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供求状况及提升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河北省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然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产生新要求。文章论述了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对农民工技能需求的影响;分析了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策略。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京津产业转移 职业技能
  京津产业转移为河北省产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产生了新需求。“新生代农民工”,这些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90年代后期开始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亚群体,正逐渐成为新兴产业就业大军的主力。因此,探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策略,对助力河北省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对农民工技能需求的影响
  京津产业转移为河北省带来新的产业、新的管理体制和新的技术人才,有利于河北的产业结构升级;同时,河北省产业结构变革将导致技能需求类型、规格、质量、数量的变化。
  (一)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对农民工技能需求规模的影响
  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农民工技能需求规模是不同的。在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河北省积极承接首都产业功能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升级的过程中,尤其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将带来大量城镇就业机会,这是农民工技能储量的基础。随着产业结构层次的不断提高、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将生成更多的就业岗位。以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将扩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进一步挖掘现有劳动力技术需求,迫使他们为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而提升技能水平。
  (二)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对农民工技能需求结构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转型和调整的本质就是生产要素在企业甚至整个行业中的重新配置,在此过程中,劳动力就业必然会受到影响,引起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化。
  在此次承接产业转移升级中,河北省在制造业方面,依托北京科技资源优势和津冀先进制造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在服务业方面,建设一批枢纽型物流产业聚集区,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商务服务机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革,必将导致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河北省承接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劳动力就业转型的过程。作为新兴产业就业主力军的新生代农民工,其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均会得以大幅提升,这也会助推我省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因此,产业结构的变革与升级同人才技能需求结构不仅是一种相互依存关系,更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技能供给状况调研分析
  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供给状况的调研,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农民工本身的内驱力,二是职業技能的供给主体。
  (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内驱力调研分析
  课题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问卷调查显示:对于“是否重视自身职业技能的提升”的调查,44%的受访者较为重视或很重视自身职业技能的提升,态度为“无所谓”的占24.8%。这说明职业技能提升意识并不强烈的农民工占比较大。调查另显示,不重视职业技能提升的原因前三位分别是职业技能提升意义不大、缺乏技能提升的机会和条件、没有时间和精力;重视职业技能提升的原因是就业单位要求和自身主动以及不提升就要被淘汰,同时工资激励也是部分农民工重视职业技能提升的原因。对比分析不重视与重视的深层次原因可知,认识问题是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激励问题是重视的主要原因。
  (二)职业技能供给主体调研分析
  当前承担农民工职业培训主体的主要是政府和企业。政府机构不定期组织一定技能培训并配有专项资金和组织机构负责技能培训,且这些培训都是免费的。这些培训是面向全社会的,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工的,但都欢迎农民工积极参与。同时,也发现政府部门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就职业技能提升与企业联系互动较少,培训内容相对单调,大多采用讲授方式。
  本课题组走访企业发现,行业属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影响较大,建筑业最低、制造业和服务业较高;建筑行业最少组织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项目,不重视这方面工作,原因是工人流动性大,随时可能跳槽,对企业没多大意义。而在制造业企业走访时情况却不同,企业老板不负责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但是有激励机制,按岗付薪。一些年轻工人为了加薪,会主动去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向技术专家或熟练工人去学习和他目前工作相关的内容。技能提升的内容比较有针对性,如车工、钳工、电脑制图等,学的内容不系统,但见效快,学习地点一般在生产一线。
  (三)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技能供给存在的问题
  1.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主体动力不足
  当前承担农民工职业培训主体的主要是企业和政府,社会力量和职业院校参与较少。政府机关大多是奉命行事,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没有给予足够关注;宣传不到位,受益人数有限。对于农民工就职的中小企业而言,受培训成本、时间、师资及农民工流动性大等客观条件所限对技术培训并不积极。
  2.农民工技能培训资金投入缺乏
  目前,农民工技能培训供给主体主要是政府,资金投入基本来源于财政收入。由于没有相关政策和获利点,企业和社会力量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教育投资甚少。
  3.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与实际脱钩
  当前,政府主要承担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职责,但培训内容既定,以讲授方式为主,没有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也无法贴合农民工的真实需求,造成参加培训人数与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三、对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策略的思考
  (一)构建有效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机制
  创建多元化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资金投入机制。包括:政府定期拨付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资金:企业提取职业技能培训专项经费,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专项借贷基金等:确立从制度上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组织管理机制。改善政府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统筹规划,加强组织,协调教育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以及行业等多方力量,协同推进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建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监督与评估机制。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行业组织等专业人员组成评估机构,依据农民工培训后的就业质量情况将培训机构分成不同的等级,定期公布相关信息。
  (二)开创多样化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创新培训内容
  开创校企合作订单式、半工半读式、师徒传帮带式以及派出式等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精准贴合产业发展趋势,适应企业要求,满足培训人员真实所需。
  (三)寻求切身可行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举措
  在政府指引下,调动各方力量,尤其是加强并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与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双提升。
  政府方面,引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方向与产业转移政策相协调,建立长效机制并完善配套政策为农民工技能提升提供保障:企业方面,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建立激励措施体系,激发农民工参与热情;职业院校方面,转变固有思想,改变办学模式,积极为农民工服务;注重农民工需求,开发市场导向课程;解决工学矛盾,灵活授课;利用现代手段,开发网络课程;树立长远目标,开展学历教育:其他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方面,协助政府制定农民工培训准入制度和标准,帮助职业院校制定相关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6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