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黑”与“绿”的博弈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坤

  近期,地方版产业规划密集出台,涉及投资额动辄上万亿元,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新一轮投资潮来临。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已公布的地方投资计划涉及金额约7万亿元。
  如果用黑色来代表钢铁、煤炭、水泥等过往增长的功臣,以及当下的稳增长举措,用绿色来代表新能源、新经济等新兴产业的方向,以及“十二五”时期调结构的目标,那么,“黑”与“绿”正被推向假想的水火不容的对立面。
  现实情形究竟是怎么样?稳增长与调结构如何对立统一?对此,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分别从当务之急与战略方向、合适速度与最佳时机、稳增长误区与调结构陷阱、宏观形势与微观举措等几个方面,畅谈当下中国经济所面临之“黑”与“绿”的博弈论。
  当务之急与战略方向
  朱敏:针对前段时间发生的什邡事件和启东事件,有人认为,这是稳增长与调结构、保民生的博弈,值得反思和警醒。那么,在稳增长、调结构与保民生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逻辑与现实关系?
  李佐军:稳增长是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调结构是我们所说的结构优化。稳增长与调结构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统一的地方,又有相冲突的地方。
  一方面,稳增长是调结构的条件之一。稳增长有利于调结构,反过来调结构也是实现增长的手段。包括扩大内需、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结构优化、城镇化等都是调结构的内容。调结构的过程实际上是提高效率的过程,提高经济效率又是增长的前提之一。从大的方面来说,提高效率需要三个基本环境,即是我一直说的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要素升级和结构优化。当然,增加要素投入,增加劳动力投入,也可以实现增长,但可持续的、健康的增长只能通过制度变革、要素升级和结构优化来实现。所以,我们不能把稳增长和调结构完全对立起来。
  另一方面,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矛盾主要体现在,如果经济增长一直保持过快的速度,调结构的压力就不那么明显。
  朱敏:过去十来年,我们一直强调调结构,但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何在?
  李佐军:因为在经济增长速度很快的情况下,产业、企业调结构的压力和动力不足,它们同样能够挣钱,何必去调整?而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下滑,原来低附加值、低端的产业无以为继,面临破产,这就倒逼它去调结构,去发展高端、高附加值的产业,由原来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向绿色低碳产业转型。要想调结构达到一定的效果,需要把增长速度降下来,为调结构创造更好的压力条件。
  实际上,稳增长与保民生也存在一定的对立统一关系。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握、处理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如果增长速度快,意味着就业岗位多,收入水平提高,但增长速度过快,则很容易带来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而增长速度过低则意味着就业减少,以及更多的社会问题发生。调结构与保民生的关系同样如此。朝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当然可以满足民生环境的需求,但如果过度强调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也会使有些产业不能上马,就业岗位减少,有些中小企业就没有生存空间。而发展高端、高附加值的产业,那些低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就会失去一些生存空间,这会影响就业。
  朱敏:其实,我们对于经济增长的提法,已经从2008年时的“保增长”,悄然改成现在的“稳增长”。一字之差,微妙何在?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稳增长”?
  李佐军:稳增长是今年5月刚提出的新政策。这是基于前几个月的经济数据的分析。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出来后,核心指标GDP降到8.1%,去年四季度这一数字是8.9%。这实际上反应了经济增长出现了快速下滑,不是平缓下滑。去年的GDP增速,从一季度的9.7%降到二季度的9.5%,再到三季度的9.1%,四季度为8.9%,其下降总体上是比较平缓的。而今年则出现了快速下滑,我们原以为二季度的经济形势会有所好转,但实际上,4月、5月份的经济数据出来后,也出乎很多人的预期,二季度数据并没有好转,反而还在往下走。
  同时,在产业层面的一些指标,如企业效益的指标,财政收入的指标,货币金融的指标等,要么是增速下滑,要么是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采取了稳增长的措施。稳增长措施的关键在于:遏制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下滑的趋势,如果这种趋势再这样快速地下滑下去,会产生一些问题,不利于实现我们年初设定的“稳中求进”的目标。稳增长不是要我们实现经济的快速反弹,不是要把GDP指标拉得很好看,不是否定“十二五”的主线,我们还是要强调调结构,还是要保民生。实际上,稳增长是当前的应急措施,如果经济快速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经济得到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也许稳增长的措施又要退场。
  朱敏:退场看来似乎并不那么及时。前有湛江市长“吻增长”,今有地方投资七万亿。据媒体报道,地方版产业规划近期密集出台,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新一轮投资潮来临。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已公布的地方投资计划涉及金额约7万亿元。由此,有人怀疑,当前稳增长的举措,已动摇甚至背离了当初设定的“十二五”时期的调结构目标。
  李佐军:稳增长是应急举措,“调机构”是中长期战略。当下,把稳增长放在优先的位置,不改变我们“十二五”时期把调结构作为主线的事实。调结构是国家“十二五”时期工作的重心,也是“十二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十二五”规划非常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很多内容,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即我们所说的调结构,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所以,作为“十二五”时期一个大方针,调结构要持续进行,要贯穿“十二五”全过程,不能因为发生了某些情况就动摇。2012年,我们调结构的很多目标任务,还远未完成,调结构一定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中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不能放弃。
  调结构是中国经济目前必须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等问题可以归结为结构的不合理。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都存在这种结构性问题,如内需外需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平衡问题等,这种不平衡已经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了。所以“十二五”时期,我们下了这么大的决心,陆续出台的很多产业“十二五”规划,其实就是要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即经济层面的调结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3541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