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绿色金融扶贫 实现路径与政策保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绿色金融扶贫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与乡村生态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绿色金融扶贫可行性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绿色金融扶贫面临的问题,结合我国绿色金融扶贫的实践,提出我国绿色金融扶贫的实现路径与政策保障体系。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绿色金融扶贫;实现路径;政策保障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9.09.009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9)09-0068-05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提出“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两大重点任务,映射到精准扶贫问题上就是精准扶贫不仅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还要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要让农民摆脱贫困的同时享受绿色生态环境,增强贫困地区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是实现“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的有效路径,高质量金融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可靠保障。金融扶贫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金融扶贫不仅在短期内使贫困人口脱离贫穷困境,而其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也让贫困地区人口长期内过上富足生活,这使得金融扶贫成为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必不可少的有力措施。绿色金融扶贫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绿色资源的合理运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金融扶贫的创新方式,绿色金融扶贫一般以地区自然资源或绿色产业为基础,在政府及金融机构的引导和促进下,充分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及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帮助贫困地区挖掘自身经济发展优势,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目前关于绿色金融扶贫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多集中于绿色金融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如文秋捷(2019)认为绿色金融顺应乡村振兴总要求,对乡村振兴的实现起支撑作用;安国俊和刘昆(2018)认为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正当其时,绿色金融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马九杰和杨晨(2017)认为农业供给侧性改革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撑,利用绿色金融创新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现有研究肯定了绿色金融对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未将绿色金融在精准扶贫领域做进一步探讨,尤其缺乏绿色金融在精准扶贫领域实现路径的深入分析。因此,本文在分析绿色金融扶贫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目前绿色金融扶贫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构建绿色金融扶贫的实现路径与政策保障体系。为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现“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目标提供解决方案,为政府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新路径提供可行范式,也为金融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二、绿色金融扶贫的现状
  (一)绿色金融扶贫的可行性
  金融扶贫是让那些具有生存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获取脱贫基础,激发其自身潜力,不仅让贫困人口短期内获得资金支持,摆脱贫穷困境,更重要的是让贫困人口获得让自身长期发展的能力。绿色金融扶贫是绿色金融在农村绿色扶贫领域的进一步深化,通过构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模式,进而实现整个贫困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因此,绿色金融与金融扶贫在要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实现绿色金融扶贫也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政府可以充分挖掘贫困地区的绿色资源,让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绿色金融资本,在保护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生态优势转变成为经济优势,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绿色经济刚刚兴起,无论是技术还是政策都在逐步改进和完善,这对绿色金融扶贫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绿色金融扶贫面临的问题
  一是与绿色金融扶贫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无法为扶贫工作的展开保驾护航,这削弱了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扶贫的积极性。如我国已经制定了绿色金融发展总体方案并出台了《关于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基本意见》,但并未将与农村包容性金融的规定写入其中,这导致绿色金融扶贫过程中的权责模糊。再如我国缺乏绿色项目的评级服务、涉农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配套服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绿色项目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农村担保抵押机制建设等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导致了绿色金融服务无法规模化、科学化和精确化,这为绿色金融扶贫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很多金融机构很难主动参与到绿色金融扶贫的项目中来。
  二是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程度明显不足,绿色金融对农村的覆盖面较窄。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更能彰显金融公平。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来看,大部分绿色金融产品都是为大企业、大项目量身定制的,小企业、贫困农户很难获得绿色金融服务。
  三是开展绿色金融扶贫的技术支持不够全面。首先,提供资金支持绿色项目的金融机构在对贫困人口识别、贫困人口金融账户的登记与追踪技术方面不够完善。其次,在实施绿色金融扶贫项目的过程中需要人才技术的支持,目前在農村技能培训方面还没有确切落实。最后,实践绿色金融扶贫过程中,政府、金融机构、涉农企业等关联方关系复杂,导致资金分配方式异常繁琐,缺少专业的资金管理团队,很难将绿色扶贫资金管理阳光化、正常化。
  四是开展绿色金融的理念和意识并没有真正融入到扶贫过程中。绿色金融能否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主要取决于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绿色发展意识。金融机构的目标在于盈利,政府的目标在于扩大社会整体利益,两者在扶贫目标上具有一定冲突性,如果政府不能以一种强有力的方式规避目标分歧,扶贫工作往往很难进行,贫困户也难以获得长久的资金支持,这种矛盾会一直成为阻碍绿色金融扶贫发展的因素。   三、绿色金融扶贫的实现路径
  绿色金融扶贫通过引导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流向贫困地区的绿色产业领域,提高农户绿色生产意识,在保护贫困地区绿色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使其转化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绿色金融扶贫存在的基本问题,结合成功的绿色金融扶贫实践,本文提出以下绿色金融扶贫的实现路径。
  (一)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绿色信贷助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银行是绿色金融扶贫的主要实施主体,通过普惠金融服务对具有绿色产业发展优势的贫困乡村给予绿色信贷支持,通过联合政府、涉农企业等开展绿色扶贫项目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减贫。我国绿色信贷扶贫模式已经在不少地区展开并取得了成效,截至2018年8月末,河南省淅川县涉农金融机构已发放绿色产业贷款7.2亿元,通过对低碳循环经济、绿色农业项目等给予信贷支持,更好的扶持了当地贫困村镇的经济发展①。2018年初浙江省农发行为旅游扶贫项目“花落湖州”投放了3.5亿的贷款,创新“旅游+扶贫”绿色信贷支持模式,通过签订购销合同带动当地农村合作社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改善当地300余户、约1200名农户生活,5户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彻底脱贫,在绿色信贷扶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②。
  (二)通过金融支持“碳交易”市场助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商业银行通过服务贫困地区的“碳交易”过程助力贫困人口脱贫。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开启“碳交易”市场,对金融实验区进行绿色创新改革,这一重大的制度创新举措为建设贫困地区的绿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为碳生态资源丰富但却相对贫困的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为实现绿色金融扶贫带来了机遇。广东韶关的林业碳普惠扶贫项目使村集体增收46.7万元,全村200多贫困户每年人均收入增加了300多元。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为“碳交易”相关方提供金融服务,加快推动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
  (三)通过大力推进绿色金融扶贫技术支持助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政府及负责绿色农业扶贫项目的金融机构通过投入资金大力招揽人才,研发适当的绿色扶贫技术,展开技术培训,更好地助力贫困人口脱贫减贫。在金融扶贫技术方面,金融机构应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贫困人口识别问题,通过信息共享、分布式记账等技术实现区块链上的精准绿色扶贫,并对扶贫多方进行资金监管。此外,政府或金融机构通过资金投入对农户开展绿色农业技术培训,激励引导贫困户运用绿色技术实现绿色脱贫减贫。目前,我国一些地区也已经开始对绿色金融扶贫技术给予支持,如2018年贵州银行为贵安新区贵澳农业科技园的绿色项目发放贷款,为研发“农技宝”手机APP提供资金支持,借助“云上农校”实现专家与种植户远程视频互动,解决村民如何绿色种植等难题,为种植户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指导。
  (四)创新绿色金融扶贫模式,制定绿色金融服务方案
  识别各个地区贫困类型,充分挖掘和利用贫困地区的绿色资源和绿色产业市场,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绿色资产投资、绿色商业银行信贷、绿色产业基金以及企业的各类综合性金融产品的服务创新。针对贫困地区贫困类型及有绿色资源但未合理利用致贫的地区,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绿色金融服务方案,针对国家重点扶持的革命老区、贫困区以及特困区等专门设计绿色金融服务的方向、重心和实施措施。
  (五)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传播绿色环保与绿色金融意识,逐步改进供需链
  媒体发挥宣传优势,大力宣传推广绿色农业、绿色基金等金融扶贫项目优势,加快对传统金融扶贫转型升级步伐,通过媒体宣传拓展互联网营销模式,展示贫困地方的特色绿色产品,加大对绿色产品的宣传和推进力度。同时,金融机构应率先将绿色环保理念与绿色金融意识融入到日常业务中,在进行业务交易和业务审批的过程中,要充分贯彻绿色理念,建立“唯绿审批、绿色信贷”机制,通过提供绿色金融服务将绿色理念传递给农户,强化农户绿色生产意识。
  四、绿色金融扶贫的政策保障
  为了推动绿色金融扶贫的有效实施,金融机构要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政府也要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为绿色金融扶贫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一)制定并细化绿色金融扶贫政策
  首先,政府应该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扶贫项目,制定相关政策,实施完整的绿色项目规划,建立健全财政绿色金融扶贫资金持续增长制度,加大对绿色项目扶贫的资金投入;适当放宽参与绿色项目农户的贷款抵押物范围,为贫困户参与绿色项目提供持续担保和政策支持。此外,政府要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扶贫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通过建立绿色项目基金保障机制帮助银行降低绿色信贷风险,保证绿色债券发行和绿色基金运行的持续性。再次,政府应将绿色金融扶贫实施措施细化,将金融机构、涉农企业、贫困村集体、贫困户等相关主体各方责任落实,真正做到绿色金融扶贫工作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
  (二)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扶贫资金监督机制
  绿色金融扶贫涉及到政府、金融机构、涉农企业以及贫困群体,关联多方利益。绿色扶贫资金以及收益分配方式复杂,难于管理,疏忽大意可能会导致某些利己主义者借用职务之便或法律空白为自身牟利,使扶贫资金落实不到位。同时,由于各种利益关联方诉求不同,使得收益分配也很难进行。因此,要雇佣第三方的专业资金管理团队进行资金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透明度。
  (三)落实绿色金融扶贫联动调节机制
  大力加强政府、涉农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绿色金融扶贫的关联性。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扶贫政策体系,协调多方利益主体关系,为涉农企业及金融机构建立扶贫激励约束机制,为绿色金融扶贫有效实施提供保障。金融机构要做好对接工作,加强与贫困地区的政府部门及相关涉农企业关联,构建共同创新,共同承担风险的合作体系,动态调整绿色金融扶贫模式的技术参数(如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的规模、贴息力度、利率水平和损失分担比例等),动态协调和平衡政府、涉农企业、贫困户之间利益关系,保障绿色金融扶贫模式的持续性。
  (特约编辑:何志强)
  参考文献:
  [1]刘颖.绿色金融扶贫的关键要素与发展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18(9):81-83.
  [2]REWILAK J.The Rol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Poverty Reduction[J].Review of Development Finance,2017,7(2):169-176.
  [3]文秋捷.綠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9(2):54-57.
  [4]安国俊,刘昆.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J].中国金融,2018(10):63-65.
  [5]马九杰,杨晨.绿色金融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导向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农村金融研究,2017(12):13-18.
  [6]任缙.绿色金融与脱贫攻坚的内在联系与衔接路径[J].环境保护,2019,47(1):47-49.
  [7]满明俊.以绿色金融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8-10-24(B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35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