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控制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审计业务是指对企业和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综合管理等一系列审计活动,它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稳定发展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同时,在审计活动中出现的审计风险也是企业不可忽视的问题,审计风险不仅影响企业运营生产,甚至威胁着企业内部资金的安全性。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工作在企业中的职能作用,本文主要对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控制策略进行简要浅析,希望能为我国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几点有效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企业审计风险;审计工作;资金安全;控制策略
  现如今,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飞速发展背景下,审计工作同样也将面临复杂的企业环境。在经济、政治等多元素因素下,审计风险随之产生。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在企业审计工作中的相关经验,深入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原因,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一、企业审计风险问题及主要原因分析
  (一)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缺失引发审计风险
  就目前来说,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内部管控体制仍不够健全,相关机制缺失。企业审计机构作为内部主要的监管机构,也存在一定的机构缺陷问题,例如企业对管理流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力度不够,普遍存在企业运行和管理权力分配困难、职责不清等问题。同时,一些企业忽视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重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不重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导致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各项工作不能有效落实。最后,企业运行自身存在的风险,日常管理存在的风险等都会引发企业审计风险。
  (二)企业业务引发审计风险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占据一席之地,选择扩大并发展多元化的经营业务,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审计工作是企业中非常复杂的系统性作业,不仅需要审计企业内部各类报表,还需要分析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企业多元化业务的开展,极大增加了审计工作内容,业务的繁杂加剧了审计工作风险发生率。另外,如今很多企业都开始使用科技技术進行各项生产操作,审计机构需要面临的信息资源数据变多,出错范围扩大,也为引发审计风险埋下了隐患。
  (三)审计程序引发审计风险
  在企业审计工作中,审计常用的方法和程序是否科学、得当,就会直接影响审计公平、有效性,同时这也是引发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在进行抽样审计时,企业通过评价部分来评估和推定整体结果,这会导致事实与评价结果有一定差距。其次,审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影响审计结果。例如,因现代化企业非常注重经济效益,所以很多审计人员都倾向于选择影响审计结论大、但成本较小的审计程序,这就使得一些相对合理的审计意见被遗漏否定,审计结论出错率增加,从而引发审计风险。最后,我国企业目前使用的审计方法主要为基础查账审计为主,这显然无法适应企业经营发展进步需求,且该审计形式对企业的审计机构有着严格的控制,因此,现有的审计制度本身也可能会引发一定的审计风险。
  (四)审计资源投入不足引发审计风险
  审计资源主要指相关审计机构通过向企业投入一定的人才和时间等,同时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但很多中小型企业审计业务对审计机构要求门槛较低,审计业务承揽竞争力较大,所以使得审计收费标准较低。审计机构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收益,往往没有向企业审计业务投入优秀、足够的审计资源,这也是引发企业审计风险出现的因素之一。
  二、企业审计风险问题分析
  通常情况下,我国企业出现审计失败、审计质量差等均大部分是由审计风险导致的。审计风险会影响企业财务信息、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导致企业高层决策者决策失误,给企业的正常发展和管理带来阻碍。一般来说,企业的审计风险因素包括以下三个内容:一是固有审计风险,这个因素与内部管理机制和其他机制并无较大关系,有着独立性特点,但这也是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会存在的审计问题,尤其当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出现违法违规时,固有审计风险发生率较大。二是控制风险,当企业内部控制机构设置与应用水平不高时,就会影响企业各类信息真实性等。例如在我国传统型企业中,存在权力集中、人员素质低下、管理落实不够以及运营能力差等问题。三是检查风险,主要指企业在审计过程时,忽视企业业务和财务信息舞弊行为导致的报错风险。
  三、企业审计风险控制有效策略分析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内控机制
  企业要构建起一个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一件长久、系统性的任务,这就需要企业应建立起一个长效机制。首先,企业要加强全方位审计工作的重视度,例如通过定期举办审计知识培训,提高企业上下人员风险防范警惕。其次,优化传统单一的内控机制,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的综合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审计工作实效性。最后,企业加大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利用率,建立起计算机科学体系,使企业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熟练掌握现代化技术,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真伪,将企业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二)完善审计法律法规
  我国政府要充分结合企业审计工作现状,进一步完善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这就要求审计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应大量吸取企业审计工作经验,深入了解企业内容,并结合数据做研究,掌握引发企业审计风险因素,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符合目前企业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从而明确企业审计发展方向。
  (三)优化审计方法与程序
  企业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与程序会大大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率。因此,企业应进一步优化审计方法与程序工作,在对审计方法进行改进时,必须依据国际公认审计程序进行针对性调整。同时,在审计程序调整、审核和测试过程中,要重视法律制度性,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实施。一般来说,很多中小型企业自身管理体系也存在不足,例如对信息和数据分类不够准确详细等。但实际上,仅仅依靠企业的数据进行审计业务,难以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这就导致审计人员也容易被表象所迷惑,阻碍了企业审计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后,企业还可以利用复核技术,将内部财务信息审计工作扩展到其他信息业务的审计活动中,目的是通过加强对财务信息管控来降低审计风险发生。   (四)构建审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在稳定运行发展过程中,除了要有一系列合理的规章制度,还需要具备成熟的风险预警机制,对于审计业务来说同样如此。就目前来看,企业构建审计风险预警机制,是规避审计风险,确保资金安全的重要基础。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上市企业管理经验,参考其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先构建出一个預期机制,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现金流预算和控制等。其次,企业在短期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和实施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现状、战略目标以及未来经营方向等,通过不断探索、测试、实践,构建起一套长期、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从而为企业实施审计业务,规避各类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五)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是审计活动归根结底是人在进行管理和活动,在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下,人才是决定企业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水平的基础。因此,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审计素质非常重要。首先,企业在筛选审计人员时,可以提高审计门槛,做到择优录取。其次,审计人员在上岗前,对他们进行全方位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公司发展现状,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最后,对审计工作过程中能力突出的审计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对能力不够,且学习兴趣不高的审计人员应考虑辞退,务必构建起一个整体专业素质高、道德水平高的审计人才队伍。
  四、总结
  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复杂多样的环境中纷纷面临一系列审计风险,甚至面临破产问题,但也有一些企业有效规避了各类经济风险,并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下发展壮大,这正是由于他们采取了科学的策略来管控审计风险。由此可见,企业进行审计风险管理、评估、控制和防范,对提高其生产经营水平,实现稳步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财
  参考文献:
  [1]牛学义.浅谈小企业审计的风险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6 (16):220.
  [2]李晨曦.新三板市场审计风险控制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6.
  [3]蒋继娴.新三板挂牌企业审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7.
  [4]吕丹阳.探究中小型企业审计风险与控制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8 (14):2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80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