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如今的知识经济背景下,国家之间的比拼就是人才、知识和技术的较量,而教育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的强国基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9年,我国通过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百万扩招活动,为更多的社会人士提供受教育机会,并积极开展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等,为社会教育事业服务。本文详细分析了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百万扩招背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高职院校除了教育职能外,还有一项主要职能,即社会服务,除了要为国家输送实践型人才、推动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外,它还需要致力于推动当地的教育和经济发展,进行专业层面的研究,为社会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并对诸多在职职工或者由于多种原因而错过了受教育机会的人提供深造的途径,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我,获得更加出色的能力和更高的职业技术水平。为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还应当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引入更先进的管理方法。
  一、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认同度低
  名义上,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补充和替代,以培养实践型、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为国家输送能够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开展生产实践的人才,也具有重要地位,但实际上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一直与大学存在很大差距,社会认同度很低,在绝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学生的心中,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都是成绩较差、无法考上大学或者在读书方面能力较弱、只能靠学习一门技术来谋生的学生,其社会地位相较于大学而言很低,无论是在招生还是科研、就业等方面,都没有良好的条件。
  一般的企业也不愿意招收高职院校的学生,它们设置的学历门槛就足以将所有高职毕业生阻拦在外,除非具有十分突出的能力,否则他们在职场上与大学毕业生没有一较高下的资本。在招生时,高职院校的生源也不算优质,通常是书面成绩较差、无心学习、难以管理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大多不强,也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果不如大学突出。
  企业在想要进行校企合作时,也会优先选择知名的大学,政府一般也不会将本地的高职院校当成重点培养和扶持的对象,而是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分配到大学当中,希望其能够为本地带来更多声誉,并带动经济发展,这两者的倾斜共同导致了高职院校在运营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合作支持,只能闭门造车。
  再加上高职院校也无法吸引各位名师、本身的师资力量水平和科研水平都较低,就导致它无法实现技术创新,不能为企业解决现有的技术难题,在我国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很难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也不能发挥带动经济发展的职能。
  (二)校企合作表象化
  最近几年,政府已经有意识地对高职院校提供帮扶,在政府的有意引导下,许多企业也和高职院校之间开展了合作,但这种合作通常会表象化、流于形式,以学校将学生介绍到企业当中进行顶岗实习为主要途径,没有更深层面的、更加紧密的合作,而且这种合作都是短期的、稀疏的,可能每年只有一两次机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发展仍然互不相干,对于企业而言,学校也无法带去更多的收益,因此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积极性仍然不高。
  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本身不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没有进入到工作岗位上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方向和设备、技术,不能得到企业认可;另一方面,则是高职院校没有开展有效的科研活动,其研究的方向和得出的结果都不够先进和独特,无法为企业提供帮助,不少教师开展科研项目都是为了自身发展、评职称或者觊觎项目经费,而不是为了提高某方面的技术,进行产品、技术革新,没有针对行业的难题开展研究,自然无法得到企业认同。
  二、提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
  (一)改变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想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就要通过帮助企业发展来实现,因此需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關系。首先,应当优化和拓展合作方式,例如采用订单培养模式,企业和用人单位根据目前的行业发展需求和自身发展状况、未来人才的引进计划和岗位空缺等确定对新职员的各项需求,并制定相应的计划,拟定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案,签订订单,与高职院校共同完成方向和目的明确的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来选择培养方向,接受学校提供的理论知识传输和企业提供的实践培训,进入企业当中顶岗实习,与前辈沟通交流、积累经验,了解本行业当前的发展状况,能够向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提高自身能力,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或者单位当中就职,无需经历适应过程。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可以满足单位的用人需求,避免人才无法匹配岗位的问题,为单位注入新鲜血液,加深校企合作,拉近二者之间的关系,使院校可以根据如今人才市场的变动来修正自身教学计划和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质量人才。
  (二)重视科研项目
  高职院校应当对科研项目提起重视,切实有效地做好思想工作,转变科研工作者的意识,将为了完成任务或者扩大知名度、获取项目经费而做课题、撰写发表论文、只关注数量却忽略质量的现象彻底消除,提高科研人员的思想觉悟,使他们意识到开展科研项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某行业当前存在的技术难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此外,高职院校也应当提高中招收教师的标准,加强对于科研立项的审查力度,要确保教师所提出的计划方案能够切实有效地应用到社会发展中,并选择较为优秀的给予资金支持,提高研究人员的社会服务意识和水平,为生产、社会和教学工作进行服务。
  另外,在选择科研方向时,应当引导教师向着合作企业的需求进行研究,帮助他们对现有的生产技术进行优化、改良与革新,创造出能够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求、并适应当前市场形势的成果,将其转化为科技成果,发挥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学校还可以建立适当的赏罚机制,例如,针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来进行评分评级,并将其与他們的职位和工资挂钩,在评定科研能力时,不能只依据发表论文的数量来判断,而是要观察实际应用效果,接收来自企业的实践反馈,据此对科研成果打分。此外,应当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赏罚机制,避免个人主义对科研工作的影响,防止争夺功劳、产生冲突的现象,要建立公平公正、全面的赏罚机制,根据学生的教评结果、企业的反馈和院校领导的各项检查等综合对教师进行评价,对于表现较差的,应当采取一定的惩罚,表现优异的则可以通过奖金、假期或者其他策略来进行激励,在教师群体中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促进他们提高自身水平,致力于服务社会和教育、科研事业。
  (三)拓展社会服务途径
  如今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途径较为单一,没有结合本校特色来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行业、产业进步工作当中,为此,应当拓展服务途径,更加深入和广泛地投身到社会建设当中去。首先,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特色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旅游类院校组织学生充当免费导游,为前往本城市的人们介绍城市特色、指明道路,电气类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免费为居民提供线路勘察维修服务,经济类院校可以帮助一些年纪较大或者知识水平较低的商贩计算账目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能够为社会带来诸多便利。此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提供免费的网课资源、成人教育视频等,提供网上报名途径,让一些在职人员成为挂名学生,并获取这些资源,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真正做到教化大众,普及教育工作。
  三、结语
  教育是为国家服务的,高职院校应当注重自身服务社会的职能,对现有的教育和运营模式进行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引入更加先进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政策和发展方针等进行调整,构建合理全面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他们提高自身水平,共同研究社会需求,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莉.高职院校提升社会培训职能助力地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索[J].职业技术,2020(6).
  [2]庄骁宇,等.增强校企合作,强化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意识[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5).
  [3]古光甫.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机遇、挑战和应对策略[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0(1).
  [4]肖称萍,等.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思考[J].职教论坛,2019(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百万扩招学生精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GZB1320226)。
  作者简介:陈 锐(198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本科,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18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