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新时代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巩帼琛 王智超

  [摘    要]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会计的职业实践活动也日益丰富和深化。会计工作若想确保自身的运转,那么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应该遵守的最基本制度。近年来,会计失德现象屡有发生,大到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作假,小到企业出纳人员擅自挪用公款打赏网络主播等。这些行为的发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目前对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不足。文章从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入手,提出在新时代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实现途径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3. 020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03- 0046- 02
  0    前    言
  从银广夏事件,到近年来发生的乐视和万福生科等财务造假事件,上市公司频繁爆出的财务丑闻不仅反映出资本市场监管的问题,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缺失。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由会计人员编制,交付第三方审计后发布。这些虚假的财务数据之所以可以顺利被披露,会计人员“功不可没”。毫无疑问,虚假的财务信息会威胁资本市场的健康,所以为了避免类似的财务造假案件发生,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也越发重要。《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实施会计人才战略,加强会计人才建设,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对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关注,同时也应当重视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1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1.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
  现阶段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较为薄弱,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并不重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认为会计职业道德与自身工作并无太多的关系。意识决定行为,薄弱的职业道德意识会使得会计人员做出违反会计准则甚至会计法的行为。除此之外,目前我国部分中小企业仍然存在“重业务,轻财务”的现象,而这一现象造成的后果就是企业的会计人员地位不高,待遇较低。由于会计是工作量较大的职业,这样不平等的待遇也会使得部分会计人员排斥自身的工作,随之失去对会计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工作中应付差事,随意的记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违反爱岗敬业的道德规范。
  1.2   会计人员法律意识薄弱
  现阶段我国会计人员法律意识同样较为薄弱,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会计法律知识并且对此并不重视,认为会计工作仅仅是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这也造成了部分会计人员并不能够依法处事。更有甚者,熟知會计法等相关法律条文,但却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存在虚假记录、多设账簿、隐瞒收入、偷税漏税等行为,并由此谋取私利。另外,部分企业中的会计人员迫于上级领导的解雇压力,失去基本的职业操守,遵从领导的违法命令,参与到会计造假的活动中去。
  1.3   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监督
  首先,我国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建立的监督制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弥补企业在管理中的一些不足,从而对企业各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由于企业对于内部控制重视的程度不够,导致企业管理较为松懈,也就为会计职业失德现象埋下了伏笔。其次,社会公众没有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由于社会公众并不是专业的财务工作者,缺少相应的会计知识,无法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监督。由于会计人员缺少相应的内部和外部监督,这也就造成了部分会计人员被利益蒙蔽了现实,做出失德违反的行为。
  2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探究
  2.1   会计失信的成本较低
  我国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失信的惩罚规定不够明确,对会计造假的处罚较轻,重经济处罚而轻刑事处罚,重单位责任而轻个人责任。会计失信行为没有受到及时有效的惩罚,失信付出的成本与失信带来的收益相比微乎其微。我国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中往往只是提到“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一定的处分……”,处分的内容和程度由执法部门自己决定,这就给会计失信者提供了可钻的空子。
  2.2   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不够重视
  目前,不管是企业层面,还是会计岗位层面,对于会计职业道德都不够重视。我国企业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收益,而对于道德的关注不足。于是,许多企业为了利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管理者更加关注企业职业是否制造利润,而并不关注利润的来源是否合理合法合规。所以,若没有健康的会计环境,那么会计人员也就很难坚守职业道德操守。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漂亮”的报表,粉饰报表虚增利润等情况屡见不鲜。所以,畸形的环境导致会计人员职业失德的现象屡见不鲜。
  2.3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不足
  尽管目前我国对于会计人员有八大道德规范要求,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依法理财、廉洁自律、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文明服务、严守秘密。但是空有规范,而无监管,我国还没有较为成熟的会计人员自律组织,相关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也不健全,所以并没有组织和团体去监管会计人员是否失德,而对于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会计人员也没有表彰,这就严重打击了会计人员的执业积极性。所以,目前职业道德对会计行为规范性的约束力还远远不够。   2.4   会计人员从业门槛过低
  现阶段,我国会计领域的从业门槛较低,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是初中学历。学历和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并没有绝对的正比例关系,也存在高学历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足、职业失德的现象。但是相对而言,高学历的会计人员有职业失德的现象是个例,而大部分会计职业失德的行为是由低学历的会计人员造成的。这部分从业人员由于法律观念淡薄,并且对专业知识也没有进行统一的学习,仅仅凭着一张证书就得到了相关的岗位,在进行业务处理使遇到障碍使难免不会按照会计准则进行规范的处理,使得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从而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
  3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3.1   加大对会计人员失德的惩罚力度
  现阶段,不少会计人员之所以选择铤而走险去违反会计职业道德,是由于会计人员失德的成本较低,而收益巨大。所以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需要会计职业道德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为了避免会计人员造假,在法律建设方面要从严立法,加大惩罚力度,加大违规成本,加强执法力度,使得企业无机可乘,避免让企业会计人员因为法律制度方面的不健全钻法律的空子。只有加大惩罚力度,使得会计人员惧怕由于失德造成的惩罚,才能约束财会人员的行为规范。
  3.2   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
  从企业内部来说,若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首先必须得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所谓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管理层、治理层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通过不相容的职务分离控制制度,合理地规划工作岗位,并且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企业还可以构建会计轮岗制,不仅能够有效地加强内部监督,避免出现个人贪污行为,还能能够有效地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使会计从业人员在不同的岗位上掌握多种技能,为会计核算提供新的思路。在公司内部还可以推行会计委派制度以及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从而更好地对会计人员实行监督,有效地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其次,要构建外部監督组织,主要是由国家财政税务机构、银行以及社会组织等组成,其有较强独立性并能够确保监督的公平公正性,更好地对企业以及会计进行有效监督,促使会计从业人员改变自身认识,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水平。最后,政府可以出台相关会计法律,并且在法律中对于会计人员违法操作以及惩处详细解释和说明,使得会计人员对会计法律产生敬畏之心。只有这样三位一体,才可以保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性。
  3.3   会计人员的入职门槛可适度提高
  现阶段,会计人员失德行为屡见不鲜的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会计的入职门槛过低。一些会计人员仅靠初中学历,甚至没有职业资格证书便能够成为单位中的会计人员。而这些会计人员,由于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低下,才造成会计人员失德的现象。所以有关会计人员的就业门槛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关方面的规定来提高会计人员的就业门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可以通过提高入职门槛的形式完成,这样可以将那些不满足会计职业道德的人拒之门外。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取消高中生以及一些非专业学生的参加考试资格,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行业的规范性及专业性。
  4      结    语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步入新常态,会计工作也需要满足现阶段经济社会的需求。会计作为一项基础的经济管理工作,为确实保障国民经济中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求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各项会计制度被落实到位,保障国民经济的安全和健康。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汉洲.我国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改进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8(15):65.
  [2]郭兆颖.齐天华.“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探索,2017(5):65-67.
  [3]赵玉宝.澳大利亚会计职业化的启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4):113-117.
  [4]王明丽.会计人员会计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7(10):36-38.
  [5]洪沛宁.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16(6):107-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78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