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金融风险教育必要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可支配资金越来越多,市场上适合大学生投资产品越来越丰富,各类金融风险事件不断发生。从我国当前金融教育和当前互联网生态出发,对大学生流动性管理、信用管理、投资管理三方面金融行为的影响展开了探讨,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金融行为;风险教育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8-0101-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college students have more and more financial assets at their disposal.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investment products suitable for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market, but various financial risk incidents that accompanied with college students occur frequently. Based on China's current financial education and the current Internet ecolog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risk education on financial behaviors of college students' liquidity management, credit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mak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Behavior; Risk Education
  一、引言
  中國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居民的福利水平,使得大学生手中可以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多;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互联网投资借贷平台蓬勃发展,投资门槛低、借贷方便的互联网平台为大学生开展一系列的金融行为“敞开了怀抱”。但是面对P2P、余额宝等新金融生态,在满足了大学生一系列金融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根据浦发银行课题组的一份关于大学生金融行为的调查,23%的学生遭到过暴力催收,同时有15%的学生对日常金融生活的不安全事件漠不关心,这无疑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危险。因此,研究金融风险教育对于大学生金融行为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大学生金融风险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身处偏好风险的年龄期,在追逐回报时容易忽视风险
  大学生正处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好奇心强,但是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弱。美国消费者财务特征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年龄增加,居民会趋于风险厌恶。而随着年龄的递增,居民家庭风险资本市场与无风险资本市场的参与比例分别呈现“钟型”和“U 型”的分布特点。结合大学生所处年龄,根据理论,即在金融投资行为中相较其他年龄群体更加容易选择高风险的项目,更容易对金融宣传中的高收益产生兴趣而忽略了其背后的高风险。与此同时,面对日新月异的金融产品,大学生的金融素养并没有达到能够分辨是非的程度,大学生金融素养存在金融安全意识薄弱,因此,加强大学生的金融风险教育十分必要。
  (二)金融素养教育力度小,对金融风险教育重视不足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金融教育起步晚。美国在1995年就成立了专门针对于青少年进行金融教育的组织;英国金融服务局早在2003年制定了让本国近六分之一的人口进行金融教育的庞大计划,并且在2010年成立了“消费者金融教育局”,以便进行全面系统的消费者金融教育;澳大利亚专项拨款于教育系统对教师进行金融教育培训,并且要求学校必须进行金融教育。我国高校的金融知识教育多集中在基础性金融知识普及。完善的金融教育不仅应包括基础性金融知识教育还应包括金融风险教育。风险教育模块中的风险识别教育和风险规避教育,将在大学生预防金融风险、提高投资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不良消费观导致盲目借贷
  互联网平台及金融机构强调高收益而忽视风险的营销方式,存在大量的非系统风险。以大热的P2P网络借贷而言,资金信用管理以及监管的缺失使得不少P2P平台金融风险激增。通过对P2P平台基本的借款和还款途径分析,发现了其在借款使用阶段存在资金使用情况监管缺失以及相关借款审核流程不规范,还款阶段存在缺乏借款人制约以及欠款追讨难的问题。此外,某宝、某贷等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大量涌现,其较为宽松的放款模式以及低操作门槛成为许多理财意识淡薄的大学生盲目消费、超前消费的理由。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裸贷、暴力追讨、平台暴雷等问题给借款大学生带来了生理和心理的巨大伤害,更突显了进行金融风险教育的必要性。
  二、风险教育对大学生金融行为的影响
  (一)风险教育对流动性管理行为的影响
  风险教育有利于培养计划意识,规避个人流动性危机。互联网信用消费对大学生的消费观造成了很大冲击,例如分期付款和小额消费信贷。根据艾瑞咨询的《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近一半的学生使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消费。毫无疑问,信用消费方式降低了购买门槛,容易导致盲目消费、超前消费。根据麦克思研究院2017年一份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近三成的大学生当入不敷出的情况发生时,放款便捷,门槛低的互联网信贷会成为部分大学生的首要选择。大学生的收入结构较为稳定、单一,主要是由父母的生活费和少部分不定期的其他收入组成。如何能够将每月有限的资金通过良好的资金管理来满足个人的多重需求便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学生在收到生活费的那天起就划分好必要支出和非必要支出的比例,制订好每个月的消费计划,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到分期消费的弊端,就能够有效避免大学生为了追求满足感而失去节制的消费行为。   风险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预防性储蓄的习惯。超前消费持续高涨,将会严重降低大学生下一期可支配收入,进而造成满足感的下降,为了满足下一期的物质需要,可能会诱发大学生新一轮超前消费。而当出现突发情况需要新的开销时,大学生的债务水平将会升高。利用风险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避免“月光”行为发生,优化大学生理财状况,养成预防性储蓄的习惯,从而将突发性风险转嫁、分摊到平时,以避免弹尽粮绝的尴尬境地。
  (二) 风险教育对大学生信用管理行为的影响
  风险教育有利于优化大学生信用行为。在大学生信用卡渗透率低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信贷成为大学生信用活动的主要方式。由于网络信贷平台大力宣传“超前消费”以及受到他人影响,使得大学生的信用消费多为冲动消费,在选择合适的信贷工具方面出现困难。通过风险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信用行为应与收入、家庭条件匹配,否则将面临违约风险的观念。促进大学生信用消费回归理性。而风险教育中的风险识别能力培养,则有利于大学生发现信贷条约的风险点,透彻理解信用条款,合理利用信贷工具,丰富自己的信用行为。
  风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关注个人信用,形成良好的信用管理习惯。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信用活动多为互联网信贷,其对个人征信关注度不高。同时,大学生征信体系未能完全建立,高校征信教育存在一定缺失。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在个人征信重要性认知以及防范个人信用风险方面存在较大知识漏洞。风险教育通过向大学生强调哪些信用行为易使个人征信暴露在风险下,以及如何在日常金融活动中避免不规范信用行为。增强其对个人征信的关注度,以提高个人征信风险防范能力。
  (三) 风险教育对大学生投资管理行为的影响
  风险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风险识别能力,进而减少逆向选择。由于当前学校风险教育的普遍缺失,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金融,但是其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容易被冗杂的信息所误导,进而变身劣势方。随着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根据银保监会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活动信息披露指引》中63项指标作为平台信息披露的衡量标准,通过清华大学互联网金融科技研究院以及网贷之家的数据,比较得出问题平台信息披露程度变量的平均值要低于正常平台20%,同时标准差相较正常平台高出了近1/3。这反映出问题平台信息披露不完善、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没有良好信息鉴别力的大学生,往往被不良金融机构误导,进而导致逆向选择发生。通过普及投资风险知识,以及相关投资市场逆向选择情景模拟演练,培养学生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的能力,便会使大学生在面临投资选择时更加慎重。研究表明,大学生认知的风险越大,投资就会越谨慎,因此当面对具有诱惑的“投资”时,学生可利用其实操所学,以执业信息搜寻、背景调查等方式,对所关注的投资产品进行风险识别,从而做到“知其人、观其言”,更为理性客观地对待投资。
  风险教育有利于提高金融素养,培养价值投资意识。研究表明:“较低的金融素养将会限制金融行为认知,从而限制投资决策。作为初入资本市场的大学生投资者而言,在尚未接受正规金融风险教育时,个人投资行为会趋向于非理性状态,容易在他人或者外界的鼓动下,盲目投资。例如举办的各种证券投资大赛中,部分大学生全然不顾当前市场形势和个股的详细状态,盲目投资,普遍在牛市时收益较低,而熊市时会遭受大面积亏损,这反映了非理性情绪的影响。追求短期收益, 容易追涨杀跌。在没有人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学习风险规避策略的情况下,很难获得提高。通过风险教育中恰如其分的金融知识学习,给大学生普及简单的金融知识,并对感兴趣的同学辅以更为深刻的技术面、行业面、公司分析等技巧,引导学生进行价值投资而非短期的投机,不仅显著提升大学生金融素养水平,更会使投资更加理性,提高未来金融市场的稳健性。
  三、加强大学生金融风险教育的对策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金融教育体系。有的放矢,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金融知识普及。继续坚持下沉金融教育的大方向,在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中,加入金融风险教育,用易懂的案例等让学生从小树立金融风险意识。对于大学生,要重视高等教育中的金融通识教育,并且要增加金融风险管理内容的教学。在教育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慕课等公益性网络平台建设,并加强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的风险意识普及,弥补城乡风险认知差异。
  第二,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在互联网金融一办法三指引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互联网金融体系健康发展。通过国家法规、办法等强制性手段落实互联网平台的征信、催收、信息披露机制,引导平台透明化经营的同时,落实各方责任,减少信息不对称。
  第三,高校合理设置互联网金融教育课程,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在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时,应确保知识宣传的完整性,保证金融知识普及与金融风险宣传相辅相成。避免學生因获得不完全金融知识产生不理性的金融行为。同时,拓展实操性的教学活动,重视实践课程。网络实践经验对个人接受新兴金融产品的影响要大于单纯的书本教育。因此要引导学生接受金融产品,而不是一刀切的禁止。引导学生开展金融学综合实验课程,学习股票实盘操作;对常见的金融产品进行了解;对常见网络信用借贷产品的条款进行学习;根据现实生活中学生不安全的金融行为设计情景来让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体验等方式,有效提高风险识别和风险规避能力,并且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大胆引入社会第三方金融机构,设立相关平台,帮助大学生进行风险自评,对其日常金融行为提供咨询等服务。
  第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高校在进行金融知识宣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树立,引导学生学会量入为出,培养资金管理的习惯,并且做好预防性储蓄,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加大高校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加大金融企业实景参观、沙盘模拟培训等实操活动,培养学生的资金管理意识。
  第五,强化家庭对学生的信用行为和投资行为的引导和管理。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不断成熟的阶段,对一切事物抱有好奇,而对于大多数风险容易罔顾,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信用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投资理性程度,避免学生误入 “巨额校园贷”、“高风险投资”等陷阱。
  [参考文献]
  [1]Guiso, L., M. Haliassos, and T. Jappelli. Household portfolio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 Working Paper, 2000.
  [2]姚秋红,金倩,朱娟.大学生金融素养的提升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2):75-76+109.
  [3]吴晓光,曹一.论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J].南方金融,2011(4):32-35.
  [4]曹博.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
  [5]陈美冬.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J].时代金融,2018(9):287-288.
  [6]徐静.大学生征信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7,24(6):72-74.
  [7]李苍舒,沈艳.风险传染的信息识别——基于网络借贷市场的实证[J].金融研究,2018(11):98-118.
  [8]周雷. 金融素养对家庭负债决策的影响[D].安徽财经大学,2019.
  [9]李媛,郭立宏.金融教育影响了大学生的金融认知和金融行为吗——来自陕西的经验证据[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17(4):14-24.
  [10]Chen Haiyang,Volpe Ronald P.An Analysis of Personal Financial Literac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J].Financial Service Review,1998,7(2):107-128.
  (责任编辑:顾晓滨 马 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06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