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更好的运用“比较优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基本理念和思路在管理工作中同样得到了很多应用。资产管理作为一项具体的管理工作,在具体实践中也直接或间接的采用了比较优势理论。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论述,探析如何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更好的运用比较优势理论,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产;管理;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经济学重要的基本原理之一,最早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中提出,其含义是说:在一个社会里,每个个体如果把有限的资源只用来生产对他们来说机会成本比较低的那些产品,然后跟别人进行交换,这样这个社会产品的总价值就能达到最大,而且每一个个体的境遇都能得到改善,而不论他们的绝对生产力是高还是低。虽然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经济学理论,但在管理学中同样得到了广泛运用,比如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田忌赛马”,通过对各种不同等级的马出场顺序进行重新安排,以相对优势获得比赛胜利,包括我们在管理工作中经常说到的“扬长避短”“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等等,都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具体应用。资产管理作为一项具体的管理工作,在日常的实践工作中同样适用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怎样才能更好的将比较优势理论运用到资产管理工作中,有效提升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点考虑。
  一、发挥“比较优势”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管理目标
  资产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管理工作,主要的管理内容可以分为新增配置、占有使用、日常维护和处置报废四个环节,但这些环节在不同的单位涉及的具体管理内容不尽相同,需要实现的管理目标也都各有区别。比如说,在资产的新增配置环节,通过直接购买投入使用和采取单位内部调剂新增资产这两种不同的方式,虽然都强调新增配置资产的合理性,但前者在管理的侧重点方面,可能更加注重性价比,以最少的经济代价换取最适用的资产,而后者则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单位内部存量资产的统筹安排以及部门间相互关系的沟通协调;在占有使用环节,自用建筑物和对外出租建筑物产生经济效益的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自用建筑物通常以其本身的使用价值保障单位办公、生产的活动,而对外租赁建筑物主要是通过让渡占有使用权获取经济回报,这两种不同的资产在采取的管理方式上就应当有所区别;在日常维护环节,常年满负荷运转资产和季节性使用资产由于使用频率的差异,其维护保养的措施需要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分别制定;在处置报废环节,普通资产处置报废通常情况下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实现可回收价值的最大化,但如果是处置报废有毒有害的资产,那么除了需要考虑可收回价值最大化外这个因素外,还需要重点关注该资产涉及到的后续环保问题处理,甚至还有可能面临法律纠纷解决。通过以上简单列举的集中情形来看,不同的资产管理目标决定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方法,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就是决定了不同的资产管理“比较优势”需求。因此,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首先需要结合本单位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产管理工作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分解,实际上也就是对资产管理各环节的不同管理需求进行特定化和具体化,从而明确资产管理工作想要实现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我们需要的具有“比较优势”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团队,真正发挥出“比较优势”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二、运用“比较优势”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
  “比较优势”,顾名思义是一种有比较的,具有相对性的优势,那么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确定某项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或者某个管理团队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就必不可少需要进行对比和评价。因此,要想充分运用好“比较优势”,必须要緊密结合资产管理工作的需求目标制定一整套完备管用的评价体系,并且这个评价体系还不单单只是传统意义上运用于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体系。对于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阶段。首先,当存在多种资产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团队可供选择时,应当以预期的管理目标为基础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以便对各种候选方案进行单独或综合评价,从而选择确定最具有“比较优势”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团队,这一阶段的评价指标的设置基础,通常主要来源于既有经验数据,以及对于未来管理工作的预期;在做出最具“比较优势”的方案选择后,还应该结合后续的资产管理工作情况反馈,设定阶段性评价指标,目的就是要对现行采用的资产管理方案是否仍然具有“比较优势”进行不断评价,当评价结果认为“比较优势”已经不存在,那么就需要进行改进和修正,比如某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最初选择时是很先进的,相比其他系统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能在某个时点出现了更先进、更具“比较优势”的新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更新;最后,就是在管理的资产达到使用寿命或者提前淘汰报废时,还应该要针对这一工作环节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这一阶段的评价指标除了通常的绩效指标外,还应当包括对该项资产在整个管理工作从始至终运用“比较优势”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进行这样的综合评价,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下一循环的类似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总的来说,构建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对于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比较优势”起到了预先审核、事中管控和事后反馈的综合效果,可以有效降低资产管理的机会成本。
  三、形成“比较优势”需要注重提升管理团队能力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建设以及资本投资环境总体趋好,各单位各企业为提升市场竞争力争取市场份额,在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生产、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很多世界领先的专利技术,制造出一大批技术性能先进,甚至独一无二的装备、设备以及基础设施,比如华为公司在5G领域取得的很多专利技术,和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就属于站在世界前沿的,再比如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FAST射电望远镜,虽然以往也有类似的大型射电望远镜,但FAST的探测能力和建设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类似于这样的无形资产或者固定资产在我国各单位各企业还有很多,但也正是因为这类资产因其处于前沿开创阶段,其管理工作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可能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也就意味着这类资产的管理工作没有现成的具备“比较优势”的管理团队可以直接使用。是不是在这种情况下比较优势理论就不适用了呢?其实不然,目前资产管理工作中很多现有的“比较优势”都不是先天存在的,正如人的某种特长本领,资产管理领域的大多数“比较优势”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特长,是可以通过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历练总结逐步培养建立起来的。因此,在一些原本不存在“比较优势”的资产管理领域,特别是管理那些我们领先或者独创的资产,可以充分利用掌握第一手研发制造技术等有利条件,当然这也是一种不同形式的“比较优势”,在资产的实际管理使用过程中不断磨合探索,不断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逐步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打造掌握客观规律、满足工作需要的顶尖级资产管理核心团队,从零开始构建起属于我们自己的“比较优势”。同样,在一些原本我们处于劣势的资产管理领域,更是要注重加强核心管理团队的能力素质培养,在充分吸收借鉴他人的“比较优势”基础上,通过结合具体工作一点一滴不断积累改进,最终有可能在某个节点实现弯道超车,化“比较劣势”为“比较优势”,从而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以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更加规范、高效、有序的资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David Richardo.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M].Dover Publication,2004:165-168.
  [2]李松森,孙哲,孙晓峰.国有资产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8):274-276.
  [3]薛兆丰.薛兆丰经济学讲义[M].中信出版集团,2018 (7):305-308.
  [4]刘玉平.国有资产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202-206.
  [5]黄瑞新,王树义.公共经济理论[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 (7):87-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3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