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顺丰不质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覃怡敏

  
  顺丰也高调?
  是的,素来低调的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前不久高调了一把。身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19年来几乎从不面见媒体的这家公司,罕见地召开了一次发布会。
  发布会上,顺丰推出了自己的网上商城“顺丰优选”,面向那些对价格不是那么敏感的消费群体售卖中高端食品。此前从不做广告的顺丰,这次对于“顺丰优选”还计划在线上和线下大打广告。
  尽管其CEO王卫仍未露面,但他这个“幕后推手”推动顺丰再次走向了产业链的前端。
  快递企业借助积累的物流优势及客户资源做电子商务,顺丰并非孤例,但做成者甚少。电子商务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对于顺丰此举,业界同样毁誉参半。
  王卫当然不在意这些,他笃定了要“变”。他之前声称的“顺丰做电商物流是死,不做电商物流也可能是死”,就现在看来,这一步已经迈出来了。
  顺丰也可以不跨界,不改变,继续做“单项冠军”、“专而强”,但王卫不会满意,他的种种举措,一部分来自其主动思考,另一部分则来自曾经的教训。
  19年了,顺丰风雨兼程,王卫在本着顺丰特色不变的情况下不断谋求改变。从野蛮生长到有序生存,从偏安于珠三角一隅到驰骋海内外,再到公司突破百亿年销售额大关,这个低调且充满传奇色彩的大佬相信,在日新月异的商业化社会,在顺丰的服务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变则通,变才是出路。
  商业环境本就变幻无常,做企业需要“悟”,不能听天由命、惯于屈从,需要跳出窠臼,思考更早一步、深一步。
  “被动”借势“顺丰优选”向上游
  此一役,顺丰能“顺风”吗?
  尽管业内质疑不断,但王卫的担心也不无道理,电商公司正在纷纷抢食快递业务。淘宝的“大物流”战略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京东快递、凡客的“如风达”也都势头渐猛,就连好乐买也自建物流成立了“尚橙物流”。他们都正在或将会承接外部的运送订单,成为快递公司的强劲对手。
  大格局在变,而另一方面,人力成本、燃油、房租成本等运营成本剧增,快递业本身利润的逐年降低也在促使他们寻求改变。
  无常的讯息悄然而至,谁也不甘做“门到门的跑腿儿”,快递企业在危机意识驱使下,纷纷开始伸向上游,反向渗透电商业务。王卫也不例外,和顺丰做快递的中高端定位一样,顺丰做电商也只做中高端,不做低价竞争。
  实际上,早在两年前,顺丰就涉水电商。2010年8月,“顺丰E商圈”投入运营,当时也是定位于中高端,代理销售第三方提供的有机蔬菜并全权负责配送。2011年,面向内地消费者定位“线上礼赠平台”的顺丰“尊礼会”也曾浮出过水面。
  与此同时,为了降低支付成本,开拓电商领域,顺丰还专门开发了支付系统。去年,顺丰通过王卫的控股公司深圳泰海投资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为其构建完善、独立的电商业务链扫除了一大障碍。
  由此可见,进军电商领域,王卫思忖良久。在顺丰看来,电商在中高端食品市场几乎是空白状态,这项业务需要冷链物流,难度更大,具备实力的竞争者很少。
  同时电商涉及媒介推广、消费者服务等诸多环节,这都是顺丰从未涉猎的新挑战。
  尽管凭借在物流上积累的老底子,顺丰进军电商看起来也是顺势而为,但其最终能否突围仍有待市场检验。从多家快递企业已上线的电商项目来看,运营情况并不理想。宅急送对“E购”基本已经不投入了。申通旗下的久久票务网,去年3月被携程网收购,改名为铁友网。此前顺丰尝试的电商网站“E商圈”和“尊礼会”也都不算成功。
  折戟沙场成为“革命先烈”者有之,幻化为“僵尸”者也有之,从先驱到先烈。此番“顺丰优选”的推出,是顺丰进军电商的关键一役。
  也因此,一贯低调的顺丰这次格外高调。此前,顺丰并未对电商业务做过特别的推广,“顺丰优选”似乎格外“受宠”。据悉,顺丰对“顺丰优选”这项业务投入不菲。进入“烧钱”的电商领域,王卫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意欲最终以优质产品和服务攻下“决胜局”。
  不管怎么说,当那厢电商鏖战纷纷扰扰之时,这厢“门到门跑腿儿”改变亦是必然。“做电商物流也可能是个死”,王卫和很多同行们选择了面对和接受,反省死亡,在内心深处以战士的精神迎接逆境,于实战中履践电商时代引发的这场行业变迁。
  无论业内如何唱衰,在王卫看来,快递企业做大做强,跨行业发展是必要阶段。不管是否“顺风”,顺丰向电商的这条腿算是迈过来了。
  顺丰的特别之处还在于,除了配送服务能力强大之外,它的执行力极强,也许藉此它能快速学习直至成功。
  
  “主动”借力“顺丰牌”便利店往下游走
  顺丰的执行力强早已得到验证,王卫主导下的跨界行动已经不只一次。在无常的商业社会,他也在主动求变。
  在跨界做电商之前,这位行业大佬还赫然跨界开起了“黑店”。
  当然,“黑店”不“黑”。“黑店”是顺丰旗下的“顺丰牌”便利店,因其装修为全黑色,所以被网友戏称为“黑店”。在深圳、东莞等地,人们早在去年底就可以体验到“黑店”购物的快感。
  顺丰的“点部”供快递员们收派件的同时,还能培养用户自己收派件,甚至供用户购物,王卫要借力向产业链下游走。
  他在便利店的布局也由来已久,2007年,最早还只是在中国台湾和便利店合作。
  再后来,王卫开始将这一模式复制到中国大陆。去年10月,顺丰在深圳与7-11便利店达成合作,将深圳的一百多家7-11门店变成了顺丰的“授权代办点”,开展24小时取件服务。同年12月,广州的8字连锁便利店也加入其中。
  在开展这种“挂靠式”合作的同时,今年,王卫这只无形的“幕后推手”索性推动顺丰做起了自己的“顺丰牌”便利店,拥有近8万“蚂蚁雄兵”、在中国大陆拥有4000个营业网点的这家快递企业正式进军零售业。
  顺丰的“点部”星罗棋布,庞大的快递网需要巨额的人工成本支持,这一成本已占其整个成本的40%。一位曾在顺丰工作过的点部负责人分析,若将“点部”改造成便利店,开支至少可省下一半。与此同时,这些“点部”还能培养用户自己到店中收派件的新习惯。
  这与乔布斯在智能机市场的布局显得异曲同工。乔布斯不顺从于用户需求,硬生生“造”出了庞大的智能机市场,改变了用户习惯。顺丰所做的,也是在培养用户需求和习惯,走在改变之前。
  其实便利店与快递的深度组合在国外也有先例。在日本,便利店的快递收发功能已非常成熟;在美国,国际快递巨头UPS和联邦快递同样涉足零售业务。快递咨询网首席咨询师徐勇指出,相比联邦快递和UPS走并购模式做零售而言,顺丰自建便利店更是一种创新。
  当然,也有零售业专家认为,顺丰便利店尚处于“半成品”状态,严格意义上讲很难称为便利店。而且,受规模限制,顺丰很难对现有便利店市场形成冲击。
  在北京,顺丰已经将便利店业态移植到了市场,目前也已布局8家门店。记者考察后发现,顺丰便利店生意冷清,确实与其他便利店尚有差距。
  但顺丰要成为民营快递突围求变涉足零售的一个中国式样本。对于这一转型和布局,显然也是王卫深思熟虑的结果。在他看来,顺丰要做“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三流合一”。
  信佛的王卫笃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家不和国内快递公司竞争,而要做民族企业的骄傲、成为下一个联邦快递的行业大鳄,不断在反省,一直在发出绵绵不绝之力量。
  改变,有时就是不拘泥于固定模式,跳出窠臼想得多一点。
  “伺机”省力“阵痛”后“三驾马车”快跑
  当然,早年做快递员出身的王卫,同时一直没忘巩固自己的本业。
  一位顺丰内部的朋友告诉我们,他们8月份刚刚扩充产品线,推出“四日件”产品,对用户需求做了进一步细分,让对时效要求没那么高,但对寄送安全保障和配套服务有高要求的用户,有了更实惠的选择。顺丰开始做“慢产品”,王卫要在企业的维稳上深度发力。
  他们将服务范围拓展至了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在美国,今年顺丰的网点已覆盖50个州。
  王卫主导下的顺丰,不断在改变。也因为他是吃过苦,有过惨痛经历的人。
  回溯过去,在内部管理上,顺丰就曾吃过亏,甚至一度濒临死亡。
  早年顺丰以加盟的方式成长起来后,却带来了致命性的烦恼。1999年,夹带私货、延揽业务的加盟商俨然“土霸王”。管理混乱,顺丰对地方失去了控制权。
  纾困的阻力非同小可,但不得不“激进”收权。现状残酷到据说那时王卫被黑社会追杀。直到2002年,顺丰总算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才在深圳设立了自己的总部。
  顺丰从那近四年的“阵痛”中迅速成长。
  2003年,“非典”肆虐,痛定思痛的王卫更注重主动思考。是年,他最早把目光转向天空,瞄准因“非典”陷入低谷的中国航空领域,开始“包专机”运快件。
  再后来,发现包了飞机也不能完全听自己使唤,王卫开始成立自己的航空公司。2009年12月,顺丰航空成功首航。近年来,顺丰航空机队不断壮大。
  也就在2003年,王卫深入思索,开始奠定立足高端、只做小型快递的顺丰思维。看准、不贪、求稳,这一思路助力顺丰更加茁壮成长起来。
  直营模式、航空运输和高端定位,成为了顺丰成功的三驾马车。反省,可以为变得更好寻到出路;服务,也可以“革命”。
  正因其积极反省、勇于改变,思考提前一步,更深入一步,所以顺丰是国内首家因业务发展购买飞机的公司、国内最早给快递员“按件计酬”的快递公司,也成为民营快递企业中的龙头。掌管近8万基层员工的王卫是马云最佩服的人。
  改变塑造了顺丰的性格。19年动荡沧桑,它通过建立服务标准、提供服务承诺,带动了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无论未来是否“顺风”,它已成为民企的一个生存样本。尽管机遇已无法复制,但当陈平离开宅急送创办了星晨急便后,也说“学习顺丰好榜样”。我们去年在采访陈平时,他也强调了该说法,不过世事风云变幻,陈平的二次创业也败走麦城。
  谁能真正取顺丰之所长,“学得会”顺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3518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