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红萍

  [摘    要] 文章从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其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联,并分析了当前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有助于高新技术企业强化内部控制,进而优化财务风险管理,规避财务风险。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1      前    言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市场变化难以预测,行业中的主体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的竞争和更多的风险。因此,当前企业不仅需要重视研发创新和技术改进,提升核心竞争力,还要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优化自身管理模式,规避内外部风险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缺乏对资质申请及复审的控制与支撑等,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产生不利影响。而财务风险管理是高新企业风险管控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企业后续的经营与发展。因此,现阶段基于财务风险管理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2.1   缺乏对资质申请及复审的控制与支撑,不利于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不仅仅是一项荣誉,更可以为企业带来切切实实的经济利益,比如税收优惠和其他补贴、扶持等。因此,有些科技型企业在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复审时,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单位的相关指标包括财务资料进行把关,对企业的相关条件进行完善或调整,以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要求,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虽然企业通过努力完成了相关认定或复审,但是由于实际的管理和日常的财务处理并未跟上资质认定的相关要求,没有实现优化和突破,而且通过外部机构来辅助企业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条件也只是权宜之计。就企业而言,不能认为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就可以高枕无忧,如何从根本上使相关指标满足高新技术评审的条件、如何面对相关部门的复审,三年后的重新申请能否顺利通过,以及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造精神与品牌形象等也要进行通盘考虑。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其内部控制没有围绕资质申请及复审进行优化,缺乏对相关工作的控制与支撑。如果企业没有通过相关部门的复审,或者三年后没有重新获得称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下游顾客以及社会公众对其的信任,进而引发信用风险。
  2.2   内部信息的披露和沟通有待完善,不利于规范的财务风险管理
  当前的市场对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很高,为了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不得不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创新中,而用于内部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相对有限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内部信息披露与沟通平台的建设不是很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与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需求相矛盾。首先,就财务风险管理而言,内部信息的披露和沟通缺乏时效性会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而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预算、成本和资金是引发财务风险的三大关键因素,是财务风险管理参考的重要指标。财务信息的沟通与披露关系着财务信息的质量,而财务信息的质量与财务风险的发生息息相关。其次,就内部控制而言,信息的披露与沟通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可以在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外部之间建设互通的桥梁,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实时动态的管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
  2.3   資金配置侧重内部管理,对外部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隐患缺乏预案
  从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性分析,从项目研发到投产并收回现金流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而研发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没有现金收回的特殊工作。自有资金是否充裕与融资渠道是否通畅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也形成了严峻挑战。一是研发工作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融资难度相对较大,因而在资金配置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现有产品与研发项目的资金安排。企业对内部的监管是相对可控的,企业对外部因素影响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手段。二是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没有认识到行业市场和宏观环境的变化会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例如光伏行业的“冷热”变化,直接决定金融机构对该产业投资的态度。这充分说明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的方向极大地制约着高新技术行业的融资能力。而部分高新技术对此尚未未雨绸缪。基于上述原因,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外部因素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通过内部管理控制财务风险是远远不够的。外部因素引发的财务风险很多时候比内部因素引发的财务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更大。
  2.4   内部控制建设中缺乏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财务风险管理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风险发生的概率较高,而内部控制的实质就是风险防范。有些企业仅将内部控制视为对内部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缺乏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一方面,有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内部控制没有为内部审计提供良好的基础,致使内部审计无法及时发现企业在研发、经营、销售等环节存在的人为舞弊,预算和成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埋下财务风险的隐患;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没有结合财务风险管理的需求严格预算审批制度,项目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研发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研发费用要用之有度,需要设置限额与投放节点并严格执行。
  3      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3.1   加强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申请及复审的支撑
  企业自身要通过优化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加强对资质认定申请及复审的支撑,强化内功,切实按相关要求完善从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基础建设。就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而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理解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的相关文件,如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195号)等,并围绕相关文件因地制宜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内部控制工作;第二,结合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积极规范核算等基础财务工作。同时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将相关的高新技术条件落到实处,及时通过财务分析等专项工作进行比对,及时消除与相关条件的指标差异。充分把握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监督要素的相关要求,通过内部审计手段促进企业符合评审的相关条件从而保证财务工作可以为资质认定申请和复审提供真实、准确的账表;第三,定期在企业内部开展对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使全员都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提高内控制度在防范财务风险、符合评审条件的关键性作用。   3.2   强化信息传递与沟通渠道建设,增强风险管控的主动性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内部控制建设,使高新技术企业的信息运行与交流平台发挥其效率,并切实达到促进管控的效果。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结合这方面的内容完善信息的披露与沟通,优化内部控制工作,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具体地,一是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控制环境,让员工认识到信息的披露与沟通质量与时效对内部控制以及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乃至对企业后期发展的影响,对自身切身利益的影响;二是要建立广泛的信息披露与沟通,不仅仅要在企业内部搭建沟通的桥梁,还要架起与企业外部沟通的桥梁,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国家财政税务部门发布的文件等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信息;三是充分发挥全员参与的作用,切实有效的全员参与能够提升企业的各个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配合度,有利于信息的沟通,缩短沟通时效。
  3.3   转变观念将内部控制的管控范围拓展到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
  首先,高新技术企业要转变观念将内部控制的管控范围拓展到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关注市场的变化,包括上游供应商的市场、下游顾客的市场、竞争对手的情况等。收集多方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为防范外部因素引发的财务风险的做好事前准备,也有利于内部控制实现价值增值;其次,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监管不是随意的,要因地制宜地展开。这对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有相当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各种类型财务风险的特征,还要对风险有一定的敏感度。企业盲目地搜集外部信息只会增加相关的成本。就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企业的管理者应将对政策的收集与分析、行业的发展与研判切实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加以规范,形成制度化的研讨与交流,将企业的发展与资金安排相结合,合理安排资金储备,拓展企业融资来源,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4   結合财务风险管理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是内部控制执行的基础,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后盾。为了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结合不同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健康发展中的关键所在。除了一些大型的高新技术企业会有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一般情况下内部控制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这就要求财务部门要对财务风险有一定的敏感度,按照内部控制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基本体系框架,基于相关的财务风险补充相应的控制管理措施。尽量在事前收集好内外部信息做好防范工作,在事中做好动态的预警和实施的监测,在事后做好动态的监督以及相关的总结工作,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规避财务风险。对于确实不可规避的问题,可以制订风险应急处理预案及时干预,减少企业的损失。
  4      结    语
  综上所述,从财务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高新技术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相关的措施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型,以及不同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综合优化内部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1]邵珍花.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2019(12):32-33.
  [2]李亮军.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与风险防范[J].时代经贸,2019(4):50-51.
  [3]李莎.高新技术企业内控机制的建设与风险防范[J].管理观察,2018(15):38-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72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