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ANP-Fuzzy模型的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曲京山 邓齐月 韩婉玲 孟宪宝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其经济业务趋于繁杂,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执行面临新的挑战。为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防微杜渐,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刻不容缓。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构建科学合理且贴合高校经济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令高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方案,为高校内控建设提供整改思路。鉴于当前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结合高校经济活动及业务特点,创新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从影响高校内控潜在风险的指标出发,构建适用于高等院校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以期为高校内控建设提供参考,以评促建。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内部控制; 评价体系; ANP-Fuzzy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34.3;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2)18-0121-07
  一、引言
   近年来,财政部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内部控制规范文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落实政府部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推进国家法治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6年4月,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为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制度基础。
   随着各项规章及规范的日趋完善,我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建设稳步发展,但鉴于起步时间晚,对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评价内容针对性欠缺,大多高校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从企业借鉴,或直接参考行政事业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对公办大学经济活动性质的考量不足。高校作为教学科研的主体,其经济业务主要涉及学费收入、教学设备采购以及科研项目款项的拨付、支出及结余等,一味照搬会造成指标设计的适用性欠缺,降低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及指导意义。二是评价标准缺乏可比性,对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的评价,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衡量尺度,由此导致各高校之间内部控制风险水平的可比性欠缺,横竖向对比困难,不利于树立高校内控典型,使内部控制薄弱的高校不易找寻学习方向,阻碍了高校内部控制的发展进程[ 1 ]。三是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单一,现阶段我国高校内部控制评价大多交由第三方外部审计师完成,过度依赖外部人员,忽视了高校作为内控活动的主体对自身的了解程度。同时,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在国内高校并不普及,加之经费投入有限,并未培养出隶属于高校的内部评价机构[ 2 ]。四是评价信息透明度低,当前,虽有部分高校聘请外部审鉴机构对内部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但评价报告较少对外公布,影响公众对其内控情况的深度了解,阻碍社会各界监督其财政资金的规范化使用,不利于高校识别自身内控漏洞。因此,急需搭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为高等院校内控的建立健全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基础
  (一)理论基础
   1.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对策研究
   商思争和宣昌勇[ 3 ]认为我国高校对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力度不足,而对教学与科研活动又矫枉过正、控制过度,建议内部控制建设应视情况不同,对业务活佑刖济活动区别对待;董必荣等[ 4 ]认为公办大学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及应用要与单位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对现有适用于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理论框架应进行适度改造,聚焦单位经济活动;段姝等[ 5 ]基于权变理论视角,强调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应变性,指出内部控制制度要与公办高校的经济业务环境相适应。
   2.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陆文斌等[ 6 ]分析了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状况,并从教学管理和财务管理两个维度出发分层制定内控评分表;刘威[ 7 ]、方芸和李建元[ 8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具体案例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董玲等[ 9 ]将灰色聚类法引入高校内控评价,解决了评价过程中高校数据信息来源较少的问题;陈文川和黄凯颖[ 10 ]将ANP方法应用于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搭建了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网络模型;赵叶灵和潘俊[ 11 ]参照库存及生产管理中的系统动力学,强化了高校内控评价指标的因果关系。
   3.高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细化研究及评价
   杨维莉[ 12 ]基于FAHP方法,从高等院校业务层面对内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唐大鹏和吴佳美[ 13 ]从预算管理层面切入,基于高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探究内控体系的构建;王海妮[ 14 ]结合COSO内控框架,从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入手,评估内控管理情况;齐玲等[ 15 ]运用AHP方法,聚焦高校涉税业务,从处理流程、约束机制和纳税筹划三个维度进行内控评价。
   综上所述,一方面,高校内部控制较为薄弱,且重视程度不足,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并未贴合其业务属性,评价体系尚未健全,确实存在部分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目前学术界关于高校内控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主要聚焦于层次分析法及模糊评价法,但层次分析法更善于解决递阶层次结构问题。由于内部控制结构中各个元素集相互影响,关系特征更倾向于网络结构,因此本文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高校内部控制ANP网络结构模型,希望对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发展有所裨益,助力高校内部控制的完善。
  (二)政策基础
   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一定程度上为高等院校内控的设计及执行提供了初步参考。2015年12月,财政部发布《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次年4月,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该指南发布后成效显著,大部分公办大学内控制度的设计及执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2016年6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同年,教育部财政司根据该通知要求,对部属各高等学校、直属事业单位下发通知,全面启动各单位内控摸底调研工作。截至该年底,各单位须将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报送教育部财务司,旨在发现薄弱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内控建设。由此,高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nlc2022090916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43955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