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大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面临着乱收费、虚假招聘、合同不规范等诸多法律风险,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是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论文简要介绍了大学生面临的常见就业法律风险,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防范意识的相关对策。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college students are faced with many legal risks in the process of job hunting and employment, such as arbitrary charges, false recruitment, non-standard contracts and so on.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legal risk prevention in employment is the principle that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theme of employment guidanc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mmon employment legal risks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教育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legal risk;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D92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8-0083-02
  1 引言
  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2019年我国应届毕业生人数达834万。麦可思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91.5%,较2017年下降了0.04%。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也遭遇到一些法律风险。由于法律意识薄弱,加之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大学生自身的合法权益往往无法得到有效保障[1]。
  2 大学生面临的常见就业法律风险
  ①巧立名目,乱收费。有些企业和公司置国家规定于不顾,巧立名目向应聘者收取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因此,用人单位若向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抵押金、保证金等费用,属于违法行为,对于员工的培训费用,也应当从企业成本中支出[2]。
  ②“试用而不聘用”。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大多数企业对新入职员工设置了合理的试用期限,但是部分企业在用工过程中不签订劳动合同,待试用期满后以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试用期考核不合格为由不予录用,或是延长试用期限,以各种理由拖延转正时间。关于试用期限,《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③以“三方协议”代替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依据,而“三方协议”即《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方在应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权利义务的书面文件,并不具备劳动合同效力。因此,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武器之一[3]。毕业生在步入社会之初,往往意识不到劳动合同的重要性,直到发生了工伤、单位恶意拖欠工资等劳动纠纷后才明白劳动合同的重要之处。签订了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就具有了法律约束,双方都必须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行使权利。
  ④虛假招聘。部分公司为了吸引求职者应聘,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将发布的职位进行包装,有的招聘职位与实际工作岗位大相径庭,有的谎称高薪高福利,诱导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企图骗取高额违约金。
  ⑤骗取个人信息或创意。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要制作简历提供给招聘单位,部分企业借此收集个人信息。还有一部分企业,以招聘为名,要求求职者提供设计、文案和方案等,收到后就再没有回复,无偿占用应聘者的劳动成果[4]。
  3 培养大学生防范就业法律风险的对策
  ①在课程设置上加强法制宣传。法律意识淡薄是大学生就业面临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课中加强法制宣传,尤其是注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地讲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法律价值观。
  ②在教学实践中丰富活动载体。大学生的就业法律知识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中,高校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丰富活动载体,将企业引进来和学生走出去相结合,开展专题讲座、模拟招聘、暑期实习等活动,聘请专门法务工作者,将单一的法律教学与生动案例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法律知识[5]。
  ③在应对风险过程中落实法律援助。如今很多高校设置了法律援助中心,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的防范不仅须注重事前的宣传,也要落实事后的补救。面对求职就业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大学生群体性维权的情形较少,大部分的纠纷标的额不大,取证困难,难引起社会重视。落实校内法律援助,能够帮助学生应对和解决求职就业过程中的风险,引导学生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和老师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④在就业求职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加强校企联系。大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的风险大部分来源于不正规或社会信誉度不高的企业。学校通过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搭建企业招聘和学生应聘平台,吸引优质企业,争取用人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助力大学生求职就业。
  4 结语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硬实力,也须增强法律意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社会要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链接优质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大学生须主动培养法治思维,具备法制常识,主动识别并防范就业求职中的法律风险,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卢昱静.高校就业指导中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J].法制博览,2019(12):224.
  【2】张娜.浅析对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的培养[J].法制博览,2018(18):173-172.
  【3】赵君玉,王晓丽,陈晓玉.浅析大学生就业陷阱的表现成因及规避举措[J].人才资源开发,2017(24):104-105.
  【4】付瑞玲.当代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培育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5】崔净齐,刘燕萍.大学生就业的法治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J].纺织服装教育,2016,31(05):351-354+3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35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