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兴盛,各地酒店企业数量日益增加,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为了更好的向酒店输送专业人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强加校企合作,践行校企融合。教学改革往往会参照酒店行业职业岗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并融合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或规范实施校内课堂教学;同时结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分期分批次的将学生送到酒店开展企业课程的实践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穿插教学,校企共同培养,最终实现为酒店企业输送“到岗即能上岗”的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然而在企业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之间往往会因为企业制度、学校教学规范要求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原因给企业实践课程的实施带来一些困难。本文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企业课程实施的具体案例为依托,尝试找到解决企业课程实施难的应对之策。
  一、企业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各家酒店在企业课程技能训练安排不统一。由于不同的酒店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每家酒店又都有各自较为独立成熟的技能训练形式,因此每家酒店在开展同一门企业课程时也会有很多不同的教学安排。虽然按照酒店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更加“因地制宜”,但是实践发现在后期教学评价时学生就因此而提出过异议,例如在餐饮实训企业课程中,曾有过某家酒店开展中餐接待和西餐接待技能训练,另一家酒店由于宴会业务较成熟就开展了中餐接待和宴会服务技能训练,学生在最后的教学评价环节就因此而降低了对后者的评分,并且提出不同酒店安排的教学内容不能有差别的要求。
  2.学生对企业课程期望不一致。酒店规模不同,在开展企业课程时能接纳的学生数量上也各不相同,以一个四十人的班级为例,这些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至少会分散到三到四家酒店。学生对酒店和对企业课程的期待也会有各自先入为主的想法,因此在实际上课时就会产生落差从而影响对企业课程的完成效果。例如同样的星级酒店,A酒店因为地处繁华地段而受到较多学生青睐,而B酒店因位于郊区备受冷落,但是A酒店的学生接纳能力数量有限,从而部分学生就会带着失落情绪选择了B酒店,在后期的企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3.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比例的不协调。每家酒店在实施企业课程的时候都会安排至少一名企业师傅担任教学工作,但是学校却无法做到每家酒店配备一名专任教师去跟岗,因此会产生一名专任教师负责沟通多位企业师傅的现象,这时企业课程的实施效果就更多的依赖于企业本身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和企业师傅自身的教学水平。
  4.专业课程和企业课程区分的不明显。学校在展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在设置企业课程的同时也会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当中加入了与企业课程相关的知识体系,以确保学生专业知识的完整性。但是这样操作的后果就是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和企业课程内容重复,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5.学生素质和员工素质的差距。在酒店开展企业课程的时候,企业师傅是将学生当做员工或者是实习生来对待的,因为学生要面对的都是真实的工作场景,那么势必会从企业用人的角度去训练和培养学生。但是学生刚刚进入酒店一时还不能转换身份,本身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也离实习生或员工标准差距较大,此时就容易出现学生不适应企业课程,或者对企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接受困难,或认为企业把他们当成免费的劳动力在使用,影响学习心态甚至抗拒企业课程,不好好配合企业师傅。这样就容易对酒店的日常经验管理带来困难,久而久之酒店对企业课程的接纳热情也会因此降低。
  二、解决企业课程实施问题的对策建议
  1.要借助国家政策完善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教育部近几年发布了一系列有利于保障校企合作的文件,如《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都指明了各高职院校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专业、课程、教材改革,提升实习实训水平,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在这样的宏观支持下各校在不断推进“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的同时,应与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代表共同研讨,出台校企权责义务等相关政策,形成长效考核机制,保障校企合作的稳步推行。另外学院在工作统筹和具体管理时亦可考虑将“双师培养”和校企合作企业课程并轨进行,即专任教师在参与企业课程实施的过程时也能完全进入企业进行双师素质的提升。这样也能带动专业教师投身到企业课程的积极性。
  2.要协同企业师傅完成企业课程教学设计的变革。企业课程的设定与实施需要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的共同参与,将行业规范、行业标准融入企业课程标准里,将酒店岗位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融入教学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里,将企业考核标准和考核模式融入企业课程考核标准里。这些融入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互相融合,既要符合学校教学实施规范和学情特点,又能适应企业具体操作和实施条件。另外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往往存在学历高、技能低的问题,而企业师傅又有技能高但是教学能力弱的问题,若落实企业课程带动专任教师进入企业完成双师素质提升的策略,则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就能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企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还能帮助专业教师实现教学相长完成教学改革的目标。在完成企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后,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可进一步研讨校内专业课程的设计内容,令校内专业课程和企业课程在知识体系上互相衔接,在技能体系上逐步递进。例如企业课程从第二学期到第五学期期间分次进行,则第一学期校内专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为第二学期的企业课程打基础,而第三学期的专业课程又能在第二学期的企业课程的学习内容上做出综合和提升。
  3.创新企业课程的评价模式。在具体考核评价时,以企业人事部门、企业师傅、学校驻酒店专业教师三方组成评价团队,从岗位技能、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学习过程四方面进行评价。企业课程应是系列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的时候应考虑酒店的功能结构特点设置课程序列,逐步构建完整的酒店技能体系和知识体系。由于企业课程的实施环境完全从校园移到了酒店,企业课程的开展不能影响到酒店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要让学生群体尽快适应企业课程的第一要素就是改变学生对“上课”的态度。可采取在实习APP进行“上下课打卡”,完成“每日学习内容记录”,撰写“课程总结报告”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完成质量亦计入课程成绩。这样的改变学生对待课程的认识,学生通过学习内容记录和报告撰写也能加深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4.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企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同酒店由于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不同,对待学生的课堂管理也会不同。有的企业倡导人性化管理,对学生照顾的较为周到,课堂氛围就相对宽松;有的酒店重视质量管理,对学生课堂要求相对严格规范。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开展企业课程之前可引入酒店宣讲模式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的酒店企业文化,之后再由学生自主选择企业课程的实施酒店从而引导学生信守契约精神。在企业课程实施过程中,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训练。目前大部分高职学生都是零零后,以独生子女居多,较普遍的特点是性格特征强,认知較为广泛,家中较为娇养。而酒店工作相对繁琐,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时间变动大,服务质量要求高,从而对员工的服务意识、团队协作意识、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等的要求也较高。企业课程把学生带到酒店,能够正视这些工作特点,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酒店企业文化和工作发展前景,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重视对这些职业素养的追求和自我完善。
  总之,企业课程的设置有利于推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的长效发展,未来随着酒店管理专业企业课程的不断完善,必将切实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为酒店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20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