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一流”背景下旅游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构建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凌 尹航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旅游产业进步和旅游类学科发展面临着双重需求。在“双一流”提倡交叉学科研究的背景下,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学科建设现状、“双一流”对学科建设的影响以及我国旅游学科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学科范式、研究方法论、新技术支撑和研究目标等方面,提出了旅游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构建的设想。
  [关键词]双一流;旅游学科;学科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2.090
  [中图分类号]X951;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02-0-02
  0 引 言
  在我国现有的学科目录下,旅游类学科仅属于二级学科,其中“旅游管理”一直置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之下,此种现状一直是旅游类学科发展的劣势,束缚了我国旅游行业的长远进步,成为亟待突破的问题。“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下文简称“双一流”)作为国家高等教育顶层战略,提出了支持学科群和交叉学科建设发展思想,为旅游类学科的繁荣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思路,即旅游学科群和交叉学科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生产力,信息科学也迎来了又一次腾飞的机遇。在旅游领域,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些新技术不断引入,为旅游学科群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因此,“双一流”背景下的旅游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构建,紧紧抓住了旅游产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机遇,对于推进旅游类学科发展、促进旅游类学科体系完善、旅游与信息科学交叉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以及助力旅游产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 学科的内涵和制度现状
  1.1 学科的内涵
  “学科”是全世界科技领域和高等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所以构建一门新的学科,应该从深入探讨“学科”的内涵开始。众所周知科学是客观存在的,但学科并非如此,学科与科学相反,是一种主观认知,学科是知识界对科学的分门别类。既然是主观的分门别类,那么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科划分应随着人类对科学认知水平的提高而改变,是一个进步的、动态的过程。
  “学科”在科技界和高等教育界的重要之处分别体现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在科学研究方面,学科的划分和设置,决定了科研平台和人才团队建设所围绕的核心,决定了以学科为中心建立的组织结构,也决定了此学科与彼学科间的坐标关系和裙带关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学围绕着学科划分和设置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大学中的各种组织也均以学科为框架进行搭建,进一步讲,学科设置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定位、人才培养类型和组织结构设置。综上所述,学科成为国内外科技界和高等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在“双一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顶层战略的当下,更加凸显其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学科制度现状
  纵观全球,不同国家、地区或组织的学科划分制度不尽相同,从划分层级来看,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将学科划分为3个层级,分别为:学科大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而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国家则将学科划分为4个层级,即多了一个名为“科目”的层级。其中,学科大类是最宏观的一级,其并不指向某一具体学科,而是侧重于一个宏观学科群落,其设置目的是为了更方便地分析和决策某一学科群的整体数据。而一级学科则是一个基于共同理论基础的、相似研究领域的学科的集合,二级学科即是设置在一级学科之下的学科基本单元。对二级学科再进行细致分类,即是科目,也有学者也认为科目即是具体的教学项目。
  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主要有5种形式,第一种是由国务院学位工作委员会制定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第二种是由教育部发布的针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专业目录;第3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第4种是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制定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第5种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联合其他30多家单位共同制定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其中前两种,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指令性,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领域都必须遵照这两者进行科研方向划分、大学专业设置、学位授予、人才培养,乃至招生就业等。
  1.3 “双一流”给我国学科制度带来的影响
  2015年8月,中共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指导方针和具体目标,提出要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带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再次提出要大大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在中央“双一流建设”政策的推动下,各省相继启动了区域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打造计划,昭示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学科建设必须适应和引领中国发展的“新常态”,一流学科不但要为区域工商业创新做出突出贡献,而且要为区域人力资源形成做出突出贡献,甚至还要为区域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做出突出贡献。“新常态”率先表现在经济领域,体现为技术与需求双重推动下的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變革和产业结构高度化,进而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必然要求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相应变革,意味着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势在必行。
  2 我国旅游学科和专业现状
  1987年教育部发布了《专业目录》,“旅游经济”专业首次在目录中出现,标志着旅游类学科第一次出现在官方发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在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办发布的《学科目录》中,也出现了“旅游经济”学科。1993年国务院学位办发布的《学科目录》、1998年教育部版的《专业目录》,均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对《学科目录》进行了重大修改,只保留了一级学科和学科门类,旅游类学科并未能出现在一级学科列表中。   3 旅游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体系的构建探讨
  旅游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来源于旅游经济现实发展的需要,其介于理论学科与应用学科之间,研究规律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均有相关之处。因为旅游现象极其复杂,任何一门单一学科都无法解决旅游信息化发展中的所有难题,因此这些科学并不能完全替代旅游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地位。未来的旅游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应注重确立学科范式,瞄准旅游信息化领域中最为紧迫的问题,确立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形成,构建此学科学术研究的基石,对其研究领域起到选择、规范与调节的作用。除此之外,该学科中的技术二字表明,其必须要有合适方法论和新技术的保驾护航才能够实现。
  旅游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旅游学科和信息学科的交叉学科,应同时遵照旅游学和信息科学的方法论,主要方法理论包括两类。第一类为旅游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如: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方法论(TDSR)、以数据为中心方法论、面向数据结构方法论、信息系统进化方法论等,主要着眼于旅游系统的构建、优化和改进,从而解决旅游信息化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第二类为实验、数学建模、实证研究方法论,与旅游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相辅相成,更侧重于基础,包含常见的文献研究、数学建模、系统仿真、问卷调研和数理统计等。
  从新技术的角度来看,支撑“旅游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技术主要包含旅游信息采集技术、旅游信息管理(信息组织、信息存储)技术、旅游信息网络技术、旅游信息定位技术、旅游空间数据管理技术、旅游信息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资源信息可视化技术、旅游信息模拟技术、旅游信息传播技术、旅游信息发布技术、旅游信息人工智能、旅游信息挖掘技术和旅游决策支持技术等。
  从研究目标的角度来看,旅游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最核心的目标应该是解决大数据背景下的旅游信息化难题,同时促进旅游与信息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等多领域知识的融合和创新,促进旅游的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产业变革、研究方法变革以及旅游管理理念和方法变革。由于目前我国在旅游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缺少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导致此领域的研究较为分散和缺乏全局性。旅游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应该着眼全局,同时从学科理论、解决问题方法和实现技术等方面入手,系统全面地进行研究。具体来说,应该把旅游大数据(包括采集、挖掘、处理、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等)、旅游云技术、旅游人工智能、旅游信息可视化和旅游信息技术集成等领域作为研究目标。
  4 结 语
  任意单一的学科、行业或产业都无法满足旅游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要求,需要针对旅游业所涉及的产业和行业进行广域研究,进行涵盖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旅游管理、数理统计、空间地理、数字媒体和工程技术等学科专业的交叉研究,而旅游信息科学与技术能够很好地统筹上述领域的综合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旅游业面临着来自信息化的需求、机遇和挑战,所以旅游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学科构建和领域研究是迫切的、必要的,且兼备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主要參考文献
  [1]王顶明.更新学科专业目录体现需求导向[N].中国教育报,2018-04-25.
  [2]宣勇.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要实现“三个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16(5).
  [3]周光礼.“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9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