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担保公司是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是担保公司在提供单包服务中,由于市场的不稳定,信息的不对称,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威胁着公司的正常经营。因此,为了减少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保证企业的正常融资,本文就对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建议进行以下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内容;问题;建议
  担保公司在解决我国企业融资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担保公司在开展担保业务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如果缺乏对风险的有效管控,将会造成严重的资金吞噬,对担保公司的经营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担保公司应当正确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结合实际,制定恰当的解决对策。
  一、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内容
  (一)系统性风险
  担保公司的风险主要分成两个类型,分别是系统性風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其实就是内部风险,主要是公司所面对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开展业务中,会存在道德风险,主要受到公司员工的个人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水平所影响。而业务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在签订担保合同后,所出现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高和职业判断失误所造成的。
  (二)非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也就是担保公司所面对的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有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的阶段,资本市场发展时间比较短,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到担保公司的经营业务。政策风险,主要是政府部门所出台的相关政策会对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造成影响。
  二、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风险比较集中
  风险是担保公司在经营中必然存在的,因为担保公司行业的特殊性,风险是无法消除的,要保证公司经营的稳定,加强对风险管理和控制至关重要。担保公司要结合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策略,提高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担保公司都是中小型企业,公司股东以及管理者的专业水平不高,所以容易存在较多的经营问题,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差,从而导致公司业务风险比较集中。比如,担保公司最常见的业务风险,就是被担保公司不能及时足额地还本付息,从而造成担保公司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影响担保公司后续的经营和发展。
  (二)银行合作的条件比较苛刻
  由于担保行业的不稳定性强,所以银行在与其合作中,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所提出的合作条件越来越苛刻,从而导致许多民营担保公司的融资难度越来越大。针对于担保公司,银行要求他们缴纳高额的保证金,并且不断地提高准人条件,比如要求一次性缴纳保证金等。许多银行也逐渐减少和担保公司的合作,甚至中断了一些中长期的合作,直接导致担保公司的业务量大大减少,对其经营造成直接的影响。
  (三)担保债权法律不完善
  担保公司在代偿之后,我国相关的担保债权法律又不够完善,无法保证其债权利益。比如,法院对于担保对象的追还赔偿款的周期比较长,执行过程更是非常复杂,从而影响了担保公司的正常追款。此外,关于对担保对象的追款结果,其执行是非常难落实的,执行效率十分低下,对于一些欠款企业的打击力度不大,从而导致他们出现一些侥幸心理,存在有钱不还或者出现资产转移等现象,直接影响担保公司的合法债权。
  (四)政府政策扶持不够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担保公司的扶持力度不足,特别是相关政策扶持,关于担保公司的许多政策,其门槛都比较高,部门之间的利益划分较难,导致许多政策也无法落实。所以,目前我国对于担保公司经营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比较小,许多民营企业是无法获取到政府的政策扶持,甚至还会受到政策出台的影响,影响业务的开展。此外,我国关于担保公司业务的相关政策,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规范性不强,特别是资源配置上,没有结合市场的原则进行运作。
  (五)信用认证比较困难
  目前我国的信用认证体系正处于发展的阶段,整个信用认证系统还没有完善,所以许多企业以及个人的信用信息都分散地登记在不同的单位部门当中,比如银行、税务部门或者司法部门等,这些部门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性不强,导致许多信用信息都无法采集,从而影响担保公司的资料收集。因为担保公司很难获取担保对象的相关信用信息,征信难度越来越大,从而影响担保业务的开展。
  三、解决担保公司风险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塑造正面的形象
  要解决担保公司存在的风险,担保行业要在社会上塑造良好的正面形象,营造一个良好的行业氛围,做好正向的宣传。针对一些不守法的企业,要提高对其惩戒,提高不守法的违约责任。针对一些信用程度比较高,风险处理能力比较强,经营比较规范的担保公司,要努力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政府也应当给予他们恰当的政策补贴,适当地降低银行的贷款利息,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地促进这些担保公司的发展,从而在整个行业中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引导其他担保公司的正确经营。此外担保行业也应当完善行业的信息,针对于新出台的政策,要及时上传到行业平台中,担保公司之间要加强相互沟通交流,加强信息之间的共享,共同促进各自的经营和发展。
  (二)政府发挥监督协助作用
  政府部门在担保公司风险管理中起着监督和协助的作用,所以提高监督力度十分重要。第一,政府要加强对担保公司的法人整治,加强对公司管理结构的优化整理,从而协助企业提高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加强公司的信誉建设。第二,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和银行的沟通协调,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保证政策落实到实际的银行操作中,促进银行和担保公司之间的合作,从而有效地减少公司的流动性风险。此外,政府部门应当协助担保公司和地方融资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沟通,将担保债权纳入到债权的转让范围当中,为担保公司提供特殊的业务处理通道,切实保证担保公司的债权利益。   (三)加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加强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在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系统应当涵盖公司各个业务中,比如财务系统、风险预警系统、操作系统等,促进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沟通,为公司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信息基础。除了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强对公司员工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的培训也十分重要,员工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责任感,也要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随时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针对于系统所发出的风险预警信号,要及时做好应对对策,及时对信息系统进行更新。
  (四)完善風险控制的过程
  要提高担保公司的风险防控能力,完善风险控制的过程十分关键,公司要将风险管理纳入计划工作当中,针对于每一笔担保业务,都要进行部门之间的交叉审核,从而确保担保审核的严谨性,减少业务风险的发生。在承接担保业务之前,各个部门之间要做好沟通协调,做好担保对象的资料收集,资格审核,特别要严格审核担保对象的贷款资格和申报资格,并且借助信息系统对申报项目进行自动筛选和分配。针对担保对象所提供申报材料,工作人员要深入了解情况,充分掌握申报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信誉程度以及行业的发展前景,利用自己的职业能力来判断被担保企业所提供+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在受理担保业务中,工作人员也要做好可能存在的风险控制,要求申报企业提供连续三年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等信息,各个部门之间要认真核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从而对申报企业的偿还能力进行判断。针对于一些法律关系比较复杂的担保项目,可以要求第三方税务事务所提供税审报告,并且请求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尽职调查报告。
  (五)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
  担保公司要做好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建设,结合当前公司的特点以及风险的承受范围,了解当前影响公司风险的因素,从而分析可预估的风险,并且反馈给相关部门,做好风险的防控工作。担保公司在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首先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由专业的团队开展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估系统,减少公司风险决策的失误。担保公司要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申报对象所提供的资料来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为之后的担保业务提供依据。其次,公司要做好风险分散工作,要对当前的担保资产进行结构优化,落实好反担保工作和联合担保工作,从而优化公司的资金结构。公司应当将申报企业的担保金额控制在所能承担的范围之内。落实好反担保措施,对于个人业务,可以采用抵押担保措施,针对于大型企业的担保业务,可以采用行业之间的合作,采取联合担保的方式,从而减少业务风险,保证公司的稳定经营。最后,要做好风险转移和风险补偿工作,担保公司应当制定损失赔偿制度,如果担保公司在承接风险比较大的担保业务时,可以购买担保责任保险,将担保风险进行转移,减少自己面临的风险。完善好内部的损失责任保险制度,减少企业承担风险的力度。
  (六)制定风险管理战略
  为了进一步提高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十分重要,降低风险。第一,需要事先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了解当前公司的资金情况、担保余额数、风险准备金、代偿损失率等,综合这些信息以及公司的管理结构,制定管理战略。第二,明确分析公司的管理结构,公司应当建立现代化的管理结构,在制定担保决策的时候,必须要经过合法、严谨科学的审批程序,以此预防盲目担保情况的发生。第三,公司所制定的风险管理战略应当渗透在每一个经营环节中,并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保证战略的有效执行。所以,公司管理者应当将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细分,并且落实好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目标,更好地促进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总的来说,由于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征信资料是担保公司开展业务的重要依据,为了减少业务风险的发生,减少公司的损失,稳定经营,担保公司应当积极和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共同做好信用体系的建设。此外,为了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担保公司也应当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新产品的创新,减少风险对经营发展的影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00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