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经济发展中十分有效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也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看,其在各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面貌。本文着重从土地利用、劳动力安置、科技推广、规模化发展以及助于促进农产品的销售等分析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初浅探讨。
   关键词: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经济;农业发展;经济组织
   引言: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围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都取得了新突破,这为改善农村面貌,带领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在农业经济领域,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由此产生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带给农村新的发展活力。而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农民收入的不断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形式仍处于不断完善与创新过程中。对此,为使全社会进一步重视起农业专业合作社,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到农民经济组织创建与发展中,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促进作用加以研究。
   一、农业专业合作社概述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一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经营生产能力与竞争力为目的通过提供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储藏和相关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来形成一种自愿联合的经济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业长期发展下农业经济的创新型探索,帮助我国实现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与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相比,农业专业合作社具有极强的经济互助性,且组织架构清晰、每个成员都共同享有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这使得合作社下的互助联合更为牢靠,更有助于凝聚力量创造更大经济价值。
   目前,农业专业合作社已经在我国经过多年实践检验被证实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在国内各地广泛推开,极大促进了我国各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且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业专业合作社还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二、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1.有助于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率
   农业土地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利用率将直接影响农业经济。虽然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施行的家庭联产成本责任制将农业用地进行了有效划分,保障每户农村家庭都能够有土地来进行生产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这种划分数量过多,且单位面积过小。这种土地划分方式随着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其弊端逐渐显现,即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农业土地撂荒严重,而真正需要大量土地来发展的农业项目却拿不到足够的土地。这种矛盾使得农业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而农业专业合作社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通过互助联合方式将农村零散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经营管理,使得农业土地有了更多用武之地,并发挥出规模效应,提高了农业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2.有助于对农村闲置劳动力进行安置
   农村劳动力是农村重要的生产资源,也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主体。长期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大家各自为战,农村劳动力力量分散,生产力低下,这导致许多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出追求更高收入。究其原因就在于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缺乏活力与上升空间。而农业专业合作社以自愿形式组成经济实体,有效实现了农村各种资源的整合,使农业生产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并逐渐向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这种新气象无疑带给农村劳动力极大吸引力,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另一种选择。在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下,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由此创造出了许多就业岗位,从而使农村大量闲置劳动力得到安置,减少了农村人才的流失。一些农村居民甚至开始积极立足农村进行创业。这种种迹象又反过来促进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形成了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循环。
   3.农业专业技术与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与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已经在国内发展中得到了证明。对于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也必然离不开科技的引领。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却给农业技术与新型农业科技的推广带来极大阻碍。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集体性经济组织,其最本质特征就在于将农民重新聚集起来。在该经营模式下,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农民的生产经营起到了一定约束作用,但同时也能实现对农业生产经营的统一指导。各种农业专业技术和科技设备一旦被引入,就可以迅速在农民中加以推广和普及,这无疑是提升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使农业经济得以更快速地发展。此外,农业技术带来的经济增长让更多人意识到了农业领域巨大的经济价值,如此就会刺激更多人投入到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中,从而进一步带动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4.有助于形成规模优势
   在经济领域,规模经济一直都是具有极大优势的一种经济形态。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可以提升农村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从而为自身争取到更多利好。如获得更低的采购价格、打造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等。不仅如此,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还可以帮助农业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以农民为主体,在自愿基础上开展合作制、股份制等合作形式,以组织形式进行生产经营,比以往更加规范,各方面资源也更加丰富、雄厚。该组织模式下,劳动力得到集中,农民的力量被凝聚起来;生产资料得到集中,以前无法经营的或无法开展的项目开始启动。农业生产整体效率提升,农产品产量得以增长,实现了农业生产中的“1+1>2”。另外,农业专业合作社立足农村,其更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各种能人辈出,彼此间也十分熟悉,如此占据得天独厚优势,可以迅速使农民合作社步入正轨。在此情况下,农业生产规模初显。农业专业合作社以组织形式开始对内管理,对外与市场对接,将以往个体经营下的风险均摊,利润翻番。同时,由于农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人和优势,使得其形成的经济组织能够在农业市场中占据更大竞争优势。农民話语权的提升,无疑可以为农民创造更多经济利益。    5.有助于促进农产品的销售
   农村经济体量的增长,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农产品及相关服务的销售变现上。因此,农村经济要谋得发展,还需要彻底改变自身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找到更合适的营销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销售基本分为两种模式,一是由农户独自运输产品外销给个人,另一种是直接将农产品销给食品加工企业。但无论哪种销售模式,农户永远处于产品链的最底端,既没有销售上的选择主动权,所获得的收益也极少,产品附加值不高。而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中统一经营运作,主要为农产品销售带来三方面变革:一是依靠合作社的规模化效应打造出独立的农产品品牌,如九江聚众鹌鹑专业合作社的咸鸭蛋产品享誉全国,其“巍峰”品牌已经成为蛋类农产品中的代表。品牌的树立使得合作社在销售上占据了更多主动权,在销售价格上也完全可以实现自主定价,从而为自身争取到更多利益。二是推广宣传更加专业。农业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民、企业各种资源,在资金与经营理念上都得到改善,使得其可以借助更大的平台如电视、广播、互联网来宣传自身产品,从而为其产品知名度的提升和吸引更多客户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实现企业化的销售运作。通过合作社的企业化经营,其农产品销售流程、销售策略、销售管理等都可以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运作体系,这对于农业合作社的市场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实践中反映出的问题
   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路子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首先,合作社成员文化水平偏低。这一问题是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的积弊。农民文化水平上的不足导致许多先进技术、规模化经营理念等在推广时存在阻碍,效率低下,从而影响到农业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益的提升。
   其次,合作社重经营而轻培训。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长期落后,所以农业专业合作社组建后最主要的工作都放在创造经济效益上,在资源整合、扩大规模上研究较多,而忽视对合作社内成员的培训教育,这就导致合作社虽然在组织形式上已经具备组织经营的各种条件,但在人员素质上却仍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这就使农村专业合作社在竞争力方面还无法与其他企业相比。
   最后,科技化水平不足。虽然农业专业合作社对科技推广以及创新研发起到促进作用,但从其总体科技水平上看,与国外农业生产还存在明显差距。这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时间较短以及社会对农业科技重视程度不足有关。
   四、农业专业合作社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政府宏观统筹与指导
   农业合作社实践中所反映出的各种问题其根本症结就在于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程度还不高,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关其发展的相关制度规范与指导意见还不完善。对此,各级、各地政府应结合实际加强统筹指导,进一步明确与规范各地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经营模式以及服务体系。对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相关部门职责等制定出指导性实施意见。如农村专业合作社如何管理、如何经营、政府应给予何种支持等都需做出明确要求。
   2.抓好农民教育培训
   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利国利民的新型农业发展路径,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各地应充分运用好各方力量,以尽快提升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首先,政府应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将农业领域专业人才安排到农民当中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其次,农业专业合作社应与当地院校合作,通过为高校提供实践基地来与高校互惠互利,从而吸引更多的高校教育与人才资源来帮助农民提升专业素质。最后,与企业合作,让农民可以走进其他企业去学习感受企业中的运作文化。同时鼓励企业人才进入乡村开展各种专业技能与经营管理培训,以使更多农民掌握先进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
   3.加强农业科技资源的应用
   目前,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资源并未在农村专业合作社中被充分利用。对此,一方面各地应发挥好产业信息导向功能,帮助农业合作社利用农业信息与技术网络资源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升合作社自身产业的科技化程度。另一方面,各地应帮助合作社做好技术转型,逐步完成各种科学技术与设备的替换,确保合作社对农业科技资源的充分利用。
   五、结束语
   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且在未来仍有广阔发展空间。对此,相关部门与社会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积极研究并解决好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此方能真正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闫洪亚.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A]. 《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1.
  [2]仵希亮.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吴彬.农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學,2014.
  
  作者简介:都光明(1974.07- ),男,汉族,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大专,经济师(农业),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0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