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考研潮”引发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知识的多少和学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胜负。因此,“知识改变命运”、“学历的光环效应”等热词传遍各大高校,考研成为高校大学生的必然选择。为此,我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阅、数理统计、因素分析等方法针对山西大学学生的考研情况进行分析,并给出系统的管理模式与对策。
  摘要:考研 大学生 高校管理
  一、“考研潮”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考研之路。据教育部数据统计,在2014、2015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两年下滑趋势之后开始迅速增长,5年来增加了125万人。在社会人才市场竞争的激烈下,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由图1可知,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85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47万人,增长率达到19.75%,是近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除了有两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都有所增加,在2019年增幅甚至将近在20%。
  二、“考研潮”问卷调查及分析
  此部分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大家目前的考研状况,以山西大学各学院大三、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展开此次研究,共调查220人。汇总结果如图2。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应届生70%的比例远高于往届生30%的考研比例,其中往届生中二战的比例为25.5%,三战的比例为4.5%。另外大三开始准备考研的人数比重达85%,大四开始准备的仅有15%。我们还了解到考研的动机是为适应社会,提高竞争力的达到47%;是自身意识到的占有25%;是在家人的鼓励下取得高学位的有15%;甚至有盲目跟大流的高达13%。我们通过此次调查还了解到考研中女占比比男占比更大一些,很可能是因为女生不想过早进入社会进行实践,继续投入科研进行深造,而男生比较倾向于冒险和实际操作。而且一般来说,男生社会责任要比女生大的多,他们肩负更重的使命。
  三、“考研潮”因素分析
  近两年,考研的话题备受欢迎与关注,这是高校大学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与愿望,更是大家日日夜夜,心心念念为之奔波的初衷与动力。“考研潮”是大家关注的主线,那么他们的考研动机是什么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企业在招聘時对高校生的要求更高,他们需要高学历,高素质以及高能力的全面型人才。而由于在大学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不深,有的可能还几乎不了解甚至是他们的盲区,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他们决定考研,提升自己,才能具有社会竞争力。然而人才的需要层次如同倒金字塔,从博士后到研究生再到本科生,由上向下依次递减,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是有限的,如果太多做不到人尽其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学历价值因素
  现在高考录取率高达75%,也就是说现在的本科学历已经没多大价值了,换言之,本科生到处皆是,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新鲜感了。因此,大家都奔向更高层次的学历——硕士学历。学历的价值其实在当今社会是较受关注的:学历是绝大多数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一把尺子,可见,没有学历,要想找个好工作是不可能的;学历还是提升职位的前提,现在的企业事业单位不论评职称还是当工程项目管理等都需要较高的学历。
  (三)家庭环境因素
  不同的同学身处的家庭环境可能不一样,有的家庭富裕可能会极力鼓励孩子追求高目标,成为高层次人才以提高社会竞争力,适应社会的发展;然而有的家庭可能经济条件不太乐观,家人负担不起学费,让他们较早进入社会,自给自足。毕竟读研期间也花不了多少钱,一般的家庭都会从长远角度看问题以提高孩子的自身实力,为孩子的深远发展考虑。读研期间的补贴政策也相当好,不会给家庭带来多大困难。因此,考研也就顺应时代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四)自身意识因素
  在读本科期间,好多学生接触的专业知识较少,涉及该领域的相关问题不够,知识面较窄,想要深造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另外,还有的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钻研该领域,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因此,考研也就成为大势所趋。还有一种学生是由于高考分数限制,被逼无奈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考研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他们选择跨专业考研,同样这往往也是发掘他们潜力的时刻。
  四、“考研潮”与高校管理
  (一)考研与高校管理的冲突
  决定考研与否,大多数人都是在大三下学期才能付出行动的,也有少部分人在大一大二就开始了,他们比别人更加意识到考研的压力与竞争,自然,他们就比别人更付出一分耕耘。然而大多数加紧训练与复习还是在大三。这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压力很大—考研的形式如此严峻再加上你的专业课才真正开始,考研的复习时间本来就有限,专业课以及上课还要花自己一大部分时间,最后感觉啥都没干成。在这种情况下,考研学子也只能为长远发展考虑,每天拼命地复习与考研有关的学科,忽视真正的专业素养的提高。
  (二)高校管理针对考研的改进
  面对上述的现象,我们值得深思与分析。考研学生真的只是功力地为了考研而考研?忽视自身当前的素质发展,而要去追求更高的素质教育,这显然是一种矛盾。基础都打不好,何谈什么更高的追求;换言之,房屋的地基都做不好,盖再高的楼层又有何用,迟早都会倒塌。反过来想,社会就是这么的功利化,重在结果,因此我就高校课程与考研矛盾的问题有以下建议与对策:
  1.课程的一致性。各大高校应该了解考研政策,安排的课程可以和考研的步调一致,尽量把与考研相关的专业课放到学生准备考研的学期,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学生既可以认真完成在学校的课时数,而且还可以促进考研的复习,避免了学生考研时一直寻找信息,寻找资源无果盲目报辅导班的从众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学风,大大促进了彼此的效率。
  2.课时任务的合理性。公共课肯定在大一大二就上完了,毕竟它们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考研四门课其中有三门就是公共课,特别是数学和英语的复习,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总的来说考研学生还是任务较重的。为了协调考研和上课,高校可以考虑在大一大二安排的课时多点,任务量重点,到后期轻松点,毕竟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在考研,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不至于事倍功半,付出汗水却得不到回报。
  3.分班教学的管理化。从高考完到进入大学,大多数学生不懂得自己的规划,不知道究竟哪条道路适合自己,因此应该对大一新生都进行职业规划,创新创业方面的训练,以便发掘自己在某方面的潜能,来突出发展自己的前景。在大家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后,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向分班教学,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这样就可做到扬长避短,目标明确,从而更有助于高校的管理。
  4.考研态度的合理性。考研局势变得如此残酷,今年的考研竞争尤为激烈,未来也可能如此,然而考研的结果却不如人意。回归起点,我们应该把态度摆正,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或者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不要把随风逐流,迷失自我。根据时间的价值来说,入职的选择也是蛮不错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五、结语
  在对山西大学学生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之后,值得深思的是,“考研潮”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我们也应该在干什么之前问好自己为什么,清楚了解好自己的考研动机,把自己融入进去,身临其境效果会更佳。同时做好高校上课与考研复习的协调,有条不紊方能破釜沉舟!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在线.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J].2019.02.
  [2]李婧娴.大学生“考研热”现象的剖析[J].时代金融,2017.11.
  [3]杨晓捷.高校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与管理模式研究[D].实证调研,2018.05.
  [4]丁辉.关于地方高校大学生考研意向的调查[J].学周刊,2018.11.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工程管理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33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