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跨境电商操作实务》课程实践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夏生荷

摘 要:国贸专业为广大外贸类企业培养了大量优质人才,但以《跨境电商操作实务》为核心课程的课程教学仍然存在课程理论内容偏多、真实平台实训困难、师资实践经验欠缺以及考核评价不够合理等问题。本文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为例,针对以上问题,深入剖析了成因,提出鼓励教师走进企业、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推进以赛促学促教、更新实践操作软件以及创新课程评价方式等改革思路,旨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产出的教学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达成情况,并反馈于教学过程,实现持续改进。

关键词:《跨境电商操作实务》课程;实践;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电子商务已经彻底改变了所有商业活动的模式和范围。国际贸易也不例外,自2014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商一直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速度。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达到了1862.1亿元,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速高达49.5%。毫无疑问,跨境电商已成为“互联网+”外贸发展下的一种新形态。在此背景下,各类高职院校纷纷开设跨境电商类课程,以期为行业发展培育相应的优质人才。

一、《跨境电商操作实务》课程概况

随着我国跨境电商市场的活跃与发展,相关企业的岗位需求愈加强烈。经过行业、企业调研及专业研讨及论证,本专业开设了《跨境电商操作实务》、《跨境电商物流与仓储》、《跨境网络营销》和《跨境网络贸易》等课程,以期提高学生的跨境电商实践操作能力。其中《跨境电商操作实务》课程开设于大一第二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子商务基础》、《市场营销》和《商务英语》等相关前置基础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经济管理类相关知识及英语基础。

课程以某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活动为任务背景,以一笔跨境电商订单的执行为主线设置了一系列的学习单元和任务。主要涵盖了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的比较与筛选、跨境商铺营销方案的制定、跨境商铺的设立、产品的发布、产品及店铺优化、店铺营销活动、订单获取、在线发货、售后服务及客户关系管理等。

二、课程开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1.课程理论内容偏多

课程虽然是以跨境业务操作的流程为主线,但是在授课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偏多。根据2015、2016、2017级国贸学生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76%的同学认为目前的《跨境电商操作实务》课程理论知识讲授偏多,例如跨境电商营销方案创设、跨境物流運费计算、产品标题及关键词设置、跨境电商站外营销与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模块。

2.真实平台实训困难

《跨境电商操作实务》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特别依赖于实训平台和真实的跨境电商平台。本课程首轮开设于2016年9月,此时敦煌平台(www.dhgate.com)还是免费开放的,所有有志于开拓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个人商家及在校大学生均可在此平台上创设商铺、开展跨境营销活动。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课程开设的同时也都在敦煌网上注册了跨境商铺,并随着教师的课程进程开展一系列的跨境电商实践活动。2016年-2019年间累计获取订单60余笔,金额达2096美金,主要销售产品有手机壳、棒球帽、发饰、婴童服饰及背包等。

学生在真实平台上开展实践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平台上的各项规则,增强服务客户的意识,充分理解跨境电商实践操作的各个环节。但是,近年来跨境电商平台逐渐提高了注册与运营的门槛,如:亚马逊平台的注册需要有美国公司的税号;速卖通平台需要公司营业执照并缴纳年费;自2019年以来敦煌平台虽然允许个人卖家注册,但也需要交一定的服务费。此类“门槛”给在校大学生的“线上创业”实践设置了障碍,绝大部分学生无法在真实平台上注册账号,从而降低了创业实践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困难,学院也购置了相关的跨境类操作软件。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跨境类软件更多关注于跨境电商的操作流程,缺乏数据分析与效果评估等内容,因此学生们的实践效果较为一般,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跨境电商企业的相关需求。

3.师资实践经验欠缺

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深入,我院也进入了专业兼并与改革的相关进程。目前跨境电商专业的相关师资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和商务英语等相关专业。这些教师普遍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一定的科研积累以及海外研修经历,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比例高达60%。然而,在跨境电商企业的实践业务中,平台的相关规则、平台数据分析、业务操作步骤及跨境营销活动都会随时变动,很多高校教师缺乏这些一线操作技能和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能力。

4.考核评价不够合理

目前《跨境电商操作实务》课程的考核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态度性评价、知识性评价和技能性评价等三个部分。其中技能性评价主要查看学生在实训软件及实践平台的操作状况,但是分值相对较低;知识性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课堂作业及单元测试的完成状况;态度性评价主要是学生课程签到、问答、讨论等表现情况。从考核框架上看,覆盖面较为全面,但是没有体现出实践类课程的特色和亮点,未能科学、精准地评价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并反馈于实践教学进行持续改进,从而实现教学环节的闭环管理。

三、《跨境电商操作实务》课程改革方案

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实践类课程,《跨境电商操作实务》应以培养学生跨境电商操作能力为目标,从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和考核方式创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形成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产出的教学体系,科学精准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达成情况,并反馈于课程教学。

1.鼓励教师走进企业

目前本专业的一线专职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虽然有较高的高级职称比例及海外研修背景,但是比较缺乏跨境电商企业的实践经验。这一问题也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难题。通过对省内外相关高职院校的调研,我们发现不少兄弟院校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如南京某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要求所有专任教师必须轮流去浙江义乌某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展为期3个月的企业实践锻炼;浙江某职业院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跨境电商和国际贸易实践操作技能,实现“教中学”与“干中学”,已经注册了一家外贸公司,由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外贸及跨境电商业务;苏州某高职院校将跨境电商学院开设在产业园区内,学生们必须在企业参加顶岗实践才能获得相应的课程学分。因此,要鼓励专任教师走出课堂,走进企业一线去;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开展跨境电商的实战活动;鼓励老师参加行业举办的跨境电商会议及讲座,充分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2.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实践是强化理论知识最有效、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学生们跨境电商相关技能的提升和巩固都离不开实践环节。目前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依赖于跨境电商实训软件及敦煌平台,然而跨境电商企业多采用eBay、Amazon、Ali-express、Lazada、Shopee、Wish等平台开展跨境业务。解决这一不足的主要方式还是依赖于“校企合作”,目前不少学校开始了“引企入校”或者入驻企业产业园等做法,这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实践少”、“实践难”的困境,另一方面有利于老师们走出校门,参与更多的企业实践,是校企合作、共建双赢的一个关键性举措。

3.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实践类课程,课程组在集体备课时要以任务为导向设置学习内容,不再以知识点为导向设置学习内容。其次,要与实践平台相结合。以产品信息发布为例,首先需要学生选择产品的类目,然后逐条发布相关信息如,产品标题、产品的关键词、产品的规格、属性以及产品详情页等。以产品规格与属性设置为例,学生们在设置规格的时候会混入“style”、“model”、“large”等单词,在属性的选择上也不太理解相关单词的含义存在“乱选”的现象。在教学当中,可以先让学生去实践平台发布一条产品信息,然后结合其产品发布中存在的问题,再开展相关教学,从而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启发性。

4.推进以赛促学促教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技能竞赛不仅能提升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及学生们的业务操作技能,还能促进同类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推进跨境电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课赛融通能促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建设”。

近三年来,我院国际贸易专业正处于转型阶段,为了提升学生技能竞赛水平及业务操作能力,本专业全体教师在技能竞赛上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汗水。带领学生参加了三种类型的技能竞赛,分别为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竞赛、全国跨境电商技能竞赛及全国国际贸易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不少成绩。其中,2018年、2020年均获得了江苏省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二等奖,2019年获得了江苏省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一等奖,取得了入围国家级比赛的资格,并于同年5月取得了全国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竞赛国家三等奖,取得了本专业创始以来的最佳成绩;2017年、2018年分别获得了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竞赛二等奖;2017年、2019年还分别获得了由国际贸易协会主办的全国国际贸易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

在參加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的校园选拔赛阶段,我们鼓励本专业所有学生集体参加。2017年-2019年间累计有93名同学通过了比赛,获得了由工信部颁发的《助理跨境电子师》证书。通过此类技能竞赛,不仅巩固了学生们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掌握产品选品及发布技能、产品价格核算技能以及跨境物流、跨境支付等操作技能,还增强了指导教师的跨境电商实践操作能力,选拔培育出优秀学生进一步开展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类活动。

5.更新实践操作软件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职院校要自2019年开始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该政策充分表明国家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精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某外贸集团经理介绍,目前常州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缺口较大,涉及岗位有跨境电商运营、客服、美工、售后、产品经理及物流仓储等;技能需求主要涵盖国际贸易、英语及小语种、美工、物流及计算机技能。因此,更加精准地培育出企业需求的一线跨境电商人才已成为本专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目前我院已成为跨境电商1+X证书的试点院校单位,希望通过建设期能够更好地实现“课证融通”、“书证融通”,并配备相关实训软件,通过跨境电商相关技能的模拟仿真,提升学生实战能力,为企业培养更多高技能型人才。

6.创新课程评价方式

在目前课程的考核方式中虽然也非常重视实践环节:如店铺实际操作状况评分占20%;实训软件操作环节评分占10%;获得跨境电商类技能型证书可给予3分至5分的课程附加分。但是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这样的考核方式还不够灵活和创新,难以精准评价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达成情况。在考核中我们也看到很多同学获得了海外订单,但是订单尚未完成时课程已经结束考核;也有少部分同学会在课程结束一段时间后获得订单,但是由于课程已经结束,学生们基本上都不会再发货完成订单的后续事项。总而言之,目前的考核方式尚不能很好地激励学生们持续实践与创新的意愿。此外,后续《跨境电商数据运营》、《跨境网络营销》和《跨境电商物流与仓储》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需要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为此,本专业拟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并赋予学分,对学生在三年学习中参加的技能竞赛、创业实践、顶岗实习等活动及获得的业绩进行综合考核,形成一个持续型、累积型的考核方案,鼓励学生以赛促学、进入企业一线实践,鼓励学生们进入跨境电商类相关企业开展顶岗实习。

四、结语

《跨境电商操作实务》课程目前还处于改革与转型阶段,无论是师资、教材、课程设计、实训软件及考评方案等都有待不断改进。应以学生为中心,建立面向产出的教学体系,加大校企合作深度、提升专兼职教师的一线操作技能,鼓励和带领学生参加跨境电商类技能竞赛,推进学院软硬件环境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科学精准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达成情况,研究新生的外贸形态并反馈课程教学以实现持续改进,从而培育出企业需求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使学生紧跟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步伐,成为符合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夏爱玲.“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8(001):62-63.

[2]张宗英.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J].对外经贸,2018(003):P.132-136.

[3]黄昀.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044):271-272.

[4]李玫瑰,连序海.基于企业需求的山东省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20(8).

[5]左锋.基于DQP的成果导向跨境电商物流业务操作课程开发[J].对外经贸,2019(03):131-135.

[6]傅利利.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与实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0):287-288.

作者简介:王迪,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学及跨境电商;林菊洁,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境电子商务及物流管理;孙国忠,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改革及市场营销;孙忠孝,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跨境电子商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9733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