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业链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创新合作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促进京津冀产业创新合作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京津冀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随着京津冀产业的快速发展,创新合作中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京津冀产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能够促进京津冀资源和要素的进一步整合,促使产业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因此本文针对京津冀产业合作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协同创新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产业链;京津冀产业;创新合作
  引言
  促进京津冀产业的协同发展,是一种跨地区、跨组织的活动形式,涉及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多个层次的有机整体。与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冀产业融合发展在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很严重的资源分配不合理、整合效率低以及成果转化低等问题。所以在京津冀地区,要想真正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就必须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形成良好的产业布局,促使京津冀三地的共同发展,而且还能够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带动北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京津冀产业合作的特点
  (一)优劣势并存
  京津冀产业创新合作发展过程中,其主要优势有较强的产业间互补性和关联性,而且比较优势非常突出,在一定程度内的产业阶梯差距能够促进跨区域的要素流动,但如果差距过大,也会加大流动过程中的阻力。在具体创新合作过程中,产业链合作也存在问题,如区域内的整体协调意识欠佳、单方面疏解转移多于协同发展等。2014—2018年,北京市累计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 360家,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7.6%降至14.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3.4%降至10.8%。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整体搬迁或者将生产制造环节转移至津冀地区,仅2016—2017年北京对津冀的投资认缴出资额就超过4 300亿元。其中,京津冀共建园区积极进行产业对接,以承接产业疏解转移为主,部分企业“研发在京、生产在外”,但更多的是物理空间的分离。因此,现阶段进行京津冀产业的融合发展,其协作层次比较浅,特别是在河北能够获得的附加值较少,参与积极性不大。
  (二)整合空间大
  京津冀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产业定位相似性高,在整个产业链的构建以及运作过程中都有一定的不足,产业链整合空间极大。以北京和雄安为例,两地产业发展重点方向重合,雄安新区提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产业,与北京高精尖产业一致。因此,协同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环节不明确是产业链整合需要破解的关键问题。而不同产业的产业链条具有不同的属性,所以也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到可行性的解决措施。
  二、京津冀产业合作探究
  (一)旅游业合作
  京津冀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备很多的自然景观和特点鲜明的人文景观。现如今在京津冀旅游产业合作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合作之后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和讨论,针对旅游产业合作以后的机制以及产业链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整合,所有的研究基本以叙述为主,没有实际的理论经验作为论证依据。从目前的产业链结构来看,旅游产业在合作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上游产品的质量,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创造出品牌效应。京津冀区的60多家旅行社共同发起的“京津冀旅游合作推广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中游的渠道商在对接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选择正规的代理商,保证产业链能够有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下游消费和服务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主要是针对合作类型进行丰富,三个地区都要打破以往的局限性,创造出更加优质的旅游资源,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进一步升级。
  (二)金融保险业合作
  京津冀地区进行金融行业的合作,主要是以银行为主,现如今已经形成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共存的形式,三个地区保险行业也已经形成了股份制、国有、专保中介合作分工的结构。但是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金融行业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主要表现为没有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融资机制也不够完善,合作的基础非常薄弱,缺乏有效的市场要素作为可靠支撑。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要求具备比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而三个地区整体的从业人员差距很大,导致在融合过程中,人员和调用方面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现如今打破京津冀三地金融行业合作的难题是相关人员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三)钢铁产业合作
  钢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内部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关联度比较高,所以京津冀地区要想实现钢铁产业的合作,就必须充分发挥河北境内大型钢铁企业的优势,积极整合产业链,在产业链的上游实现运输行业、能源行業、采矿行业的共享和合作,在中下游环节实现汽车制造、房地产等行业以生态环保为基础的合作关系,建立高效的生态产业链。钢铁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也应对产业链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升级,促进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杠杆作用,建立新型的金融服务平台,从而研发出更加先进的技术产品,促进该区域内节能示范工程的建设。
  三、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协调机制
  第一,在国际层面上,对国际型产业创新合作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首先,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京津冀地区的国际合作,主要是为产业融合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服务;其次,与国际科技组织进行密切的联系,建立完善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和制度;再次,还要建立非政府的合作组织,在京津冀产业融合过程中发挥有效的协调作用;最后,积极开发与国际科技合作组织的新型合作模式。第二,在国家层面,需要充分调动企业、政府等有关部门的积极性。要将协同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做好总体布局,建立京津冀地区与国家相关部门在产业合作中的联系,进行有效的沟通,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不断推进。
  (二)建立创新生态系统的协调整合机制
  在京津冀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创新主体的自我协调机制,强化各个协同主体之间的协调力度,通过建立完善的产业协同发展协调网络,针对协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保证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平衡。此外,还要建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知识共享平台,确保能够尽快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信息整合、结构整合以及功能整合等。
  (三)优化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的环境
  京津冀地区进行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尽快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法律环境,还要积极完善各个地区的监管机制,建立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真正实现各区域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此外,还要建立京津冀地区的政府协同和统筹规划制度,明确各个地区的定位,在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凝聚各种资源要素,以创新合作为原则,真正实现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高效配置和自由流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根本上以科技创新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创新的未来发展。
  四、结语
  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过程中,需要站在更加广阔的角度,建立更加长远的发展机制和发展方案,将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建设成示范区,在区内以产业创新合作为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功能,实现区域之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以互动共赢为原则,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子彪,李少帅.产业链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创新合作发展[J].技术经济,2017,36(10).
  [2]张楠.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产业转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7.
  [3]原慧华.京津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D].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6.
  [4]屠凤娜.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J].城市,2016(3).
  基金项目:本项目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外交流合作处《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链构建和布局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2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