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普惠金融发展下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霞

  摘要:惠普金融的概念于2005年由联合国提出,针对的主体是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人群等群体,此类弱势群体获取金融服务的难度大,而普惠金融则始终应是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对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普惠金融 发展 银行业 服务 实体经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银行业在解决这一社会矛盾中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小微企业解决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就是其中内容之一。当前,金融资源服务主体以地方政府项目为主,金融资源大多在城市聚集,农村牧区金融服务需求供给不足。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普惠金融服务应受到银行业的高度重视,银行业应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加强探索,提高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的公平发展。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实体经济在金融服务中获取的效益来看,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十分普遍。金融服务的目的就是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使社会各阶层及群体都能够获取自己需要的金融服务,并且保证能够负担得起一定的成本,但目前我国的金融服务供给状况并不理想,小微企业融资难度较大,三农群体在获取金融资源方面阻碍重重,面临较高的成本,人们的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尤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有待改善。我国的金融业正在积极地探索和创新,致力于扩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金融业在做大做强道路上,针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活动却缺少有力的支持,贡献的力量有限,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覆盖率仍旧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目标。资金困难是我国众多中小企业转型和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点,我国的中小企业有几千万家,其中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发展需求,但是在借贷活动中却存在多重阻碍,中小企业中成功获取银行贷款的占比不足一半。其余的中小企业向银行提出的贷款申请几乎都被拒绝,甚至有些中小企业从未提出过贷款申请,因这些企业无法满足银行贷款要求,导致中小企业的转型和升级难以解决资金困难,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1]。
  二、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为了推进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更进一步地深化创新,必须要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力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因此,发展普惠金融是大型银行不得不面对的一大政治任务,各商业银行有必要对十九大的精神进行贯彻和落实,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提高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2]。
  (一)有助于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普惠金融是新时代背景下政治任务中必不可少的一大内容。普惠金融涵盖了广泛的范围,与国民经济之间体现了密切的关联,包括小微企业、扶贫、涉农、双创等各个领域。普惠金融的发展直接决定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与民生改善以及就业趋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发展普惠金融能够将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改善甚至解决,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使脱贫攻坚的战役能够取得良好的发展成绩。通过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降低社会的融资成本,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短板的发展,使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推进。发展普惠银行是全面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发展目标下的必然举措,商业银行通过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开放和创新发展,实现对绿色协调发展的更进一步探索[3]。
  (二)推动小微企业的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对于我国的社会事业以及人民生活来说,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具有积极和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业。在这一过程中,小微企业贡献的力量是不能忽略的。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税收和创新等各个领域均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吸纳就业中,小微企业体现了主力军的带头作用,是推进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使我国的投资活动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促进民众消费。小企业的业务潜力是无限的,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大要点。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助于推进小微企业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使小微企业能够减少投入到金融资源中的成本,扩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小微企业的经济收益和综合发展效益,有助于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目标[4]。
  (三)推动经济发展
  普惠金融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中是关键的推动力,服务于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在创业和企业的运行管理中投入的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广泛性,运行投入有限,针对市场的变化,小微企业的应变能力更强,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基础,发展小微企业有助于推进我国实体经济的深化改革,强化经济发展的动力。小微企业通常与市场和用户更贴近,大多数从事的都是第三产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领域內活跃度较高,作为微观基础,对于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促进惠普金融的发展,就是将小企业中具有较强成长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企业扶持起来,加强国家的更进一步经济建设,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的服务[5]。
  三、基于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策略建议
  (一)构建全国信用信息平台
  在普惠金融的发展背景下,为了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综合效率,应对普惠金融的社会环境进行改善,构建起完善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和推行全国信用信息平台。因为信贷服务是依托信用信息为基础展开的,为了使普惠金融的风险系数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将普惠金融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需要对信贷对象进行合理的选择。通过对信用信息的筛选和分析保证信贷对象选择的合理性,提高对普惠金融风险系数的管控效果。我国应构建起全国信用信息平台,推进全国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进程,实现信息共享,联合起税务部门、工商机构、公安部门等多个主体,不再受信息孤立局面的限制,而是要突破信息平台的局限性,打通全国的信用信息平台,保证金融机构能够首先对行为人的信用等级进行查询,在完善可靠的信息服务下,对信贷服务的具体内容展开规划,降低普惠金融的发展风险。金融机构可采取评级的方式对客户的信用进行划分,严厉打击失信行为,建立健全的信用机制,通过对客户信用信息的合理分析,准确将客户信用信息纳入到全国信用信息平台中,保证各金融机构在信贷服务能力得到强化的同时,又能够加强风险管控,保证银行业良好的发展效益[6]。   (二)建立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
  为了使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得到强化,推进普惠金融更好的发展,应依托相关的政策制度展开各项工作,建立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包括普惠金融的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因为普惠金融的发展体现了极强的政策性,加强对政策的合理运用,能够使更多的资本向弱势群体以及发展薄弱的地区流动,通过政策倾斜、税收倾斜等方式,使普惠金融能够得到更全面、更广阔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并落实到实际的普惠金融发展各个环节中,实现对弱势群体的资本支持,发挥出财政政策和金融税收政策的优势,真正推进普惠金融的长足发展。另外,要以普惠于民为原则,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发展普惠金融主要针对的主体是我国的弱势群体,由于此类弱势群体信贷能力不足,常常会面临银行业信贷服务困境问题,因此政府应出台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适当放宽对弱势群体的贷款要求,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同时要保证金融监管落实到位,加强对监督职责的严格履行,保证银行业发展风险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弱势群体在信贷资金的使用方面,要及时关注,以实时监督管控为原则,使银行业的信贷风险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发挥出普惠金融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有效作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顺利运行和实施[7]。
  (三)重点支持乡村普惠金融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全党工作都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因为这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计民生,作为根本性的问题,同样要在惠普金融的发展中得到银行业的高度重视。银行业在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时,要将乡村普惠金融作为支持的重点领域,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扶持和关注,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重点领域中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比例,在银行的支持重点主体中纳入乡村普惠金融这一大项目,推进乡村普惠金融更好、更快地发展。银行应加强对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推进,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农村地区,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落实到具体的实际探索中,我国银行业应加强对特色三农、大三农、新三农的大力支持,投入更多的金融资源,例如为了满足三农领域内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建设银行正在积极开发和推行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信贷产品,实现金融扶贫工作更好的推进,建设银行还积极地实施和推广了裕农通业务,经过详细的考量和层层筛选之后,“建行大学·裕农学堂”挂牌成立,根植乡村,成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新模式。例如在湖北省分行与省供销社的联手打造下,成立了裕农通+供销社的惠农金融网点,裕农通服务点与青岛市分行日日顺乐农水站叠加在一起,共同建起了双向赋能和触点的“青岛样板”金融新模式。未来裕农通将围绕城乡融合的发展切入点,持续推动裕农通+的升级和创新,最大程度地整合资源,将其建成共享和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8]。
  (四)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
  由于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较为特殊,当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出现失信行为或是信用等级较低,将会导致银行业面临着难以预估的金融风险,发展普惠金融不仅要强调银行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能力,还要加强对风险问题的有效防范。政府应重视金融机构面临的高风险问题,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对于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普惠金融风险,可通过风险基金设置或直接补贴等方式,落实多种形式的补偿措施,使金融机构的高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发挥出财政的“杠杆”作用,向社会经济薄弱环节最大程度地推进资金的流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利用政府的担保作用,使普惠金融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建设与更好的发展。建立起信用担保体系,落实风险补偿机制的相关措施,使银行业能够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普惠金融更好地发展[9]。
  (五)扩大服务客户范围
  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应大力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最大程度地扩大服务客户的范围,加强对金融科技的有效运用,构建起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改变原有的小微企业、偏远地区人群获取现代金融服务困难的问题,使现代金融服务能够普及到各个小微企业以及低端人群当中。银行业应加强对金融科技的利用,实现网络服务的延伸,将服务重心转移。加强对内部数据的深入挖掘,增加与第三方数据公司、税务机关、网购平台等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内外部数据的有机整合,将客户视图刻画出来,优化信贷服务水平。为个体工商户、普通个人或是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創建起良好的条件,加强对社区银行战略决策的推进,建立起小型化、智能化的社区支行,银行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拉近,不断扩大和延伸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加强对先进技术的有效运用,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财富管理、融资服务、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资金运用等,大力践行普惠金融的新理念,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综合能力。例如,建设银行在发展中结合多年以来积累的经验,加强对中小银行的理念传导和技术推广,使偏远地区、贫困地区金融能力得到有效的强化,为农村地区的个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选择,满足小微企业、个人客户对优质金融服务的需求。通过不断地扩大客户覆盖面,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三农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对业务流程进行改进,使银行业推出的服务方式更丰富、服务范围更广泛,扩大覆盖面。强调普惠金融服务的及时性、便捷性,加强对新增长点方向的探索和深入研究,在发展普惠金融的理念下,促进银行业的转型和发展,实现客户聚集[10]。
  四、结论
  综上所述,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二者共生共荣、相互依存。近些年来,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下的银行业应将普惠金融的重点放在解决中小微企业以及三农领域内融资难的问题上,推进实体经济更好地发展,给银行业扩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顾军.发展普惠金融,优化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J].中国产经,2020(22).
  [2]徐子威,徐宏喆.网络金融助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06).
  [3]钟萌.2019年银行业经营情况分析及2020年展望[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20(03).
  [4]莫开伟.加大金融监管力度严防金融风险将成新常态——我国金融监管工作回顾与金融监管工作展望[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20(03).
  [5]王少飞.金融资本向实体经济流动适度性政策研究[J].长白学刊,2020(02).
  [6]朱太辉,马晓.金融科技企业如何在开放金融中创新发展[J].银行家,2020(03).
  [7]董丹丁,李振宇,等.普惠金融贷款与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J].河北金融,2020(01).
  [8]梁栋材.防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并重——银行业2020年展望[J].金融博览,2020(01).
  [9]欧阳洁.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权威发布)[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11).
  [10]任德奇.坚守金融报国初心[J].中国金融,2019(19).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合肥滨湖新区支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95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