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浙江水利部门形象的重要性和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部门形象作为一种能力资源,对水利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水利部门形象现状分析
  1.公众认知度不高。水利工程项目多在乡镇及以下,水利工作领域绝大部分在基层。在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城市更多占有资源的情况下,虽城市居民享有高标准的城市防洪工程、清洁水库水源的供水,但水利工作不被城市关注。浙江城市化率已达63%,很多城市老百姓不知道水利是干什么的。
  2.应对现代媒体互动不多。当前全国大多数水利部门没有设立官方微博,没有形象发言人,没有定期新闻发布会,工作方式还仅仅习惯于会议、发文等。杭州市实施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城市格局之后,钱塘江管理问题经常被公众、媒体关注。如堤防高度影响周边住宅景观、潮水卷人事件、海塘成为行车道等,每年有二三十件。但一直以来,水利部门主动“发声”少。碰到潮水卷人事件,记者往往从海事部门、水上派出所等了解潮位情况,水利部门所做的大量防潮安全工作,媒体较少报道。
  3.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少。水利部门长期受专业技术部门、涉农部门的影响,与发改委、财政等部门联合发文较多,主要在于项目安排、资金分配等业务。与乡镇衔接,与党务、监察、编委办等部门联系不多,较少出台联合性文件。面临社会管理的趋势,不知道借力打力,习惯于在“狭隘”的圈子范围内工作,政策措施落实未能形成合力。
  4.面对公众质疑较为被动。当前,水利问题可以概括为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特别水生态、水环境近年来经常成为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水利部门面对威胁生存健康的河道脏乱差的质疑,有时反而担忧社会公众将矛盾直指自己,有意无意回避媒体,面对环境志愿者的揭丑行为,未能直接声援。
  二、水利部门形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1.水利部门职能定位决定水利工作重点。当前中国的水问题已十分突出。突发水污染和水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对生存环境深切忧虑,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关注前所未有。水利部门要主动呼应社会公众的水利需求,对水利工作的职责定位要有新认识、新明确、新展示。不能局限于传统水利(虽然水利是传统产业),不能局限于人对水的治理和管理,要将“水利事业”成为“利水事业”,突出人与水的和谐相处。
  2.媒体网络舆论传播展示水利外在形象。英国著名公共关系学家弗兰克·杰夫金斯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为了树立形象。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应用从企业界向政府部门渗透。现代社会,政府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在公众中努力塑造良好的形象,获取公众的参与和支持,成为现代高效透明政府施政的重要方式。水利部门要主动与媒体、网络打交道,借助其传播力、引导力,促进社会公众关注水利、参与水利、支持水利。
  3.应对突发水利公共事件考验水利部门综合能力。如今,政府部门已置身一个全新的时代场景。一方面,信息化让有关问题暴露后传播越来越快,留给政府部门解决问题的“窗口时间”越来越短;另一方面,公众“环境风险感受”日趋敏感,水环境等问题正遭遇信息时代和权利觉醒的双重考验。公众选择了一种倒逼政府、让官员难堪的方式要求重视水污染,悬赏背后是公众的环境关切。水利形象要与社会公众改变部分地区存在的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现状,特别是水环境脏、乱、差的突出矛盾相呼应。
  4.水利形象标识提高全行业辨識度和认同感。行业形象标识的推广与应用,对增强行业凝聚力、提升部门整体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不论是行业标识还是城市形象标识,都是宣传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传播精神的一个有效方式。水利部在上世纪90年代时,设计全国统一水利标志,但从设计水平,宣传持续度,特别是传播领域、应用广泛性等,都存在明显差距。公众对水利部门印象不深,部门形象难以深入人心。
  三、提升水利部门形象的对策措施
  1.职能定位呼应公众需要。①加快职能转变。回应社会公众的水利需求,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要探索和实践水利部门职能的“三个转变”。一是从建设为主到建管并重,并逐步向管理为主转变。工程建设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水利的重要任务,但水利管理任务越来越重,建是基础,管是关键,要积极思考水利改革发展等顶层设计,实现水利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二是从微观建设和管理职能逐步向完善水法规、严格执法监督、重视规划等综合职责转变。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和作用,协调各类关系。加强水政执法体系建设,全面建立水政巡查制度,加强水域保护和管理,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管理。三是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改变依靠行政审批、资金项目安排为主要内容的水利管理方式,水利形象要与中央关于全社会重视水利工作,花大力气解决水利薄弱环节问题,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相统一。②强化职责落实。水资源节约保护将成为水利部门举足轻重的重要职责。这一职责是水利部门新“三定”的重要内容,必须得到严格落实。要加强水域保护,像保护土地资源一样,保护好水资源。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划清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使“红线”成为一堵难以随意穿越的“墙”,提高国家政策的严肃性、执行力。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引导全社会增强水资源管理法制意识、保护意识和节约意识,推进这项制度得到全面落实。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保护工程,组织开展江河湖泊修复、近海海域滩涂修复等工程。③积极参与政府集中行动。水利形象要与整个社会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相同步。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作出“环境保护811行动计划”,“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双清”等重大部署,杭州市提出“三江两岸”环境整治工程。水是人居环境重要元素。水生态环境改善是环境建设、生态建设的重头戏,也是其中的亮点。政府集中行动有自上而下、整体推进、见效迅速的特点,要积极参与,借力打力,在落实成效中展示水利作用。要借助统一部署,解决水利棘手问题。建立水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发挥市场作用,强化激励约束,完善信息公开、信访投诉、环评公示、公益诉讼、环保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促进全体公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   2.有所作为体现水利地位。①展示水利有所作用。要定期开展有关水利的社会舆情分析,改变依赖“公众反映—舆论扩散—部门回应”的被动状况,跳出简单的事后回应思维。每年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有关水利问题,体现公众对水利的关注焦点,促进部门协作。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必须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统筹推进。水利与其他省级有关部委办、厅局的工作合作,实际反映水利工作的影响力、执行力。水利部门要在制定政策、推进实施、监督落实等方面,与省级有关部门进行有效衔接,解决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难题,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投资体制、价格体制、水利補偿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进行突破。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将政府部门摆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从传播学角度,经过媒体深度分析、连续报道,不断跟踪事件过程,将极大影响公众对政府部门的印象。任何公众事件都将推进历史进步。当前,水利防灾减灾能力薄弱,水域水环境污染严重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在水利公共事件中,社会舆论、民间公众组织、公众人物不断发声,形成各种舆论焦点。
  3.加强宣传展示水利形象。①建立统一的对外发布平台。建立水利部门官方微博等互动机制,设立水利厅发言人制度,向媒体和公民及时提供信息,发布权威言论,引导社会公众正确判断,密切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同时,对水利新媒体从业者,强化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媒体应对能力。②整体规划世界水日宣传活动,拓展宣传领域。目前,每年的3.22世界水日主要宣传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对增强人们的水忧患意识、传播人水和谐理念,起到积极作用。但很少涉及水利部门工作业绩,公众评价、媒体互动也比较少。水利涉及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公共环境等领域,要珍惜这个平台,借势宣传自己的作为。去年正面登陆浙江的“海葵”台风为2012年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但伤亡人员降到最低。要积极宣传基层防汛服务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③形象标识的设计和宣传。要积极使用已组织评选确定的浙江省农田水利的行业标识。当前,整个社会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工作责任更加明晰。综合考虑,水利形象标识的设计和宣传,更多地在于服务亮牌、承诺亮牌。水利建筑安全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要以责任人的形式直接在工程显要位置留名刻牌。水利工程涉及防汛防洪安全,目前小微型水利工程管理责任不明的状况普遍存在,要在工程挂牌,标明巡查责任人、技术管理人、岗位职责、监督电话等,落实责任制。④形成水利部门宣传合力。一是制订年度宣传计划和阶段性的策划实施方案。加强重大事件、先进人物、重大工程的宣传,每年评选十大水利实事、十大水利人物、十大水利工程。结合水利中心工作,大力宣传水利改革发展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宣传技术能手、行业人才、英模人物,宣传影响大、社会效益显著的水利工程的成效。二是邀请新闻媒体、公共传播服务机构参加水利公共形象研讨,提出咨询意见建议。三是水利部门办公室宣传、机关党建及业务处室等,都要认识加强水利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宣传水利亮点,显示发展活力。当前,水利服务海洋经济发展、拓展发展空间作用明显,也应加强报道。
  (作者单位: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206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