保护制度。通过规范制度标准,严格淘汰落后产能,并推动环境保护成本的企业内在化,避免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过度投资。同时,也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或战略联盟,优化调整投资配置,也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要积极开展自贸区投资谈判,加快实现产能“走出去”
  要有效推进产能过剩治理,还应积极考虑产能的向外转移。这就要求我国放宽视野,积极对外出口和投资,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当前,我国的国际市场份额已达到12%,继续扩大份额存在一定难度,这也要求我国在“走出去”方面另辟蹊径。当前自贸区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可以利用自贸区这一平台,瞄准新兴行业市场对外出口,积极开展自贸区谈判,加强我国与海外的经济贸易与战略合作,争取达成共赢。可充分采纳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以境外投资平台为载体,引导国内部分行业对外转移产能。也可采纳日本的经验,面向全球设立境外产业合作平台,引导国内相关企业入驻,实现产能转移和互动。总之,要治理产能过剩,就要坚持开放发展,实现产能“走出去”。国家目前大力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适合国内产能走出国门的重要引导战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0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