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新常态下社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钱坤

  社区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推进社区教育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的教育文件中明确了社区教育的组织发展方式。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融入社区,创业人群、城镇新生劳动力、下岗再就业等社区人群职业技能提升的需求日益显著。新常态下,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大力开展社区职业教育,研究社区职业教育组织管理机制,构建社会化终身职业教育服务机制,探索社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对于提升我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高全社会劳动力职业素质,推进地方职业教育发展,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社区职业教育实践探索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系统的实践与研究,我国社区职业教育始终处于一种探索、实践的状态。目前我国社区职业教育通常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职业教育组织模式。政府作为主导,协调各界参与社区职业教育,社区居委会作为最基层管理组織,负责调查了解社区居民职业教育需求,承担社区职业教育主要功能。社区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较多采用 “1+n+1”的管理机制,即以县(市、区)、街道办事处等各级地方政府为主导,教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由居民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的管理模式。近年来,江苏、上海、浙江、湖北、山东等地积极探索与实践以社区学院为主要载体的社区职业教育模式。部分职业院校通过社区学院的形式参与社区职业教育。2010年教育部印发了《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是社区教育评估的第一个全国性标准。评估标准中三级指标标准,对社区教育领导与管理、居民受教育覆盖面、资金配备、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量化的评价指标。
  二、社区职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我国社区职业教育是伴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而发展的。长期以来,我国社区教育以居民素质教育、知识补充教育、德育教育为中心,忽视职业教育。地方职业教育,主要由中、高等职业院校承担。职业院校目前主要通过与政府、行业、企业对接,履行服务社会职能。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还处于不断地实践探索中,仍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1.社区职业教育组织管理机制尚待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职业教育组织模式虽然缓解了社区职业教育的资金、政策支持等问题,然而在该模式下地方职业院校缺位社区职业教育,即使有少部分职业院校参与也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开展的社区职业教育往往体现的是政府需求,管理过程行政化大于专业化,居民参与积极性往往不高。在这种组织模式下社区居委会能否履行好社区服务的重任,职业院校如何发挥专业、师资优势,更高地参与到社会职业教育中去,是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而以高职院校为主导的社区学院的社区职业教育组织模式,职业院校在社区设立社区大学,通过社区化办学的形式开展社区职业教育。这种模式下职业院校成为办学的主体,院校能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履行社会服务功能,实现社区职业教育专业化,但同时也面临着对接居民实际需求错位,实施社区职业教育过程中政策、各类资源支持不足等问题。
  2.社区职业教育资源尚待整合。社区职业教育在我国属于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相对于普通教育,各地政府对于社区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对于社区职业教育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不足,社区职业教育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目前社区职业教育的资源基本都来自社区,既缺少专业的职业教育师资,又缺乏必要的实训、实践等基础设施。职业院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参与社区职业教育,校内各类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多采用外聘退休教师、志愿者教师等非专业人员开展社区职业教育,培训教育多以讲座、报告的形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社区职业教育缺乏必要的基本资源,更谈不上科学发展。地方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发展所需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任务,社区职业教育应作为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然而目前大多职业院校服务社区职业教育主动性不强,产教融合仅局限于校企合作,与社区开展合作积极性不高,实质性合作较少。导致这种情况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形成对社区职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宏观层面缺乏政策指导;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职业院校开展社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资金、资源、政策的支撑,制约了职业院校更好地开展社区职业教育。
  3.社区职业教育尚未建立有效的效果评价机制。《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尽管对社区教育领导与管理、居民受教育覆盖面、资金配备、队伍建设等提出了量化的指标。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社区职业教育仍存在经费不足、资源短缺、基础设施落后、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社区居民参加社区职业培训,迫切需要提高的是职业技能,目标是岗位就业、个人创业,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很强,有较强的成人学习特征。而当前不少地区开设的社区职业教育课程没能结合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在组织社区职业教育过程中往往走两个极端,一种极端是课程设计校园化、学历化,照搬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理论性过强,与居民的实际需求错位;另一种极端是课程设计过度碎片化,讲座化教学,知识系统性不强,给居民充的是“虚充电压”,不利于居民职业技能的提高。当前社区职业教育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尚未建立有效的效果评价机制,与传统职业教育结合仅仅只是内容上的结合,缺乏内涵上的转变,尤其是社区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课程体系尚未有效建立。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制订下发了《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评审指标及内涵》,鼓励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申报,作为社会团体,中国成教协会引导社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目前看来成效并不显著。社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亟待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政策进行引导。缺乏全局层面评价政策与评价指标,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在社区职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尚待理清。教育主管部门尚未把地方职业院校在社区职业教育中如何发挥功能纳入对院校办学的评判与评价。   三、社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1.形成社区职业教育长效组织管理机制。主管部门需从宏观政策层面进一步明确社区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制定社区职业教育纲领性指导政策。地方政府需将社区职业教育纳入地方教育发展整体规划,调查社会发展对各类职业人才的需求,完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地方职业院校作为服务主体,凭借专业、资源优势在社区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多功能,鼓励社会团体、行业、企业、个人参与社区职业教育。教育主管部门需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职业院校为社区民众提供教育服务。需要形成“政府主导,社区、职业院校连通,社区学院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一体多元”社区职业教育组织机制。地方政府是社区职业教育的决策者,掌握地方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需求大方向,进行宏观指导,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协调各类可用资源;社区、职业院校作为社区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一头连接社区居民,一头连接职业教育资源;社区学院作为社区职业教育实施的承载主体,实现各类资源有效融合;同时整合社会资源,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共同参与社区职业教育。
  2.提升社区职业教育核心内涵。社区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已成为职教核心的一部分,社区职业教育的设计需要与地方产业结构发展相适应,需不断加强核心内涵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发展相适应,培养地方新兴产业所需人才。社区职业教育是一种社区交互性的职业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居民有别于院校在校学生、企业单位职工等受教群体,学习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差异较大,但学习目标较为明确。根据社区居民这些特征,社区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内涵建设,而课程建设则是内涵建设的核心。社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重视居民需求调研,重视目标导向课程体系建设,既要依托职业院校已有的课程体系,同时又要融合居民就业、创业需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课程设计需更多强调实践活动设计,课程学习的方式需更多采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通过构建新型信息化线上学习平台,线上线下交互学习,满足居民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3.构建社区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突破以往总结、鉴定式的社区职业教育评价机制,构建社区职业教育评价与指标体系,形成量化的评价指标与标准,涵盖对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职业院校的评价与考核。教育主管部门要将职业院校参与社区职业教育情况纳入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与考核。要建立社区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社区职业教育特质以及课程建设流程,课程评价指标需包含教育需求调查、课程师资、课程资源、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课程评价与课程改革等项目。通过社区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加强相关部门对社区职业教育课程的管理,促進社区职业教育各参加方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
  传统的校企、政校合作开展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充分满足当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社区职业教育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常态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人才保障作用。中国特色社区职业教育仍处于不断探索中,探索新常态下社区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最佳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84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