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财务自律的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国忱

  任何企业在经营环境中,自身系统都面临着“自律”与“他律”两种约束和两种选择。他律是外部性的,来自商业游戏规则、市场经济秩序、商业道德规范、行政监督、消费制衡、舆论监督等等约束与裁定,刚性特征比较明显;自律来自企业家内心觉悟、工商文明积淀、自身形象追求、社会责任意识、职业行为理念,是从内到外的自觉、自励、自重和自强,弹性特征十分突出。
  财务自律是企业自律的重要内容和突出表现。企业从财务行为出发,到财务结果落脚,与内外部发生着十分密切而持续的财资关系。财务自律是企业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尊重;是企业对财务法则的自觉遵循;是企业多年沉淀的文明与文化基因;是企业面临市场机会进退取舍的理性选择。法治社会的他律亦会对企业“趋利避害”形成正向激励,促进自律的形成和持续性增强。财务自律是成就万亿企业、千亿企业、百亿企业的核心软件。在浮躁的世风中,中国企业欲自立于世界企业之林,财务自律的价值必须引起中国有识企业家的足够重视。
  中国企业的通病
  典型病症是激情四射的投资和四面楚歌的财务“冷热病”。从历年各上市公司的年报中不难发现,那些由财务被动到财务困难进而演化为财务危机的企业,通常犯下的致命之错一定是投资约束的严重缺失,形成财务“软皮蛋”。在战略冒进、投资冲动和财务约束不足的中国公司病中,自以为无所不能的公司进行着疯狂的跑马圈地,从事着高昂成本的规模扩张,在外部集聚着全行业产能过剩的同时,在内部则积累起巨大的财务风险。中国企业的盲目自信在全球堪称一流,往往将局部的繁荣臆想成全面的兴旺,将一时的潮流当作今后的趋势,“抓住机遇、大干快上”成为一种打着发展旗号的群体非理性。风机制造业、风力发电业、生物质发电业、建筑机械业、太阳能光伏产业、房地产业、火力发电业、钢铁煤炭行业等这些年都呈现出难以阻挡的投资热潮,但是潮水退后,留下的却只是堆堆冰冷淤泥,那是因财务风险累积而形成的大量低效无效资产,产能浪费难以计数。
  刻意粉饰的业绩和强作欢颜的报表使企业呈现出“亚健康”状态。不论是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不少公司上市之前堆砌资产、虚组利润、处理成本,为业绩充水,以获取更高的股价,更多的融资额。然而人为拔高的业绩并不可持续,公司上市后面临着盈利预期压力和分红压力,这是来自PE、基石投资人、机构投资人和市场股东的刚性诉求,同样也是维护市值必须要达到的业绩目标压力。企业经营层无法通过正常经营完成上诉目标,股价会应声下跌、股权激励变为负值、薪酬也会随之下降、再融资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虚构收入、延计成本、后挪费用、出售资产都可以人为补救当期的盈利不足,使账面上呈现出虚假盈利。上市前的美丽谎言和上市运营后的数字游戏,使表面光鲜的企业实质上处在十分虚弱的亚健康状态,风险是非常大的。
  在盈利造假的公司中,如果年审机构专业辩识能力不强或与被审计公司达成某种默契,那么“穿高跟鞋”的利润,被粉刷的报表就会堂尔皇之地以经营业绩走进公众视野,给投资人注入安慰剂。随之而来的难题就是分红的尴尬。由于利润并不真实,进行利润分配会加剧现金流紧张和经营困难,因此此类上市公司则编出各种故事不做红利发派,有的出于压力,象征性地派送“红股”。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上市公司中普遍有着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小气和画饼充饥的吝啬。在这样的红利机制下,股民们根本无法凝聚起股市长线投资热情,于是短线蜂起,投机盛行,受损者日益增多,中国A股沦落于全球股市表现较差的阵营中也就不足为怪了。
  未上市的许多民营企业,也因长期缺乏财务自律而陷于困境或沦为破产,近年来民营企业的重组率之高较为罕见。缺乏独立的财务人格,以扭曲的心理占有债务资源,又以官商互动的方式占有经济资源,大肆扩张后又无力维系后续运营成了一些民营企业的多发病。
  中国企业缺乏财务自律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生态和公司政治制约失衡所决定的。这种失衡与人治相辅相成,造就了不少公司金融的无序和财务的混乱。国企一把手和民营企业老板在企业内拥有至高无上的定事权及话语权,凭个人经验、个人意志、个人偏好和个人权威独断独决,任何风险指标和财务能力都可能被忽略,有益的纠偏、有效的制约被事先排除在决策程序之外,既便拿到决策点上的事情,也可能在老板的强烈意愿下出现集体失语。没有产权多元化,公司治理结构中一股独大,治理没有制衡支撑,财务就处于绝对地服从、无条件地寻钱、拼死命地遮丑的被动境地,财务自律的价值之光当然无法有效地释放出来。
  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财务自律能力
  社会进步、企业进化、财务升级是中国社会发展大势所趋。财务自律是商业走向文明、企业进化成熟的重大条件和明显标志。
  一是应重塑中国企业的财务人格。作为自然人,如果不重视人格,他就不会有尊严,如果没有尊严,内心就没有敬畏与约束,其社会行为就会失范失控,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作为企业法人同样会有企业人格对其经营管理行为产生有利制衡的强大作用力。一个追求高尚财务人格,注重财务形象和企业尊严的公司,一定会充分理性地与社会建立和谐的交易系统,友善地对待利益相关者,时刻保持财务重心和企业经济安全。在财务实践中,我们发现搞得危机四伏的企业,多数存在着重大的财务人格缺陷。借债不肯还钱,挣钱不肯分利,经营不愿纳税,雇人不想开支,宁我负天下人,不肯天下人负我,投机心理浓厚,功利主义盛行,通体贪欲之念,全无敬畏之心。人格的力量是自律的、持续的、强大的力量,要从根本上提升中国企业的财务自律能力,必须重塑企业的财务人格,唤醒企业家的商业良知。
  二是应将“财务协同”与“财务制衡”的两个极端变为同一向度的力量集成。中国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都没有CEO与CFO双线治理的制度安排,因此战略虚置、业务至上与财务服从的特色十分鲜明,既便有的股东单位实行了财务总监委派制,但在高管团队中亦是排名居后,话语权和业务能力有限,财务制衡的职能到位很困难。也有的因缺乏有效的配合,一味强调规范而牺牲了效率,可能被董事会置换走人。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看,财务对战略执行的支撑、对业务发展的协同作用巨大,任务艰巨,需要完善的事情还很多。在财务风险、财务危机、财务违法的黄、橙、红三条警戒线外,财务协同应当以财务的专业能力整合公司内外财资,积极主动、全力以赴确保发展需求和战略实现。财务制衡应是围绕防控风险、化解危机、杜绝违法来展开财务治理。只有将财务协同的支撑力和财务制衡的管控力放在同一目标的同一向度内,兼顾效率与规范,企业才会健康有序运行,财务价值才能最大化。
  三是由出资人财务向利益相关者财务转变。很多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财务理念、财务定位和财务行为方式,仍是出资人财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一股偏大的企业,财务实质上是围绕大股东利益旋转的,在利润关切度上,注意力完全投放在“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上,进而忽视甚至侵害中小股东利益。首先要解决大小股东的“财务待遇”公平问题,所有出资人在成本、费用、利润的确认上公正公开透明,权利平等。其次是解决债权人的财务保护问题。市场经济的两大支柱是所有权和债权,在企业债务不断积聚的情况下,债权人是企业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债权人的财务利益表面上是利息的偿付和本金的偿还,实质上仍落脚在企业的财务管控和资产质量上。只有将财务的角色定位从大股东财务向全部出资人财务转换,进而向利益相关者财务转换,企业财务自律才会形成内生动力。
  最后是自律收益和成本的外部性问题。美国出现安然事件后,提高了内控成本,但财务自律的收益函数值也提高了,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一旦发现财务造假一律退市,如此一来,无形中必然增加自律企业的市场利益。没有科学、有效、刚性的他律,自律就不会成为一种自觉的、普遍的行为选择。因此对企业财务行为加强行业监管、加强中介制约、加大处罚力度是从根本上增强企业财务自律性的外推力。
  (作者为京能集团副总经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058960.htm