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宏观经济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雪峰 韩 露

  【摘 要】 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宏观经济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功效至关重要。文章基于融资约束视角,系统梳理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财税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客观评价了这些经济政策的价值和作用效果,为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奠定理论基础。首先,财税政策方面,财政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影响融资约束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激励效应和挤出效应。其次,货币政策方面,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调整贷款可获得性进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最后,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展望,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引和借鉴。研究结果对于厘清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脉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 货币政策; 融资约束;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3)01-0047-07
  一、引言
  宏观经济政策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通过影响宏观经济前景和行业前景预期进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改革开放至今,中国逐渐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建立可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克服了短缺经济条件下投资消费双膨胀引起的经济过热和严重通货膨胀,也成功应对了经济下行压力、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尤其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重视数量”“规模扩张”“要素驱动”转向“提升质量”“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并且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截至2021年6月,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消费拉动作用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和实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是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驱动力,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促进技术创新对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尤为重要。但现有文献表明,技术创新具有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以及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使企业陷入“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作为政府维护经济发展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工具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功能和文献定性分析,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热点。文献检索时间为2001―2021年,主题词为“宏观经济政策”并含“企业技术创新”,或者“财税政策”并含“企业技术创新”,或者“货币政策”并含“企业技术创新”,经过人工识别和筛选,剔除与企业技术创新无关以及文献综述类的文献,共得到500篇作为分析数据。从图1可以看出,“融资约束”“创新绩效”“存款准备金”等均是宏观经济政策关键词共现图的高中心性节点,代表了该领域内学者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例如政府希望借助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市场经济,缓解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相应的研发投入和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滋养,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改变企业运营的经济环境,进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虽然在企业和市场层面如何激励创新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从宏观经济政策层面研究如何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尚缺乏系统性,因此,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尤为重要。本文的研究逻辑为:在回顾已有文献和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逻辑框架,同时,基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界定,将宏观经济政策划分为财税政策与货币政策。首先,梳理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其次,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两个方面梳理货币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最后,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以期能够为合理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进而优化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政策指导和有益借鉴。
  二、财税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
  财政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两种最常用的工具,会对融资约束产生激励效应和挤出效应,进而影响技术创新(见图2)。本文主要基于融资约束的视角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探讨财税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
  (一)财政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
  财政政策是政府用来实现市场供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而政府补贴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其目的在于补贴和扶持相对落后地区、薄弱行业以及新兴产业。但目前,关于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尚未达成共识,一类观点认为政府补贴对技术创新具有“激励效应”,另一类观点认为政府补贴对技术创新具有“挤出效应”,并且挤出效应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远小于激励效应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激励效应
  激励效应主要表现为政府补贴分别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和降低失败容忍度等路径增加企业现金流量与风险承担能力,进而影响融资约束,促进技术创新。首先,政府补贴会降低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沉没成本和边际成本,以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其次,政府补贴通过提高预期收益和边际收益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最后,政府补贴可提高企业对技术创新失败的容忍度。与其他投资项目相比,技术创新所具有的高风险性和正外部性等特点,使其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更严重,所以激励创新需要足够的失败容忍。
  (1)政府补贴、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
  政府补贴可降低沉没成本和边际成本,有利于企业获得后续投资,进而增加企业现金流量,激励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一方面,政府补贴通过购买研发设备和发放研发人员薪酬等方式降低沉没成本,增加企业现金流量,进而缓解融资约束。任曙明等[1]则认为政府补贴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起到了平滑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Chen et al.[2]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能够通过增加企业资源供给,优化资源的配置,进而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毕晓方等[3]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基础性创新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从而减轻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压力。另一方面,对于研发投入较多的企业,边际成本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当边际成本超过临界值时,便停止创新投资,而政府补贴能通过降低研发边际成本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进而维持创新项目活动。

nlc202301121649



  (2)政府补贴、收益与企业技术创新
  政府补贴能够提高企业预期收益和边际收益,增加其现金流量,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政府通过为与创新相关的活动分配资金、提供必要的补贴以促进新产品开发,提高预期收益,以及通过政府本身的采购和研发融资来帮助企业缓解融资约束,进而促进技术创新。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外部性特征,即研发产出成果一旦流向市场,便会面临被复制和抄袭的威胁,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从而降低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意愿。然而政府补贴能够通过弥a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差额,增加企业利润,缓解融资约束,从而加大创新投入。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本身实际收益就很高的技术创新项目,企业边际收益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而降低,当边际收益下降到最低时,企业便会停止研发投入,而政府补贴会延后这一临界点,即政府补贴会提高边际收益,减缓企业资金压力,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3)政府补贴、失败容忍度与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失败在所难免,失败容忍度是企业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补贴可通过增强失败容忍度,提高风险承受能力,有效缓解融资约束,进而实现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古斯塔沃・曼素(Gustavo Manso)于2011年在《金融学刊》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最优的创新激励契约需要容忍早期失败并为长期的成功提供回报。尽管高风险项目比低风险项目带来更高的收益,但与此同时也面临更大的失败概率。熊家财等[4]认为政府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技术创新的外部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失败容忍度,进而促进技术创新。
  2.挤出效应
  政府补贴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佳的区间,在此区间内,政府产生激励效应,而超过这个区间,政府补贴则会产生挤出效应,引起过度购买和寻租行为,削弱政府补贴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Marino et al.[5]发现当补贴金额处于中高水平时,政府补贴对技术创新存在挤出效应,引起企业过度购买和寻租行为,减少企业现金流量,影响技术创新。Funashima et al.[6]进一步研究发现挤出效应的大小与企业收到政府补贴的时间有关,事前补贴有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但是当政府补贴超出临界值后会产生挤出效应。
  (1)政府补贴、过度购买与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通常会有一个固定值,当政府补贴达到一定规模时,即使政府停止对其补贴,其也会维持技术创新,若政府继续增加补贴规模,反而会诱发过度购买行为,引起企业盲目投资和扭曲资源配置,削弱企业技术创新的意愿,因此,政府补贴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企业的“负担”。一方面,政府补贴会“诱惑”企业出于“不劳而获”的动机获得创新补贴,盲目地投资政府所扶持的项目,致使政府补贴无法产生良好的激励效应,甚至出现大量的“僵尸企业”[3],可见企业“过度购买”行为能够加剧融资约束,降低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过度购买行为会扭曲社会资源配置,导致企业过于追求研发项目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表现为将政府补贴投向创新效率低的项目,加剧融资约束,造成技术创新效率高的项目研发资金不足,并且创新规模过快扩张导致创新失败的概率提高,进而产生社会资源的非合理配置,导致政府补贴不但没能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反而抑制企业的技术创新。
  (2)政府补贴、寻租与技术创新
  政府的财政压力和经济行为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时,会利用政府补贴进行寻租,加重企业所要负担的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现金流量,进而抑制技术创新。现有研究发现,寻租对企业而言有利可图,致使企业拥有较强的动机通过寻租获取政府补贴,并且补贴的额度越高,企业寻租的动机就越强,从而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消极影响。Arifin et al.[7]认为企业所获得的政府补贴会被用于寻租活动,进而挤出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曹亚军等[8]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高强度的政府补贴会增强企业寻租动机,导致企业的寻租成本增加,从而抑制企业技术创新。
  (二)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
  与财政政策相比,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调节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具有普遍性、灵活性和适用性等特点,可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激励效应,主要表现为税收优惠政策能降低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外部性影响并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
  税收优惠作为财税政策的有力工具之一,通过优惠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减免、加速折旧和加计扣除等政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成本,进而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1.税收优惠、财务风险与技术创新
  应纳税所得额抵免政策能够通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促进技术创新,一方面,它通过改变企业的资产组合方式来影响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由于流动资金变弱的企业会减少其金融资产,特别是风险资产,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它约束着企业的投资决策。税收作为企业“甜蜜”的负担,能够导致企业经营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降低,并且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管理者通常会选择回款快且风险低的项目。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为企业增添“底气”,以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得企业效应的“加法”和经济发展动力的“乘法”,通过降低税负和刺激消费,提高企业经营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进而降低财务风险,从而增加企业现金流量,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新技术的研发应用。
  2.税收优惠、成本与技术创新
  税率作为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工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税收作为企业资金外流的重要内容,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可通过税率的降低减轻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增加企业现金流量,为企业研发投入储蓄能量,促进企业技术创新。Mukherjee et al.[9]基于税率变化的视角研究发现,税收的增加或减少会影响未来的技术创新。Atanassov et al.[10]发现,对于财务约束更强的公司、治理更弱的公司以及避税更多的公司,税收变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更显著,而且税收变化对技术创新的大部分影响发生在变化后两年或更久。

nlc202301121649



  目前我国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尚有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和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两者通过降低企业的研发边际成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这两种优惠政策侧重于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支持,表明国家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希望更多的企业能享受税收优惠的好处。刘圻等[11]研究发现加计扣除优惠程度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Sven et al.[12]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具有税盾效应,主要通过降低研发投入的成本,进而增加企业现金流量,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除此之外,以前期计提多,后期减少计提的加速折旧方式可通过降低企业购买研发设备的成本,增加企业现金流量,进而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提高初期所发生的费用,推迟纳税人缴纳税收的时间,意味着企业获得了这笔“费用”的时间价值,形成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所产生的“无息贷款效应”,并且当企业技术创新受到融资约束时,贷款效应逐渐被放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也随之放大。
  三、货币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为了实现对市场供求关系的调整,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现有研究认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来调节经济活动,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见图3)。传统的货币渠道观点认为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影响实体经济,主要表现为存贷款利率影响货币乘数和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基础货币,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进而影响贷款可获得性,对企业技术创新将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Blinder et al.进一步提出信贷渠道理论[13-15],强调信贷渠道在银行和借款者两者之间的重要性,以准备金影响货币乘数和再贴现影响基础货币的方式,改变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贷款可获得性,促进或抑制技术创新。
  (一)货币渠道
  央行主要通过存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改变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调节货币供应量,对企业贷款可获得性产生影响,进而改变企业融资约束的现状,最终影响企业技术创新。
  1.存贷款利率、货币乘数与技术创新
  目前随着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逐渐优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利率具有资金价格信号功能,可影响货币乘数,从而实现央行和商业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具体表现为央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表明货币政策立场,使得存贷款利率根据基准利率进行上下浮动调整,并且存贷款利率存在明显差异。Lachman et al.[16]认为贷款利率上限放开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贷款可获得性,并且促进效果在高风险企业中更为显著。而Obstfeld[17]进一步研究发现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缩小。就大中型企业而言,贷款利率下限放开能够降低融资成本,而对小微企业来说,能够提高贷款可获得性,进而促进技术创新。张延群[18]通过建立中国货币乘数模型,确定影响货币乘数的长、短期因素,研究发现央行可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来调控货币乘数,进而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技术创新。
  2.公开市场操作、基础货币与技术创新
  公开市场操作是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和金融宏观调控最有效的政策手段,货币市场利率稳定是货币政策重要的调控目标。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是指央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此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行为,在调整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可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对冲外汇占款,从而降低基础货币总量,其中政府证券其收益率和价格对于其他证券而言,具有明显的参照作用。因为央行可以通过改变政府债券的利率影响一般证券的利率以及投资者和公众对虚拟货币前景的判断,以此形成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宣示效应,从而改变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对货币供应量实施控制,进而影响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最终实现公开市场操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调控。盛松成等[19]进一步研究发现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债券,基础货币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量,且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迅速且有效,只要买进或卖出债券,就会立即造成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进而促进或抑制技术创新。
  (二)信贷渠道
  信贷是企业获得技术创新投资的重要来源,有无信贷或者信贷的额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而决定企业是否有能力开展或者维持技术创新。央行根据国家政策所传递的信号调整准备金率或再贴现率,由此再把政策传达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进一步调整信贷供给,间接改变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进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1.准备金、货币乘数与技术创新
  央行可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改变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并且准备金率会以微小的变动趋势引起准备金数量的大幅度变动,然后再通过货币乘数的放大作用去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贷款可获得性,抑制或促进技术创新。同时准备金政策具有宣示效应即信号传递功能,表明央行对当下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政策意图,使得商业银行与企业能够按照央行的政策调整做出投资决策,而且准备金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政策松紧的需要。当国家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央行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则提高准备金率,引起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下降,商业银行的银根收紧,从而降低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相反当国家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时,需要扩大货币供应量,就可以降低准备金率,引起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上升,从而放松商业银行的银根,使得企业容易获得信贷,激励企业进行创新投资。张明等[20]通过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了隔夜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准备金率可以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也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乘数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企业贷款可获得性,促进或抑制企业技术创新。
  2.再贴现、基础货币与技术创新
  再贴现业务是央行调节市场银根松紧及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当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时,央行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利率,缩减商业银行向央行的借款金额,使得商I银行的资金来源减少,由此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规模,减少市场货币供给量,进而降低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抑制技术创新。当市场货币供给不足时,央行则会降低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增加商业银行向央行的借款,以扩充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规模,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进而提高企业贷款可获得性,促进技术创新。曾一村等[21]认为央行在资产端开启一笔再贴现业务的同时,负债端也会相应增加等量基础货币。

nlc202301121649



  四、税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
  财税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左膀右臂,两者相互配合可取长补短。因为财税政策和货币政策均作用于货币流通,但影响货币流通的特点又存在诸多不同。财税政策具有明显的政府调控和主导的特征,能够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补贴,提高创新收益、资金供给和降低风险,缓解融资约束,提供创新动力,并且可向潜在投资者传递良好的信号,激励其对创新项目进行投资。货币政策侧重于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信贷供给,为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资金支持。
  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承接财税政策所产生的债务等,相应地调整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对市场经济的调控。一方面,当经济萧条时,央行可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由此拓宽信贷渠道,通过信贷资金购买或透支财税政策的债务、支出,由此方式助力财税政策,加大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当经济增长过热时,央行可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商业银行收紧“银根”进而削减用于购买或透支财税政策所产生的债务、支出,对财税政策的扩张产生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从而降低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负面作用,例如政府补贴所引发的过度购买、非研发投资和寻租等行为。简志宏等[22]认为货币政策参数对财政乘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财税政策创造空间,主要因为货币政策的“再膨胀”可为政府降低债务和融资成本。同时,货币政策也受财税政策的影响,在企业投资预期收益不高和贷款意愿不强时,央行通过降低准备金率,将大量的资金储备在商业银行中,调节货币的流通速度,而政府补贴的信号传递特征能够影响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投资判断,进而影响货币的供求。为有效调控宏观经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需要财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亲密”配合,以期形成合力,进而清晰、准确地表明宏观经济政策的真正指向。
  五、总结与展望
  本文基于融资约束的视角,从财税政策和货币政策两个层面系统梳理和归纳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可以看出,该领域现有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本文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如下总结和展望。
  第一,拓展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现有文献较多偏重于财政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而且多数学者对税收优惠的研究还集中于从不同视角考察政策效果的阶段,鲜有文献在研究过程中系统分析政策的作用路径与机理,这主要由于税收优惠政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错综复杂,其通过潜在的机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优化创新环境。税收优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可能并非一个简单的直接过程,而是内外部多种中介和调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深入研究税收优惠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影响路径及作用机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二,丰富财税协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作为财税政策的两个方面,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激励作用。财政补贴作为一种事前激励,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以及失败容忍度,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并且政府以国家政策为导向,选拔和筛选项目,有针对性且有计划性地针对研发项目进行补助,补助方式直接,力度较大。而税收优惠属于事后扶持,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比如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成本等,政策作用范围广泛,但是扶持力度往往很小。然而关于财税协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鲜有文献涉及。不同的财税政策作用效果有差异,对于企业适用性不同,因此深入研究不同类型财税协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三,完善财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系统研究财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路径和影响机理。现有文献大多从单一视角研究财税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鲜有学者将财税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起来分析。事实上,企业成长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不管是财税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会影响企业的创新决策,并且财税政策和货币政策会产生协同作用进而影响技术创新。目前,中国企业正处于复杂多变和严峻的国际形势中,企业所需要的帮助手段可能不同,政府需要针对不同的企业和行业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以使宏观经济政策达到最好的实施效果,帮助企业摆脱“融资难”的困境。因此,研究财税政策与货币政策系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是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任曙明,吕镯.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4(11):10-23,187.
  [2] CHEN,et al.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subsidy on supply Chains’sustainability innovation [J].Omega,2019
  (86):42-58.
  [3] 毕晓方,翟淑萍,姜宝强.政府补贴、财务冗余对高新技术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J].会计研究,2017(1):46-52,95.
  [4] 熊家财,唐丹云.国企民营化改制会影响企业创新吗?――来自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的经验证据[J].宏观质量研究,2020,8(3):86-103.
  [5] MARINO M,LHUILLERY S,et al.Additionality or crowding-out? An overall evaluation of public R&D subsidy on private R&D expenditure[J].Research Policy,2016,45(9):1715-1730.
  [6] FUNASHIMA,YOSHITO,et al.Spatial crowding-out and crowding-in effects of government spending on the private sector in Japan[J].Regional Science,2019 (75):35-48.

nlc202301121649



  [7] ARIFIN,TAUFIQ,et al.Government expenditure,political cycle & rent-seek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2017,18(3):461-468.
  [8] 曹亚军,毛其淋.政府补贴如何影响了中国企业产能利用率?[J].产业经济研究,2020(2):58-72.
  [9] MUKHERJEE,ABHIROOP,et al.Do corporate taxes hinder innov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7,124(1):195-221.
  [10] ATANASSOV J,LIU X.Can corporate income tax cuts stimulate?[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19,55(5):1415-1465.
  [11] ③撸何钰,杨德伟.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实施效果――基于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9):87-92.
  [12] SEVEN,ALEXANDER,et al.Discontinuous financing based on market values and the value of tax shields(Article)[J].Business Research,2018,11(1):149-171.
  [13] BERNANKE B S.Credit in the macroeconomy[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Quarterly Review,1993,18(1):50-70.
  [14] BERNANKE B S,et al.Credit,money and aggregate demand[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78(2):435-439.
  [15] BERNANKE B S,et al.Inside the black box: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27-48.
  [16] LACHMAN D.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J].The Economic Journal,1973,333 (84):227-228.
  [17] OBSTFELD M.Risk-taking,global diversification and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5):1310-1329.
  [18] 张延群.中国货币供给分析及货币政策评价:1986―2007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27(6):47-56.
  [19] 盛松成,方轶强.支付系统发展对公开市场操作效果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9(10):7-21.
  [20] 张明,郭子睿,何帆.“钱荒”为什么会发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6(12):84-93.
  [21] 曾一村,凌典,谈韵.再贴现业务传导货币政策研究[J].上海金融,2020(8):65-71.
  [22] 简志宏,李霜,鲁娟.货币供应机制与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基于DSGE的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1,19(2):30-39.

nlc2023011216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44403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